当历史的光环笼罩在某一个时点,这个时点就一定是全社会的高光时点。被光环笼罩的人散发出熠熠的光彩,荣耀和名利相伴而来。世人们用尽心智想进入光环之内但是大多数人终究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一部分人,生前未能进入光环之内,死后却倍享尊荣被光环笼罩。陈子庄是此类人的代表之一。既是之一就一定还会有这样的人。 我的老师罗巨白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诗书画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拜于陈子庄门下学习中国画。自跟随陈子庄先生学习中国画之后,先师的勤奋我是自小目睹的。先师跟我姐夫是一个单位。小时候我到姐夫那里玩,经常看到夜里集体寝室内,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一张赭黑色的方桌,罗先生坐于桌旁挥毫作画。那时人小也不懂绘画,只是觉得画的好看,因此常常看着老师画到深夜。上高中后拜了罗先生为师,才算是对中国画有所了解。再后来一二十年间里,罗先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成长为省内外受人尊重的得到画界高度赞誉的知名艺术家,这一切我是亲历者。到现在虽然又过去了几十年,印象还是很清晰。 要想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只知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善思者善得,思想的火花往往是照亮前路的明灯。如果糊里糊涂方向弄反了,越勤奋反而离正道越远。我们知道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了现在已不是单纯的绘画。他的理论及笔墨技巧早已深入涉及到哲学范畴。中国画的技法技巧,现在已经非常丰富多样。凡是坚持绘画而善于勤思者,到了最后都有可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法技巧。而艺术的包容性对所有画家形成的技法技巧,可以照单全收,全盘接纳。因此几乎所有的国画大家到中晚年都会有一套自己独特成熟的笔墨语言。关键是坚持和选择的路子正确与否决定了你未来成就的高低。因此正确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它让你事半功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因思考而伟大。而上一辈的老先生们不同于今人,他们大多是含蓄内敛的,他们的许多想法,除少数的由铅字记载留存下来外,其他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其端倪。 罗巨白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画家。他常说:“绘画不难于笔墨而精于思想,笔墨可学思想难及”。最初先师按子庄先生要求,习练的是工笔花鸟。子庄先生说:“学画之法,初起时当弃其粗心,养其耐心,而能取形准确。若粗心未去,步法步骤,必失其真形,成之表面,久之落于形式,流为习俗,深入于心,难于救弃。”故而从学习工笔入手,是培养其耐心,摒弃粗心的有效手段,也是其他任何画法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工笔花鸟不同于别家,我亲眼目睹了罗先生做了大量的艰难探索。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终于罗先生的工笔花鸟,有了一些自己的气象。陈子庄先生曾夸奖道:“罗巨白的工笔花鸟照这样画下去一定是全国一流。”之后子庄先生的一些工笔作品就由先师代笔。 先师在工笔花鸟上的成功,除得益于陈子庄先生的教导,也是他善思善得的结果。陈子庄先生反对将工笔与写意截然分开。他曾经对弟子们说:不要过分强调工笔和写意,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已。实际上以细笔画和粗笔画来区分更为妥当。这句话不管正确与否但却打开了罗先生的思路。他大胆在工笔花鸟中引入写意画的笔墨意趣,由是一种非常具有写意趣味的工笔画在罗巨白先生不懈努力下成功胎娩。 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陈氏门人在子庄老师的带领下写生成了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先师勤于写生善于写生,在写生中琢磨创作的方法。无论走到哪里,先师总是随身携带着绘画工具。看到可人的花草,哪怕是无名小花也会停下来仔细观察描摹。中国画作为有高度审美要求的画种,它的写生不是对自然的复制。因此先师的写生,总是在描摹物象的同时,仔细的观察体会物象的物理物性。他深知写生只是手段,不要为写生而写生,最终要艺术的运用到创作当中。写生时尽量做到准确把握物象的生长规律,结构特性创作时才能心中有数,恣意发挥。因此先师写生时是尽量做到对自然物象准确地提炼和归纳,在写生中对物像的物理,物性进行了解参详。这样的写生极大的提高了先师的创作效率,而且使作品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到了后期,面对四尺六尺等大幅工笔花鸟创作,先师可以不用底稿,直接创作。 国画发展到今天,大师、巨匠如林,要想在这些前辈大师中闯出一条生路,殊非易事,在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工笔花鸟上,闯出新路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这个强调个人风貌的网速时代,没有个人的东西,注定成不了气候。只有你成功创造出了新的笔墨范式,哪怕是一点点,你才具有成为大师的潜质。由此画家们人人都在忙着出新。结果却是人人都想出新却人人都不新。许多人忙过一通之后,回过头来检视才发觉所谓的创新大多是拾人牙慧,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原因很简单,能坚持在一条前路不明的道路上孤独前行的人本不多。而真正能够形成个人风格又具有艺术高度的更是屈指可数。先师是这些不多的人当中的一员。先师的写意画尚具有强烈的陈子庄的风格烙印,而工笔花鸟则跳出了前人窠臼开创出具有自己典型风格的新工笔画,完成了人生的自我涅槃。 