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十四章 疟病脉证并治】

 昊晟堂 2023-01-27 发布于山东

第十四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1.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讲解:疟疾发作往来寒热,其脉自弦,与少阳柴胡证相似。而疟疾脉弦当中,又有兼夹:热多者偏数;寒多者偏迟;小紧即细紧,主内有癥结,阻碍血行,可下之;迟者多寒可温之;紧为伤寒无汗表实之脉,可发汗、针灸;脉浮大,有上越之势,可吐之;数者即指中风发热,汗出不已,可食甘寒以消息风热。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鳖甲(炙)十二分,乌扇(烧)三分,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熬)三分,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熬)一分,石韦(去毛)三分,厚朴三分,牡丹(去心)五分,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虫(熬)五分,阿胶(炙)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蜣螂(熬)六分,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讲解: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故一年之中有二十四节,此处所言日数,仍为约略之词。月初发疟,按照常规当于十五日后病愈,若不差,月末当愈,若三十日后仍未痊愈,则不可轻视,查其左胁下肿大,按之有癥瘕之感,名为疟母,即由疟而生之意。当趁其初结未实之机急以治之,宜鳖甲煎丸。 本方亦为柴胡剂:因欲攻癥瘕而去甘草、大枣之缓,易生姜为干姜,加入桃核承气汤、牡丹皮等活血,鳖甲攻坚祛瘀,厚朴行气,石韦、瞿麦下水,蜂窠等以毒攻毒,又用煅灶下灰防攻瘀之药伤中碍胃,清酒推行诸药,以增药力。临床常用此方治疗肝硬化脾肿大。


 3.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讲解:津液、血液亡失谓之“阴气孤绝”,阳热之气亢盛谓之“阳气独发”。发热伤气则少气烦冤,热浮散于四末则手足热,热攻冲于上则欲呕,但热不寒,热邪内居火脏之心,外舍皮肤肌肉之间,热能消蚀津液筋肉而瘦,故名瘅疟,瘅者热也。


本段文字与下条温疟相违,看似《内经》文字,当是后人加入。 


4.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讲解:温疟但热而不寒,类似于后世所言温病,其脉应为弦数,但以方观之,本病乃白虎汤证与桂枝汤证相合,白虎证脉洪大,桂枝证脉浮缓,二者相互矛盾而并在,相互抵消,故其脉如平,实则不平。表证尚未全解则骨节疼烦,气上冲则时发呕逆,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本方为白虎汤中加一味桂枝,实为白虎汤与桂枝甘草汤合方,其中,以白虎汤清肃其热,桂枝甘汤辛甘合用而解表降逆,是桂枝汤的简化方。方后言其“汗出愈”,可看出其解表作用。若温疟不见表证时,可单用白虎汤治疗;渴者与白虎加人参汤;病形如本条所述,而又兼见少阳证时,有应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的机会。


 5.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


 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一方云母作云实) 讲解:牡者,阳也,多寒如何以阳名?因心为火脏,其性属阳,若为阴寒痰饮所郁遏,心阳不能外达,而见多寒,故以心阳名之牡疟。据其应用镇静药龙骨、云母,可知其除恶寒外还可能出现心悸、恐惧、烦惊等症状。蜀漆涌吐豁痰祛饮而截疟,心阳不受痰饮遏制而可得出,则病愈。 仲景疟病一篇文辞简略仅举几个特殊例子以示治法方药,言外之意,疟疾一病可辨证选用适当的柴胡剂治疗。后人因其过简,特于后世方书中选拣几方列于其后。


 附方: (一)牡蛎汤治牡疟。(《外台秘要》方)


 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讲解:本方亦治牡疟,但于上方中以牡蛎易龙骨,去云母,而加麻黄甘草汤,可见其有表实无汗之证。方后言“若吐,则勿更服”,可见蜀漆有涌吐截疟之功,但蜀漆截疟必用于停痰停饮之证,若无痰饮则不应使用。 


(二)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外台秘要》方)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栝楼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讲解:若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可去半夏加栝楼根治之。劳疟,指疟病经久不愈,虚人正气,而以栝楼根补虚生津。


 (三)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外台秘要》方)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黄芩三两,栝楼根四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讲解:寒多热少而不言牡疟,因其并非内有阴寒痰饮而致病,据以柴胡桂姜汤治疗,可知其应见柴胡证,临床可见身无力,胸胁满,心下微结,但头汗出等症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