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后中国会怎样?一名晚清医生大胆预言,鲁迅称他“胡说八道”

 朱觉超 2023-01-28 发布于广东

将太阳作为核心能源进行能量供应的戴森球、以信息的分解,重组为方式进行超光速旅行的量子传输,将知识直接植入大脑皮层的辅助芯片……

自科技大爆炸时代以来,人类对未来的幻想就从未停止过

科技就像是一柄魔杖,他实现了人类的梦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带给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那些过去的人对未来的世界有过好奇吗?在他们的眼里,科技不断发展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文章图片1

1905年的上海滩歌舞升平。人潮的洪流中,一名尚显青涩的年轻医生茫然无措,他看着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脸上充满了对未知的懵懂和期待。

五年后,这名医生写下一本名叫《绘图新中国》的小说,书中,正是他对四十年后上海的预言。

他就是在晚清时期就对未来的世界作出了畅想,被鲁迅称之为“胡说八道”的爱国医生,陆士谔。

文章图片2

《绘图新中国》

醉酒之作,鲁迅批判

1910年,靠自己的医术闻名上海滩,有着十大名医称号的陆士谔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酒气——许是被行医的患者气到,也可能是看到了什么令人愤怒的画面。

在那个时代,有太多的事情值得人大醉一场了。二十世纪初,是中国内外交困、社会动荡的时代,软弱无力的清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则蛮横残暴,太多太多的悲剧出现在新中国、出现在上海滩。

在上海滩行医的陆士谔所能见到的悲剧,更是常人的数倍、数十倍。

文章图片3

可能是为了还清债务、养活家庭被迫去打黑拳,但被活生生打到濒死的男人,可能是家里独子高烧,急切万分的中产家庭,也可能是满肚肥肠的老爷,仅仅因为吃肉不消化就将陆士谔招来问诊——上海滩的贫与富就像是一道鸿沟,隔绝着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把他们分为穷人与富人,中国人与外国人。

我们唯一能获知的是,陆士谔大醉一场后,做了一个荒诞离奇、十分古怪的梦。在梦里,他穿越到了四十年后,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新中国,人人平等的新世界。

文章图片4

上海滩

酒醒后,陆士谔假借小说主角陆云翔之口,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一本幻想小说,这本小说,正是被后人称为“预言书”的《绘图新中国》。

《绘图新中国》一经发表,很快就造成了全国性的轰动,无数人争相传播,讨论着陆士谔笔下未来的新中国。

但有一位文人看完后,却皱起眉头,大骂陆士谔道:“此人真是胡说八道”。

他正是将笔、纸作为刀剑,不畏强权、不畏世俗的著名文人斗士,鲁迅先生。可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他又为什么要大骂陆士谔,指责陆士谔写的小说《绘图新中国》呢?

文章图片5

《绘图新中国》

原来《绘图新中国》是一本幻想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未来上海的发展及新中国的强盛。这也是为什么时人都争相传告、议论纷纷的原因。

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贫弱了,即使是这样的幻想都能给世人一丝安慰。但正是因为这本小说并没有反映现实的苦难,反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未来、寄托给下一代。鲁迅先生才会大骂其胡说八道。

对于鲁迅先生来说,现在比未来与过去都要重要。人们不应该沉浸于过去已经腐朽的荣光,也不应该期望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应该活在当下、活在现在,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改变中国。

文章图片6

事实上,鲁迅先生的批判也有几分道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人们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世界、物质基础,只会幻想、做梦,那新中国的复兴恐怕就遥遥无期了。正是处于这种观点,鲁迅先生才会大骂这本小说。

或许在先生看来,《绘图新中国》就像是包裹着甜蜜糖衣的毒药,虽然读起来让人十分愉悦,可终究还是虚假的。

只有中国人民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愿意浴火重生,新中国才能真正地强盛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看着一本幻想出的小说聊以自慰。

文章图片7

鲁迅

幻想成真,议论纷纷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新中国的积贫、积弱仿佛还在昨天,革命烈士的鲜血滴落声与炮火轰隆的厮杀声犹然在耳,但一切早已与昨日不同了。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建设起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现在的中国不仅有着全球名列前茅的军事力量,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晚清贫弱的政府截然不同。

