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伯实摹制《九歌图》:诠释白描画审美意蕴,东皇太一画辞重逢

 泊木沐 2023-01-28 发布于辽宁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经典书画摹本的制作和收藏,精良的摹本能将经典的图画样式与书法面貌更广泛地推广开来,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和领悟经典作品。同时,在摹制书画的过程中,也使得高妙的书画技艺得以传承。

宋《九歌图》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画有六法”,其中之一便是“传移模写”,其含义丰富,在一定层面上所述的就是画作摹制。古代经典书画摹本流传至今的不胜枚举,如《王氏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唐代摹本、《顾恺之洛神赋图》宋代摹本、《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等,都是“下真迹一等”的经典佳作。这些摹本的底本真迹早已湮灭于世,如果没有这些精良的早期摹本流传,我们将无法欣赏到王羲之、顾恺之、张萱等晋唐书画大家的艺术面貌。

宋《九歌图》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1954年参与辽博摹画工作的李伯实(生于1924年)先生也是当时荣宝斋聘请的摹古高手。李伯实又名秉诚,幼年随吴镜汀、吴光宇先生学习山水、人物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毕业,曾入北平古物陈列所专门临摹古画,后入中国画研究会,1954年入职北京荣宝斋,从事绘画临摹与木版水印研究工作,尤精于工笔人物绘画。

李伯实当时摹制的是旧传李公麟的《九歌图》,画卷为左图右文形式,分别描绘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九段,缺《东皇太一》一段的文字,可能是居于手卷前端而受到了损坏。

宋《九歌图》卷 (局部)

从绘画风格上看,辽博收藏的这件《九歌图》可称得上是目前存世同题材画作中最为高古的一件。画卷以白描画法为主,将人物、仙怪、神兽、山川、树木等所组成的情节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李伯实摹本忠实地还原了原作的神形气韵,线条的勾勒表现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古人。画卷中人物繁多、形象各异,最小的人物头部如相思豆般大小,五官眉眼处的勾勒需要极其精微谨慎的用笔,稍有失笔就会导致人物的表情神采完全不同。画中谨严的楼亭、行进的舟车、繁复的仪仗、华丽的衣冠,都衬托着各色人物的仪态神采。

李伯实摹九歌图 局部

该摹本诠释了中国白描画的审美意蕴,将线条与造型完美地结合,画中各种形象超凡脱俗、神采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在摹本卷前李伯实先生依据原件中《九歌》书法的风格,将原件中第一段缺失的《东皇太一》歌辞在摹本中进行补写,使摹本较原件在形式上更为完整。

宋《九歌图》卷 (局部)

李伯实摹九歌图 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