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活跃在北京书坛的福建人,名家林长民兴起“福建书风”

 泊木沐 2023-01-28 发布于辽宁

林长民像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坛名家林长民长期活跃于政坛,与寓居旧京的福建籍文人交往甚多,因此他的书法受乡贤影响深具。加之此时期福建籍人士在北京的势力很大,上自帝师陈宝琛、遗老郑孝胥、陈衍、林纾等,名士则有郭则沄、李宣倜、林开謩、林志钧、梁鸿志、高向瀛、陈懋鼎、陈承修、陈宗蕃、陈训亮、郭则寿、黄懋谦、周登皡、黄孝平、薛肇基、黄濬等之众,他们均是旧京各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林长民从所见和交往中,广瞻时贤真迹,所以他的书法非力学而成,是基于特殊的时代。

林长民 行楷书横幅

而早年从政的经历使其书法又有政治家的气魄,在熔铸时人书法和古代帖学书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带有浓郁福建意味的书法,就像民国时期,旧京四大书家张伯英的书法曾被誉为“彭城书派”一样,林长民书法是将福建书风引入北京,笔者名之曰“闽派”(此笔者意见)。

林长民 行楷书七言联

此种书风对于旧京艺术的贡献很大,故此林长民书法得到推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所以笔者认为林长民的书法因人而贵,其成为北京士人追捧的对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将福建书风北传。

林长民 行楷书七言联

林长民未及天命之年,即惨死于乱军之中,徐佛苏撰挽联中那句“冲锋陷阵哪用书生”,今日读来也是颇有几分道理的。按时人的说法,即使林长民晚年在旧京做寓公,以他的才望于京津一代鬻书也应过得不错,但林先生偏偏是位不甘寂寞的人,不愿意以小道为业,总觉得要做就做“治世之能臣”,因此才有了晚年悲惨的命运。

林长民 楷书横幅

后人曾在咏郭松龄兵败事中谈及林长民之死“谋国由来借股肱,衰迟兵马本难胜;沙场归骨林宗孟,绝域生还饶宓僧。塞上折冲宜有待,军前磨盾果何曾?凄迷双栝题门处,同为佳人一拊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