当人们打开了尘封一百多年的《绘图新中国》回顾过往时能够惊奇地发现,小说中所描绘的未来正慢慢从理想照进现实,陆士谔的“预言”也接二连三地实现。

文章图片8

新中国成立

如小说中,陆士谔曾描写黄浦江的江面上建起了连接浦东与浦西的铁桥,而现实中新中国也的确于1971年建成了松浦大桥,改写了黄浦江无大桥的历史。

小说中陆士谔描写人们把火车建在地下,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在隧道里穿行,现实中的上海也的确在1993年成功建成地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他还曾设想上海会于浦东建立金融中心,根据文章的前后语境推断,其地点正是现在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陆家嘴。

文章图片9

陆家嘴

陆士谔的“预言”包含了很多方向,与现实有关联的还有很多,但这其中最令人震惊的,还是他“预言”了上海世博会的开办。

贾樟柯导演曾说道,陆士谔写了一本小说,“预言”了2010年上海会开世博会,一百年后,上海真的举行了世博会,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后来媒体也曾多方面报道,为陆士谔的“预言”站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陆士谔精准预言世博会的故事,毕竟这样一个故事的确很神奇,很能打动人心。

文章图片10

上海世博会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神鬼玄奇之说,预知未来之事也数不胜数,如秦朝末年的“大楚兴,陈胜王”,元朝末年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可这些都在后世被证伪,证明是野心家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所制造的虚假预言。

一百年前的古人窥视未来的事情实在太过离奇,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陆士谔真的在梦中看到了一百年后的中国,并把预知到的事情写下来了吗?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故事罢了。在仔细地查阅了小说后我们会发现,陆士谔确实在介绍黄浦江上的铁桥时提过中国在浦东举办了一场“内国博览会”。

文章图片11

陆士谔

内国博览会与世博会有着极大的差距,所谓内国博览会,其实就是国内的展出会,主体还是国内,展出的作品、内容也与国内的产品有关。而上海世博会的主体则是世界各国,展出的作品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也有人提出或许“内国博览会”是印刷错误,内与万字形相似,陆士谔原意是写万国博览会,这不就与世博会相对应了吗?

文章图片12

但《绘图新中国》本是繁体书,虽然简体字中内与万形似,但在繁体中两者却天差地别,印刷错误的可能性极低。

而且陆士谔在小说中所言的内国博览会时间是1928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是2010年,两者之间也差82年,硬要说陆士谔预言世博会,那就有些过于牵强了。

时间对不上,内容对不上,名称也对不上。陆士谔并没有像媒体宣传的一样成功预言了上海的世博会,所谓的“预言”只是一个荒诞又有趣的故事而已。

文章图片13

上海世博会

并非预言,推理有迹

可出生在弱小无能的清王朝,陆士谔哪来的能力、哪来的胆子,做出这一个在当时来说恢弘无比的“奇梦”呢?

这还要从多个方面来讲,第一方面,就是国家的贫弱、无能给了他幻想的动力。

1910年正值清朝末年,战乱频起、匪盗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士谔自然也不例外。身为长子的陆士谔在家道中落后肩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这沉重的担子,他一担就是一辈子。

陆士谔上要赡养老人,中要资助兄弟姐妹,下还要负担孩子及生活开支,这样的生活自然是十分清贫的。相传陆士谔家中吃饭时房梁上会挂一条咸鱼,每吃一口便看咸鱼一眼,以此下饭。倘若有孩子多看一眼,陆士谔都会指责其浪费。

文章图片14

正如重压下的木炭会变成璀璨夺目的钻石,经历过贫苦生活的人更会懂得生命的可贵、心怀对未来的希望。在这腐朽黑暗的没落社会中,陆士谔自然会想写一部憧憬未来的小说,渴望新的世界。这正是陆士谔创作的原动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方面,就是曾出国留学的亲戚、朋友带给了陆士谔不同国家的见闻,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让他能够有能力去做这样一场奇诡绚丽的“梦”。

陆士谔曾资助两个弟弟出国留学,其中大弟陆守经先后赴日、美留学,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政法专业的博士学位。

文章图片15

陆士谔

每次回家,弟弟陆守经必然会与兄长说起在国外的见闻,科技、文化、地理、人文都在其中。

事实上《绘图新中国》已经受到了弟弟陆守经的影响,其中对立宪制和内阁的阐述,大抵就来自于陆守经。

清朝末代状元,实业救国的张謇也是陆士谔的好友。富国、强国的理想将两人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文章图片16

陆士谔和陆守经(后排右二)

1904年张謇在南通酿造的酒获得了日本大坂万国博览会奖,1906年又获得意大利世博会金质奖,在分享张謇的喜悦时,陆士谔也势必从朋友那里了解了关于万国博览会方面的情况,而这也正是他小说中所描写内国博览会的原因之一。

