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迪,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德育正高级教师,第六届全人教育提名奖获得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著名实战派班主任,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河南省职业教育名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届“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力班主任”,首届“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中职德育工作室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教师》《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智慧应对班级棘手问题》《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等十一部作品。 ![]() 一般来说,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比同时升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来,不仅有学业成绩优劣上的差异,在心理和习惯等方面也往往有着高低之别。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班主任的李迪,对此更有切身的感受。不过,她并不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低人一等,更不认为他们在人格上存在问题。所谓的成绩之差与习惯不好和心理上的问题,甚至某些打架斗殴等过激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性使然,其中多有家庭甚至学校教育的原因,真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所以,她到到职业学校就任班主任以来,除了高度认可“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之外,总是全心全意地爱和呵护着他们,尽其全力教育帮助他们。即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总是怀着宽容之心,相信他们定会成为品行与学习都不错的学生。当然,并非对于他们心中的伤痛和不合时宜的言行置若罔闻,相反,而是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走向阳光灿烂的天地。同时,对于如何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以及如何改正自身的错误等,也要像教小孩子一样,授之以法,导之以行,让他们更好成长起来。 在采访李迪的时候,不但让笔者感受到了她那颗始终跃动着的拳拳爱心,同时也感到她有着超人的智慧,即使那些在不少人看来束手无策的棘手问题,到了她的那里,很快便会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囿于篇幅,笔者只是取几个案例,从两个方面略作述说,相信读者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个被称之为“有灵魂有香气”的女老师的不同寻常之处。 ![]() 疗愈孩子受伤心理的班会 李迪班的学生多为女生,不少父母外出打工,长年累月不在身边,她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地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痛处。不过,从表面上却很难辨识出来,她们非但没有邋邋遢遢,反而多是涂脂抹粉,将自己打扮得光彩亮丽,给人一种高兴快乐的感觉。其实,即使那些让老师们看起来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女生,内心深处也都有一本欲说更苦的经。 对此,李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就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孩子的心里少些伤感,真正快乐起来呢? 经过反复思考,她设计了一个带有疗愈孩子受伤心理的班会。 那是2018年秋天开学不久,还特邀了部分家长参加。由于家长们多是“工”务缠身,所以,只来了寥寥五六个人,且全系妈妈一族。与此同时,她还邀请了十位学生会干部帮忙。 班会没设在教室里,而是在舞蹈室里开的。 班会之前,李迪要求学生各备一个眼罩,分成A、B两组搭档。孩子们都感到十分好奇,不知将有一场何等不同寻常的班会即将“出演”。 是的,这次班会分了五个环节,确有别开生面之奇。 第一个环节,先是播放起《孤独的小孩》的音乐,然后李迪要求搭档A伴着音乐、戴着眼罩各随其意地率性而行。而李迪则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孤独的小孩》的歌词,同时告诉他们:“不管多么困难,没有人能帮助你们,前方的路,只能靠自己摸索着前行。”于是,孤独、无助的情感在舞蹈室里回旋飘荡,敲击着所有孩子们的心扉。不知路在何方,也见不到光明,乱走之时,难免互相碰撞。可他们已经沉浸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之中,而且大都在想,各在一方的亲人,不知何时方能团聚? 正是看似“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第二个环节悄然拉开了帷幕—— 不戴眼罩的B搭档和家长们登场了,他们各自带着戴眼罩的A搭档的孩子行走。由于拥有了相依相伴的搀扶者,便没有了毫无目的地相互碰撞。这个时候,李迪含着抚爱的声音缓缓说道:“请你好好想想,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有谁真心爱过你?又有谁帮助过你?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娘,还是你的老师和同学?那么,何不趁这个时候,去谢谢他们,感谢在你的人生路上,爱你和帮助过你的人!”回忆的浪花拍打着戴眼罩的A搭档的孩子的心,各自有了一股别样的温流,感恩之情开始在心底苏醒。 第三个环节,让A搭档的孩子摘下眼罩,B搭档的孩子戴上眼罩,像第二个环节一样换位而行并应景生情。 第四个环节,李迪让所有人都戴着眼罩上场,任性而走,即使某个孩子碰到另一个孩子,都可以狠狠地将他推开,甚至可以口出粗狂之言:“你走开,不要理我!” 这一环节在一人看来有点危险,其实李迪早有准备,她预先安排了那些不戴眼罩的学生会干部走至人群之中,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尽管如此,相互碰撞以及出言不逊者依然时有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李迪开启了《梁祝》中抗婚的音乐。此情此景,自然勾起自己小时候甚至到现在多次受到过的欺凌的心酸往事,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第五个环节,音乐宛然一变,响起了回荡着《感恩的心》的音乐,虽然歌词与旋律有些凄婉,可却让他们触摸到了温暖之爱的琴键,感恩之心如缕缕炊烟在孩子们心里升起。于是,李迪那带着母爱且有音乐之美的音调说道:“请你去拥抱你所碰到的同学,愉快地告诉他:'认识你真高兴!’并真诚地向他道歉和说一声'谢谢你’!” 