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纪事:真实的隐蔽战线

 凤凰山居士 2023-01-27 发布于江西

北晚在线

2021-06-25 16:32北京晚报

真实的革命斗争比谍战片里演绎得还要惊险百倍、残酷万分!作家、中共党史专家叶孝慎在新作《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中讲述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里,革命英雄经历了怎样的斗争?

《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是一部讲述中央特科历史的纪实作品。大革命失败后,迫于形势需要,1927年9月底至10月上旬,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当时的上海,军警宪特、租界巡捕、帮会势力和地痞流氓云集,斗争日益残酷。1927年11月,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周恩来筹建并领导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收集掌握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电台”。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蹶的环境下,中央特科勇于向白色恐怖“亮剑”,八年时间里,中央特科在上海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

组建了第一个打入敌人“心脏”的工作小组(“龙潭三杰”);

发展了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

开辟了第一条地下交通线(上海至中央苏区);

研制了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同各地党组织取得电讯联系);

编制了第一份密电码(“豪密”);

设置了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中央文库);

第一次公开镇压叛徒(何家兴、贺稚华夫妇);

第一次协同保卫重要峰会(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第一次成功转移党的机关(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机关)。

中央特科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隐蔽战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敌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作者叶孝慎说,历史不能被妖魔化,这是我写作《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的基点。

《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前言深情写道:热话题,冷思考,恐怕更能使当今人们,无论是怀旧老人,还是亟待更多洞悉历史原生态的年轻人,一步步走近波谲云诡的从前,走近谍影幢幢的以往,走近所有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旧上海的腥风血雨、金迷纸醉中赴汤蹈火、大智大勇的无名英雄。所有那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隐蔽战线上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地下尖兵,都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光辉典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驱,他们是历史的丰碑,他们是国家的精英,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以他们的热血忠魂创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以他们的辉煌业绩谱写了流芳百世的凯歌。

1927年11月至1935年9月,中央特科以其独特方式,在血雨腥风、纸醉金迷的上海,潜伏了八年,奋斗了八年。八年潜伏,八年奋斗,凝聚了多少智慧、果敢、英勇、坚毅。

叶孝慎在后记写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细节——

2010年6月16日上午10时许,中央特科老战士、我党隐蔽战线斗争的国宝级人物沈安娜在京病逝,享年95岁。她的女儿华克放给叶孝慎发短信说中央领导沉痛悼念她的去世,誉称她是对党有重大贡献的隐蔽战线英雄。她还说她母亲临终前已然昏迷,但昏迷中还是反复念叨:“我暴露了吗?快跑!从后门跑!千万不能让他们抓住!”叶孝慎回华克放短信,说:“谨以无穷哀思遥寄我党隐蔽战线斗争的忠诚战士!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在这一别竟成永诀时刻,我终将以我的深切缅怀久久追随老人远去的背影。”

“一个至死都在想着潜伏、生怕自己暴露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的人是可敬的。

以无穷的哀思、深切的缅怀,虔诚追随这样一些可敬前辈的远去背影,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写这部作品的主旨。”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