有着视野开阔的兄弟与走在时代前沿的好友,陆士谔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会接触到世界上的先进科技。

如果我们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就能发现陆士谔小说中的幻想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十分超前,但总体来说并未跨越时代,依然有迹可循。

文章图片17

张謇

如轻轨地铁,1876年时,中国近代邮政倡导者之一的李圭就曾在纽约看到了高架隧道上列车通行的景象。

而当时的欧美各国也曾在海底挖掘,虽然并未建成隧道,但以此为脉络去推测,陆士谔因此想象出在地下通行的列车、跨越海面的大桥以及海底穿行的隧道便也不足为奇了。

可陆士谔的小说也并非完全与现实贴近,其中也有一些他本人的,完全架空的想象。如在军舰上能够制服炮弹的“橡皮包甲”,穿在脚上就能使人在水上行走的“水行鞋”与可以随时乘坐,飞在天空的“飞车”等。

文章图片18

轻轨地铁

如果说原动力是血、开阔的眼界和知识是骨,那么填充血和骨,为小说附上真实肉体的,就是陆士谔本人的积累。

在《绘图新中国》中,陆士谔描绘的列车运行路线、跨江大桥所在地与剧院都与现实中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上海大剧院及南浦大桥的位置十分接近,这是因为他多年走街串巷、巡诊问访时积累下来的经验导致的。

陆士谔作为上海名医,自然少不了四处奔波,可能这次的病人还在高宅大院中,下次病人就在逼仄的小巷子里。久而久之,陆士谔就掌握了上海的交通、道路,哪里客流量大、哪里可能会成为交通枢纽,他都一清二楚。

文章图片19

《绘图新中国》

好友与弟弟也为他开阔了视野,使得他明白地理与金融的关联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正是通过超前的眼光,陆士谔才能精准地预言了未来上海的交通要道与金融中心。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上海地理情况的掌握。长年的走街串巷使得陆士谔可以被称作旧上海的活地图,这样的人写出的小说自然会与现实十分贴切、相似。

文章图片20

旧上海

人名与含义

新中国可以实现司法的公正和完善,再不必受欺凌、受迫害。如陆士谔就假借小说主角之口,说出负责新中国司法系统、曾经收回中国租界及领事裁判权的下议院议长的姓名叫做黄汉杰。

黄汉杰,黄是炎黄子孙、黄帝的后裔,汉代表着中国基数最为庞大的汉人群体,而杰自然就意味着杰出、超杰,所谓黄汉杰,意思就是杰出的汉人英雄,也代表着陆士谔最质朴的愿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人能够不再低人一等,看到洋人也不需要卑躬屈膝。新中国可以实现司法的公正和完善,再不必受欺凌、受迫害。

同样有着类似深意的名字还有金冠欧与周戎一。金冠欧,顾名思义,就是金属矿产冠绝欧洲,有金钱庞大、世界第一之意,而小说中陆士谔的畅想也的确如此。

文章图片21

陆士谔

金冠欧有着丰富的学识,勘探出无数矿脉,并凭此收回了市面上的国债、借条,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赔偿之多、金额之大,令人咋舌。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国债就像是一枚重重的砝码,压在中国人的脊梁骨上,让人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偿还国债、国家富强,不知道是多少中国人的梦想与期望。

文章图片22

《马关条约》

而金冠欧正是这朴素梦想的映照,他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内心深处希望还清债务、经济强国的想法,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

周戎一也是同理,这个名字也反映着当时人们内心朴素的愿望。周戎一代表着人民心中的强国梦,在陆士谔的幻想下,新中国有了强大的海军,作为海军提督的周戎一有用武力统一新中国的意思。

当时的中国人民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保卫中国海域及沿海城市的和平,不让新中国再受外国列强侵略。

文章图片23

虽然陆士谔具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眼光,但时代还是束缚了他,不能让他看得更远。他虽然猜到了未来上海的金融中心、一部分的科技发展,但被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陆士谔终究还是没能逃出“封建王朝,轮回更替”的藩篱。

如小说第一章“三杯浊酒块垒难消,一枕黄粱乾坤新造”中,陆士谔就将四十年后的新中国定为“立宪国”,虽然有内阁总理、国会,但皇帝仍未撤销,依然有清政府的皇室作为君主及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或许在陆士谔的眼里,封建清王朝更替为君主立宪制就已经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已经是对新中国最美好的畅想。他做梦也想不到,如今的新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封建王朝的残余,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的新中国,是人人平等的新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