先师的画不以华丽的色彩和哗众取宠似的光影吸引人。反而以沉郁的笔调古拙的色墨构画出典雅高古的效果。西方绘画的喧闹色彩迷蒙光影,在这些画上是见不到的,它承肇的只有厚重的中国画传统和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新意。先师的工笔花鸟除立意与构图外,设色也与别家不同。他画的叶子总是一半深,一半浅,花头也并不是统一的深浅。这些都是先师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当时由于物质的匮乏,要想找到学习教材,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子庄先生的工笔画得甚少,他多是对学生们的工笔画作口头指导,要画好还要靠学生们自己摸索。这种学习方式学出来就是自己的东西。因此先师的工笔花鸟画后来成为非常有个人特点的具有高度审美层次的工笔画流派。绘画史学者陈滞冬先生评论称:“如果说成都地区有一个绘画流派存在的话,那么不管从理论性,创作实践以及地方独特性说来,从陈子庄倡导到罗巨白所传承的这一绘画体系,才够得上称为一个传派的水准”。 先师的画不因为没有借助西方绘画的斑斓光影而失色,反而更体现出朴素的中国画的风神雅韵,为人们打开了更高的审美空间。这些画又因引入了粗犷豪放的写意风格,一下子让文文弱弱的工笔画顿显出活泼泼的生趣。让写意画的精神、趣味在工笔画中复现。被人誉之为“工笔画中的写意画” 。先生的绘画就像其为人,低调朴实虽然没有着意铺设斑斓的色彩,却在冷逸中显露出高贵。 如果用色彩与风骨来衡量罗巨白先生的绘画,显然先师的画更着重风骨。这个风骨不仅是画家的选择,更是画家的风格与情怀! 鹏鸟与山鸡终非一类。昊天鹰扬不炫五色之彩,丛林雉集终是百尺之徒。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翚翟备色翾翥百步,鹰隼乏采翰飞戾天。”朴实的表象下蕴藏着更大的能量和张力。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不追求事事明白。讲究顺天应人,物我两忘。禅宗神秀做了四句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而六祖慧能也做了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独嘉恵能,将衣钵传授与他。事实上神秀的四句偈本已不错。但是输在说得太清楚,我是我物是物,两不相沾不能混一,终究与佛法有隔。到底不如慧能空空如也,天人一体才是层次更高。 绘画同样是这样。它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商品价值。他们一个含蓄一个外露。大多数人更喜欢具有商品价值的画。这些画要么是名人作品价值高,要么就是色彩艳丽,描摹工细写实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反而高具艺术价值的绘画,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他们需要观者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赏识。这就是著名的“阳春白雪和者寡,下里巴人应者众”现象。两种绘画前一种就像是神秀的四句偈清清楚楚,一看就知好坏,后一种才更像慧能的偈语,不仔细琢磨深入玩味体味不出其高妙。罗巨白先生的绘画是属于后者。下面我试对先师的几幅早期及中期的作品做一个比较阐述。 ![]() 梨花小鸟 ![]() 玉兰双鸟 上二图,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是先师的工笔花鸟画风格正在形成当中,还未成熟的作品。以矾绢的余料画成六幅小品,如今保存下四幅。因为是早期探索式的画法,因此有的画所钤印章并不是先师本人印章(当时先师正在习练篆刻,手边有帮别人刻的印章)。因此这批画中用的都不是同一方章。虽然先师此时的工笔画的风格还没完全成熟,枝干的刻画尚嫌硬瘦,不如后期的拙朴柔韧,但从此二图中我们已可以明显的看出,此时的他的花鸟画已大不同别家,已有了明确的个人印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时是先师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下图是先师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画。 ![]() 芙蓉清秋 画的芙蓉,创作于1998年。说是芙蓉,但是与真实的芙蓉不尽相同,真实的芙蓉不会是阴阳叶片,也不会有柔韧绕干的那种细枝。虽然不与真实的芙蓉完全相同却又写出了芙蓉的神貌。此时先师的工笔花鸟已形成了典型的自我风格。枝干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老干虬曲盘结苍茫古拙,新枝绵柔坚韧生机毕现。构图不以满胜而以疏朗风致出奇。俗语云:“满可藏贼”,而疏简的构图更考验绘画者的功夫和能力。这幅画在造形方面充分的借用了写意画的变形夸张,落笔大胆别致用意新奇。枝干处,没有冗余的花叶遮挡,磊磊落落如少年公子,英姿勃发。旁出数枝花叶,潇潇洒洒迎风凌波将芙蓉花在深秋里拒霜抗寒的品格表现得贴切细致。所染叶片半深半浅,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人以阴阳相生“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启示,亦加深了画面浓厚的装饰效果。整幅画将秋天的明净爽利,缤纷多姿和画者的情感结合的完美无缺。画面没有做任何的肌理效果,也没有做景片似的烘托渲染,仅以洗炼的笔墨勾画物像,让芙蓉花的清俊俏丽展露无遗。观此画让人顿有高旷出尘,凡虑尽消的感觉。通过这几幅画和两个时期的比较,我们可以粗略看出罗巨白先生工笔花鸟的发展脉络和价值。但是由于篇幅和笔者水平有限,罗巨白先生绘画艺术的优点和价值,还有待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发现。此文的观点只是笔者的一些粗陋看法,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做进一步地分析。后面再放一些图片供大家欣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