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系列」《孟子》(告子下)第十六节(短文)

 liuhuirong 2023-01-27 发布于湖北

作为《告子》篇的最终章节来说,此节内容把儒家的教育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并给予告子章节以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发言——予不屑之教诲也者——知耻而后进。

十五节中贤人志士通过“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拂乱为”等过程,成为被委以重任而辅佐君王的人,这其中的过程即是“知耻而后进(勇)”

但是,对于这节内容来说,并不想就“知耻而后进”发表属于个人的什么言论,只是想通过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让大家对此节内容有所理解即可(因为,此节内容本就涉及到教育的方式方法,所以所举的例子与当今学生的日常学习有关)。

实例: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有天赋、有天资、有能力的那一种,但是他们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而是更多花在人情世故上面,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同学当中拥有较好的风评,在年级排名中却一直蹲守在某个段位不上不下。此时,一些细心的老师就会想到一种方法让其把精神与注意力完全放到学业上,这种教育方法即是孟子所谓的“不屑之教”法。

虽然,这些学生看似没有努力在学习上面,但是他们是最自觉的那一类,只有当他们完全弄懂了必须弄懂的学业问题后,他们才会关注自己更愿意关注的事情,在老师采取“不屑之教”后,这些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新知识,要不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要不就是向老师虚心求教,才能够解决当下的学业困难。这时的虚心求教,也并非以耻为进,而是奠定在天赋之上的一种环节记忆而已(平时都能依靠自己解决学业问题,却在某处需要老师的协同帮助,这在他们日后的学业生涯中会成为他们不容易忘怀的环节记忆,在日后也会记忆犹新),在弄懂这些学业问题之后,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谓更加浓厚,老师对学生的欣慰之情(一些好老师希望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有都学去,不枉自己来人世做一次老师,而当这些好老师寻求的对象并不“认真听课”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沮丧,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些学生拿着小本本或是什么笔记来找老师询问的时候,他们好似吃了蜜糖一样开心与幸福,甚至会把求教的事情公布在整堂课上与其他学生分享)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解决了学业问题,又可以在有限的日常生活时间中研究属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能够把自己所研究的东西讲解给老师听)都会被同时迸发出来,作为有幸成为师生关系的这一六年或是三年亦或是四年,伴随着每个学生的都将是美好而又纯粹的,若此,夫复何求?

所以说,不屑之教其实并不是向所有学习属性的人开放的:学霸,不需要;学渣,不能够;只有立于此两者之间且与学霸有相类似能力(学霸的重点在于学习;不屑之教的对象(重点)在于人际关系)的人才能胜任。

言归正传,孟子不屑去教诲的人,但却在孟子眼中算是另一种教育他的方式,这至少说明一点,孟子对于这个人是有想法的,并不是与孟子毫无关系的人(也就是说这里的不屑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不是一种无关己身的高高挂起),用平白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心里非常希望对方能够受到自己的无上教育,却碍于对方的学习态度并不良好而采取的一种“诱”而“钩”的方式,让对方乖乖的坐在自己面前,就像老鹰捉小鸡那样,洗耳恭听自己的圣贤之语,把自己的所有全部都灌输给自己最得意却又最不“听话”的门生。

若是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恨铁不成钢”的例用,首先铁不是朽木,不是朽木不可雕也;其次,铁有用,但没有钢有用;随后,若老师是为圣贤之士,他们都希望有用的铁能够发挥出它更大的功效,为学生自己,为学生日后的生活,为学生日后的前途;再者,铁,铁板一块,不痛不痒,酱油(咸鱼)一场,好话坏话听不进,我行我素,最终可惜了良好的天赋,与素人无异。在那时有幸成为这样的学生的老师,都打心底里懊悔与哀叹,而,作为正经历着悲剧的人生的这些学生们来说,更是犹如末日般景象——高不成,低不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眼高于顶,但却被卡在社会的中间动弹不得,只能平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最后沦落他乡,不被世人所熟知,就这样慢慢地结束自己的漫长生涯,何不惋惜,何不哀痛呢?

所以,奉劝那些有能力学习的年轻人们,特别是拥有一位类似于圣贤一样的老师的人,不要错过与他们的促膝,也更不要让他们因为你的不屑而为你感到惋惜与痛苦,他们是真正的得道之师,他们是来教化你们的,你们的存在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那样。现如今,还有谁能把自己当做是孩子,只有自己的父母!还有就是真正的圣贤、得道之师,才会把自己的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那样循循善诱,恨铁不成钢!

PS:不屑之教若是以另外一种理解方式来论,不屑不是指老师(圣贤)对学生的不屑,而恰恰是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的不屑,老师所采取的一种让这样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育当中来的教育方式,也即不屑/之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