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手记:

 新用户8785tsO9 2023-01-27 发布于北京

       长假期间我随时带了一本未读完的尼采传,竟没想到,漫不经心翻阅了一下《世纪末的维也纳》就一头扎进去了,直到一口气读完。
读书这毛病也蛮怪的(我指的是无功利目的的纯粹阅读),你事先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诱惑了你,以致让你欲罢不能。而当你无意中被吸引时,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追随着勃发的兴致而去了,。
       其实读完后大部分內容很快就遗忘了,并没在记忆中留下刻痕,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读它呢?
       只能说,读书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生活习惯,还有,一种思索与探究人生与世界的个人需要。或许读书记忆没有那么重要(能留下记忆当然更好),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乃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乃到阅读后的心灵感悟。

       听说今天是长假的最后一天?其实长假短假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已然不具任何意义了,唯有与朋友聚会时,假之意义对我们才会予以显现,一如今日。

       新冠后分别见了几次朋友,经过这场疫情后我突出的感觉是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明显地挂着愈后的病容,憔悴且疲惫。今见学明给我抓拍的几张照片,心下顿然黯沉,心说这乃是一副无法示人的脸,好在有一张稍显偏远之照,也就凑合着发了。
       新冠对人体的伤害太大了,远远超出预先的想象,虽然我身体所有的感觉都恢复了,也不再动辄流汗了(我身体反应的最后一个长新冠迹象),但觑自家面容,已不再是新冠前的往昔了,呼呜!

        好久没见李保田了,日子过得真快。我们现在至多也只是偶尔在微信上聊聊天,他说,他始终在闭门画画,画了很多。一旦说起他的画,保田顿时神采飞扬,虽然我看不见他,但我太了解太熟悉保田了———这个永远童心未泯(为什么那么多人就看不到他的这一点呢?保田在我看来是一个拒绝"长大"的人呵,也就是说拒绝世故、圆滑与堕落,以及向世俗势力低头妥协),保田爱他的绘画艺术胜过爱他的表演艺术———而他,众所周知是一个能把表演这一专业技能提升到艺术高度的艺术家,为此,他对自己的表演(包括他的绘画技艺)苛刻到了几近"残忍"的地步,在绘画创作上,保田竟有一种自虐般的疯狂,而这种(与梵高异曲同工)的疯狂又极致一般地反映在了他的绘画作品中。保田与他的画从哲学意义上说是一种镜像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镜像关系,也当基于此,保田之画特别适合进入后现代哲学的精神分析范畴,比如以拉康的视点看保田作品。
       我想特别地强调一句,保田之画的深刻性与震撼力绝对会让有艺术感受力的观者叹为观止。而我,是多么希望在一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他专门举办一个盛大的画展。保田的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乃犹具学术价值,届时,当找一些有识之士(而非虚头巴脑专混各种研讨会的杂碎)一块就保田的作品畅所欲言。比如什么是艺术?艺术能不能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向传统的学院派宣战,并由此而解构一般人概念中的专业性?还有,什么才是艺术创作之个性?而艺术,究竟能不能或挑战或反讽或讥笑或干脆就是恣意亵渎、攻击与否定某类在一些人心目中绝对高大上的神圣之物?
      之所以忽然说起与我乃情同手足般的兄弟保田,乃是因为保田见我颇为沮丧地对自己新冠后的"颓败"形象表现出来的灰心与失望,专门将我的照片重新剪辑了两张,一彩一黑白,发给我,并以老大哥的关切鼓励我说:
      "错,你自己看自己不准,我看到的是气质,尽管受过伤害,尽管有过病痛,但依然脸上的表情是坚定的,心里头有一股正气。所以说,我就按我喜欢的样式给你剪了两张。"
       谢谢保田兄,希望我不会辜负了你,希望!

                      2023年元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