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思不出其位。位者,本也,德也。

 知本学社 2023-01-28 发布于山东

 
孔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意思是说:君子考虑问题、看待事物,都不会超过自己所处的位置。这里的位,内容比较广泛。按我的理解,位,就是本,就是一个人的德。


我们为人处世,有很多的时候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有很多的时候,事情办完了才发现有很多地方欠妥。原因就在孔夫子的这句话里,对“位”的理解不充分。


为人处世之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自身条件、以及意愿欲求。三个自身的条件:身份、位次、能力。意愿欲求:即主观能动性。只要为人处世不超出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是“不出其位”,就守住了自己的本分,就有德。


对于“本”的理解,可以从孔夫子的另一句话里去理解。《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对于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叠字,通常的解释都流于浮浅:君王象个君王的样子,大臣象个大臣的样子,等等。我的理解很明确:在这八个叠字中,前一个是名词,说的是身份,后一个字是动词,讲的是行为。这八个叠字的意思就是:君王持君王之本分,大臣行大臣之职责;父亲有父亲的标杆,儿子有子女的规范和要求。总起来说,都是对自己所处身份、地位、能力的要求,并且没有任何怨尤。


平时说的“德不配位”,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的“本分”的要求。德与位配,就是持守本分;德不配位,就失去了本分。韩信说刘邦最多能带十万兵,不是否定刘邦,他表达的是:在统领军队、行军打仗这个事情上,是他韩信大将军的职责。而刘邦的本分,则是在调度人事、谋划决策上。刘邦持的是君之本,韩信行的是臣之职。德与位配,其事业成功。


我们之所以有时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办的疑惑,主要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导致的。平时常说的“内求”,其内含之一,就是要认识自己。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事物,我们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份和位次,并且有不同的能力展现。不论处于家庭中、还是单位里、或者社会上,我们的身份都不同。你刚参加工作时的直接领导,几年后成了你的下属,彼此的身份有了变化,在工作的安排、协调上,肯定也会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德,就体现在对“位”的持守上。过与不及,都是“不在位”。不在位,所做都错,则无德;在其位,谋其政,则有德。这就是德与位配。居其位,守其本,则无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