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龙困浅滩遭虾戏》,周益民老师发了一个故事给我,可也不是我要找的那个故事类型。 龙困浅滩遭虾戏。 龙游浅水遭虾戏。 龙游浅滩遭虾戏。 从题目标注可知,这个故事原题为《鸡、龙、蜈蚣的故事》。在公鸡身上,凤借过彩衣,龙借过角,在各地都有类似的故事。在我老家这个故事叫《两只角引起三家仇》。因为公鸡啄蜈蚣,所以蜈蚣会以担保者的角色出现在故事中。 公鸡“喔喔”啼鸣,在凤的故事中,拟声为“凤哥哥”。在这个龙的故事中,拟声为“角还我”,文中有说明:“角,四川很多地方读作guo”。这些都是在相似性上做文章。 凤为什么是哥哥?因为凤凰二字中,凤为雄凰为雌,《三国演义》中庞统字凤雏,李小龙小名也是细凤。再比如“凤求凰”。后来有了“游龙戏凤”,凤便雌化了。其实凤凰、麒麟、鸳鸯一类,都是有雄有雌的,且都是雄在前雌在后,可见是父系社会影响。就像我们通常讲“阴阳”,不会讲“阳阴”,那是源于更古老的时候。 龙借角,一般是去选生肖;凤借彩衣,一般是去选美。这两类都是很庞大的故事群。现在小朋友写故事,很容易就写选美类的故事。 龙、凤在生活中不可见,这一点很巧妙地被利用到了这类故事中。因为它们有借无还,所以没脸见人,就玩起了消失。在我的印象中,作家萧袤写过一个故事《看不见的龙》,他巧妙地利用了“龙九似”,也巧妙地解释了龙为什么看不见,这可作为小朋友学写故事的一个范例。 【二】 在顾希佳的《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陈十四的故事,一个从李寄斩蛇发展而来的故事,一个可以与《西游记》相媲美的故事。 书里边说:“1982年,青田县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叶中鸣同志,牺牲了他教师生涯中难得的假期休息时间,深入采风,从八十五岁高龄的老歌手吴茂卓和另一位四十四岁歌手林竹秀口中取得了《夫人词》的全部录音带,并逐字逐句地用文字记录下来,得一万五千行记录稿。这样一部民间长诗实在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叶中鸣将记录稿郑重地交给笔者,要求帮他整理,并争取印刷出版。限于种种客观原因,这部民间长诗至今尚未有机会面世。这是笔者深以为憾的一件事。而值得告慰的,倒是叶中鸣依据这部民间长诗和当地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所编著的长篇章回体故事书《陈十四夫人》已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初版时将近十五万字,增补再版,增至近二十一万字。前后共印行六十七万册。” 我就把叶中鸣编著的《陈十四奇传(增订本)》找来看。 书中内容介绍说:“《陈十四夫人》(又名《陈十四娘娘》、《夫人词》)这个神话传说,几百年来,在浙南、闽北一带主要以鼓词、故事的形式广泛流传,深为群众欢迎。十年内乱期间,无人再唱、再讲,几乎濒于湮没。今经多方面的努力,把它从老人口中抢救出来,并且整理编写成文,分出章回,易名《陈十四奇传》,献给读者,并就正于民间文学工作者与爱好者。” 民间故事是多么迷人! 我读完了《陈十四奇传》,对它的结构有印象,虽是糖葫芦结构,但前后有照应,陈十四在杭州救活了陈十五,得知她父亲陈九官拜丞相,后来就用到了丞相这个角色,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蹬倒了八卦炉,后来有了火焰山。 对它的想象特别有印象,比如观音的两根头发, 一白一黑,化作两条南蛇,危害人间,真妙啊;比如排骨炼丹,即使只剩一副白骨,也能恢复成大活人,如果骨头不够,还能用树枝凑;比如篾缆成精,我们对动物植物成精见多了,但这故事中有很多生活器物成精。 这篾缆精就在桐庐七里泷,“原是古代船中篾缆沉江,在水下经千年修炼而成。深得奇山秀水,碧波清流涵养,经长久苦炼,得天地造化之妙,有一手变幻骤化之术”。 我把这篾缆精发了朋友圈,作家黄文军留言:“那肯定还有海底光缆精。”是啊,升级版。 篾缆,竹篾编制成的绳索,可以用来编扎木筏、竹排。联想开去,今年春晚有个《碇步桥》,我们最早认识这个“碇”字,可能就是《西游记》,大禹治水测量深浅的那个碇子,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 【三】 一开始,我觉得知道陈十四的人不多,尽管作为被信仰的神,她可与妈祖相当。叶中鸣说的“几乎濒于湮没”,顾希佳说的“这部民间长诗至今尚未有机会面世”,成了我的一个印象。 但,寻找开去,我发现,与陈十四有关的出版物有很多。 比如,《闽都别记》中有陈十四,其第二十一回,便是“洛阳造桥观音显应,鬓发化蛇临水降生”。 比如,民国时期出版的《临水平妖传》,封面是“临水平妖传”,内文倒是“临水平妖志”,共十七回。 比如,汤镇东搜集整理的《温州鼓词南游传》,雷德和的《陈靖姑传奇》 ,陈伟欢、叶颖楠的《南游传》 ,鲍李俊的《陈十四全传》,等等,等等。 我还特别在网上找了视频,听了几句有关的温州鼓词。向来知道温州话难以听懂,但配上调调,看着字幕,听个感觉,总归算是听过了。 一个人们喜爱的故事,我想,总不会轻易湮灭的。如今,有的已是非遗项目。 【四】 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总有很多异文,一招“移花接木”,构成庞大故事群。 我上面提及的这些出版物,故事情节各有不同。比如陈十四这个名字的来历,我就看到了三个说法:一是说她排行十四,一是说她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一是说她在正月十四日出生。 在叶中鸣的《陈十四奇传(增订本)》中,第二十回,讲到沙鳗精作怪。它张嘴像莲花,善男信女以为坐莲花升天了,其实是被沙鳗精吃了。这故事情节与民间故事《技杀“大荷花”》一样。 还有,陈十四与精怪斗法时,双方都变化,就像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你变这个,我变那个,一物降一物地变。这也是故事中常用的手段。 联想到那篾缆精,形状似龙蛇,也可称篾龙精。在鲍李俊的版本中,“有一天,有一个卖田青的客商,见篾龙头肉嘟嘟的挺可爱,就是缺一双眼睛。那客商就用手指,就着桶里的田青(以前染衣服用的植物染料)帮它画了一对眼睛和眉毛。”在别的版本中,篾龙的眼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剑刺出来的两个窟窿,这就像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没有三颗痣时是人,紫霞仙子给了他三颗痣就成了孙悟空。 在桐庐,还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一个大官离京回乡,皇帝送他一块砚台,因为觉得不值钱,失了面子,大官把它丢进了桐君潭,后来大官才得知这砚台是个宝贝。照篾缆的修炼,这砚台也能修炼成精。历史上,有米芾问宋徽宗讨砚台的故事。这些元素都可以结合起来,把一个民间故事编得真真的。 【五】 这些都还没有给旦旦讲。先归入给旦旦的故事课程中,以后再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