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的“人日”

 新用户0096fsbV 2023-01-28 发布于辽宁

正月初七为人日,唐以前就有了。它源于古代中国神话传说,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逐渐开始重视。人日习俗“源于古代的占卜活动。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看此日天气阴晴,占足终岁的灾”“南北朝时,每逢人日,人们便用七种菜做羹,用彩布剪成人形,或镂刻金薄为人状,贴于屏风、床帐,或戴于头上,又制作各种华胜互相馈赠,以求祈福避灾。并有登高宴会赋诗等习俗。重人的习尚,逐渐被人们接受。林永匡 王熹《中国节令》

到了唐代,人日被设定为法定假日,发展为全国性的节日。《开元七年令》等政令中都有“人日假一日”的记载。这一天,民间会举行小型聚会,与家人、友人欢聚一堂;皇帝也会在宫中宴请群臣,并赐给群臣“彩缕人胜”,彰显与民同同乐的政治情怀。

南朝梁宗《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胜,本系妇女的一种首饰,取意“优美”“优胜”,而人日主要用人胜和花(华)胜。 剪制的人形又称作“人胜”,而所谓华胜种簪于头顶的花形纹装饰,华胜实际上是人胜的一种形式。至于女子戴人胜于头,原始意义也当是希望自己具有生殖能力。人胜标志和人日命名二者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

《荆楚岁时记》中说以七种菜为羹即所谓的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主要是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意味精于算计,芥菜着眼长寿,有些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

唐人除了剪彩、镂薄做人胜、花胜,吃七宝羹外,其时还有食煎饼、天和登高的习俗是时只要天气允许,唐人习惯于此日登高。韩愈写诗叙述他在亲朋子女陪同下携酒出游,跋山涉水,乐趣很大。多年悲观失望的乔侃在人日偶尔外出登高,看到野柳新发,心情顿生快感。”(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而食煎饼、的习俗,常建华先生则认为:“女娲的故事中,要点是造人和补天,'薰天就是以火克服天漏之水,煎饼是为了补天,这些民俗在于纪念女娲造人,是女娲造人及天穿节风俗渗人人日节所致。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

唐以后,人日节逐渐衰落,时,人日已由全国性节日彻底转为地方性节日。至此,人日活动与政治几乎不再有关联没有了官方的统一规定,民间可以更自由、随性过人日但无论各地有多少细节的差异,人日的主题仍是“人”,是子孙的繁衍与家族的兴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