即使平时极少说话的孩子,甚至彼此有些矛盾的同学,也都因为有了爱心与感谢,彼此的心走到了一起。而和谐温馨的氛围,便慢慢在孩子们中形成。 诸君也许认为至此,这个班会便已完满结束,其中,李迪的谋划还在延续着。 她要求孩子分组谈谈参加这次班会的感想,之后,每个小组各选一人,在全班谈其感想。而正是这一谈,又一次让孩子的心灵世界伤感起来。 一个小女孩如怨如诉的感想,把大家带进了她那不堪回首的伤感往事里—— 还在这个女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外出打工,她只好与年迈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加之天性性格软弱,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不安全感成了她的心理常态。有时“独善其身”地来到班里,刚将书包放到书桌上之后,便有一些好事的孩子旁若无人地将她的书从书包里取出,随即扔得满地都是。没有人相劝,更无人相助。心中委屈至极,只好独自低声哭泣。 这次班会这个女孩的父母没能参加,更让这个她感到孤若无依。 李迪于是灵机一动,让一位孩子的妈妈快点去拥抱这个女孩。 当这位妈妈抱住她孱弱颤抖的身体时,也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李迪也已走到了她们身边,小声示意这位妈妈“鹦鹉学舌”地随着自己之言一句一句地开导这个女孩。 也许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之情,这位妈妈在“鹦鹉学舌”时已经进入情境之中了。她更紧地抱住这个女孩说:“对不起孩子,爸爸妈妈是不会离开你的!”“好女儿,妈妈真的很爱你!”这位妈妈跟着李迪说这些话的时候,早已欲语泪先流了,而全班同学,也都情不自禁地沉浸到对这个女孩的同情与深爱的氛围里。 李迪不失时机地对就近的几个同学说:“快去拥抱她,对她说'对不起’!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都爱你,别怕!我们永远支持你!”当她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全都哭成了一团。尤其是个别平时欺负过这个女孩的同学,悔恨不已的同时,已经开始思考以后如何去爱这个可怜而又可爱的同学了。 此后每一个孩子所谈的感想,都从不同的角度打动着全班孩子们的心。 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孟子之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啊,人之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同情怜悯的心,人人都有;耻己之不善和憎人之不善的心,人人都有;谦让的心,人人都有;辨别是非的心,人人都有。此前之所以出现那些让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并非少了孟子以上所说的“四心”,而是这一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被一时遮蔽了而已。正像有的时候太阳被乌云遮住了一样,太阳并没有因此而不复存在。而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良知善端呈现出来,与心中的良知真正呼应起来啊! 这样的班会,不但让长期受欺凌的孩子感到了人性的温暖,也让那些以欺负其他同学为乐而误入歧途的孩子幡然省悟。真正好的教育,主要的目的不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如何严厉的惩戒,而是让他们将此前遮蔽自己良知的乌云抚去,从而让人性的光芒照射进他们的心田。 不过,这些父母远在外地的孩子毕竟太苦了,思念父母之心,有时甚至对父母不顾自己如何孤苦无依远走他乡而生起怨尤之心。为此,李迪就对同学们说:“千万不要怨恨你们的父母,他们之所以外出打工挣钱,是由于生存压力太大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很累很苦,可他们无不挂念着你们,深爱着你们。你是值得被爱的。所以,你不是没有人爱,只不过爱你的人没在你的身边,没有天天对你说爱罢了。 李迪讲这些话的时候,全场寂然,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因为他们听进了心里,也在默默地对远在他乡的父母说“我爱你们”。 李迪话锋一转:“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如此辛苦,不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得更好一些,希望你们幸福一些吗?怎样才能回报父母之恩呢?那就是大家在爱自己父母的同时,也去爱自己的同学,当人人献出一份爱的时候,咱这个班里的所有孩子不都幸福了吗?” 不知哪个孩子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随即,全体学生一起使劲地鼓起掌来。 掌声响了许久许久,而同学之间的爱的感情之水也便自然而然地缓缓流淌起来。 随后,李迪为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班会感怀”的作文题。由于是“情动而辞发”,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写得十分感人,包括参加这次班会的家长,也“不令而行”地写了自己感受。 此后,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尤其天性柔弱的孩子,非但没有受到本班同学们的欺负,反而有些同学为了“将功折罪”,对她们多了一份爱心和帮助。 所以,李迪认为,尽管不少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孩子问题多,管理难,可是,如果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启发教育,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可爱。当然,有些积习已久的问题,并非一个班会或几次谈话可以解决的。可是,只要真爱学生,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绝大多数的问题多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即使极其个别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由于已经全然尽了心力,也就问心无愧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孔子回答其弟子子夏何为君子的话语:“君子不忧不惧。”子夏很不理解,于是又问道:“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亦乎?”孔子如是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诚哉斯言!当内在省检自身,对孩子们尽到一个班主任责任,没有任何愧疚的的时候,又有什么忧愁与恐惧的呢? 李迪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这让她欣慰不已;可也有个别情况难如人愿,不过,由于她一直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爱着孩子们,并且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所以,她完全可以“内省不疚”,并称之为仁师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