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纸上蝴蝶:藏书票

 昵称45109175 2023-01-28 发布于浙江

刚买来的新书,怎样才能证明是你的呢?大多数人一般都会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有的还加盖自己的藏书印。这是中国人证明书籍归属的一种标记形式。

而在欧洲,人们通常使用藏书票来证明书籍的归属。藏书票是藏书人在自己所藏书籍的扉页贴的一幅装饰用的小版画。在其上的留白处,藏书人再签上自己的姓名,以此来表示该书归自己所有。

为什么这种装饰用的小画只采用版画而不用手绘的形式呢?因为书库里的书成百上千,如果使用一张张手绘,就十分耗时费力。而版画,只须制作一块版,就能印出数十张来,满足大量藏书的需求。

不过,虽然是小型的版画,但藏书票与一般的小型版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藏书票一定是由图像和文字两部分共同构成的,且边长都在17厘米以内。其上的文字,除了藏书人的签名,还一定会有拉丁文字“EXLIBRIS”。它等同于英文“BOOKPLATE”,意思就是(贴在书上的)“藏书者的印记”,我们习惯性地把它译为“藏书票”。

除了这些,对于供展览和收藏用的藏书票,设计者也会在它的最底部留下自己的印记:代表这张藏书票制作所用版式技法的字母标记,体现艺术家信誉承诺的序号和总印数、作品名称、艺术家签名以及创作年份。


15世纪中期,德国人约翰森·古登堡发明了活金属字模印刷机。随后,出版事业在德国蓬勃兴起,藏书逐渐得到普及,藏书票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问世。当时的藏书家会请一些名画家为自己设计藏书票,还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款式——盾形纹章样式。随着德国中产阶级的慢慢崛起,藏书票的款式也不再局限于早期的方形和盾形,出现了菱形、拱形等各式各样的外形。在15世纪,书籍都是在修道院或寺庙里由僧侣手抄的原稿。图书馆的建立是在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之后,由于工程造价昂贵,一座图书馆同样是显示自身价值和实力的最好体现。当时,重要的手稿上都会贴有纹章式藏书票作为标记以防被盗。中世纪以来牧师、僧侣、神父、教主都是藏书票的拥有者,他们私人的宗教书籍和大量教会的馆藏书籍需要书票标号记录,从而代替早先的铁锁、链条,藏书票也自此开始在这一领域流传。藏书的主人都希望把自己名字标注在藏书上,以此炫耀。因此,一枚藏书票制版可以印制出多枚复品。德国是藏书票的发源地,有着版画鼻祖之称的丢勒是最先开始制作藏书票的艺术家之一。德国和瑞士的版画家在本国开创了藏书票制作的先河,自16世纪起他们先进的技术理念逐渐普及到了欧洲各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藏书票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对于很多忠实的藏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把藏书票从书中揭下据为己有简直就是一种犯罪。这也是学者和普通收藏家的区别。但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不为人知的书被处理掉并加工成纸张再利用,大量粘贴在书里的藏书票被细心的藏家收集整理。今天,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陈列在大型图书馆和博物馆中。若将藏书票置于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英博物馆与德国的古登堡博物馆是被公认的“藏书票殿堂”。两家博物馆的书票馆藏数量均超过了6位数字。同样,他们也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德国版画鼻祖丢勒制作的原版藏书票作品的艺术机构。

其后,藏书票走出德国,在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地盛行开来。各国达官贵人一窝蜂地附庸风雅,让这个时期的藏书票设计更加独具匠心。也是在这一时期,英国的霍加斯、毕维克、比亚茨莱,法国的波纳尔等欧洲各国的版画大师也投身于藏书票的创作。

1900年,奥地利画家奥禄加设计的四枚藏书票在日本《明星》杂志刊出并引起轰动,随后藏书票开始在日本的文学界、美术界得到发展和普及。早期的日本藏书票沿袭了欧洲的风格。不过,后来他们的藏书票多以水印技法印制,清新中透露出独特的东方情味和民族风韵。”

20世纪初,藏书票传入了我国。30多年后,在鲁迅、郁达夫、叶灵凤等文化名流的影响带动下,藏书票在少数文化人中使用。1935年,在现代版画会主编的《现代版画》第九集和日本出版的《趣味的藏书票》第二集中,版画家李桦、赖少期、刘兴宪、刘仑、唐英伟、陈仲纲等发表了他们的藏书票作品,而他们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藏书票创作团体。

如今图书出版业十分发达,藏书票用量太大。机器印刷的复制品已经开始替代原作,起藏书标记、书本装饰等实用性作用。而版画形式的原作大多只会出现在艺术交流、收藏、展览欣赏等学术活动中,成为一种微型艺术品,更加突出和强调它的艺术性。

当然,除了这种名为“通用藏书票”的复制品,设计者还可以舍弃版画形式,直接利用计算机绘制具有相同实用性的“电脑藏书票”。

翻开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配合的藏书票,不但增加藏书的装饰效果,而且还能够表达读书人的胸怀和心愿。看到藏书票就能让人想起这背后的故事。比如,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私用藏书票是“白牙狼票”。每一个看到该藏书票的人都会不经意间想起,他和他曾写过的那部讲述小灰狼“白牙”成长过程的小说《白牙》。

藏书票是艺术家和收藏家讨论艺术设计的互动平台,它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艺术家与票主间完美的智慧结晶。藏书票诉说的是多元的历史,有的是藏书史,有的是艺术史,有的是名人雅士的豪情往事,有的不过是小人物的闲情旧事,正因为这些私密元素的存在,使鉴赏者能从中洞察到藏书票渗透的岁月痕迹和艺术价值。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