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手记:谈小说,也聊点电影

 新用户8785tsO9 2023-01-28 发布于北京

       新近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看了一大半,决定放弃,不想再读了,。并非小说不好,客观评价,它乃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但作为小说,(还得客观的说)它对我几无意义。
这是一部以个人记忆编年史的方式叙写的小说,谓之其小说创新——即貌似有一"史家式"的叙事者,沿着法国二战后几十年的历史娓娓道来,均是片段、跳跃式叙述。
       但书中没有太具体的主体人物,偶尔,隐约有作者及家庭的影子,但又是模糊的,犹如失焦的镜头。作者的口吻亦也是怀旧般的,犹含着一丝丝女性式的缅怀与伤感,从而也为其叙事染上一层类似怀旧电影般的滤光镜下的人与景(比如《美国往事》)。
       作为法国当代史(正好与作者从懂事到长大成人的时段成正比)的一种文学化的特殊叙述形式,它也不失为一种类型的叙事性探索,但于读者,似乎乃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一,对法国当代史多少要有点兴趣和了解,否则,作者的这类多数将一段历史往昔匆匆带过的描述就难以与读者建立想象性的意义关系,因此容易阅后即忘,有;二者读者最好与作者有着同等相似的成长经历与记忆,于是其小说之叙事,便是针对这种典型的目标读者构建其追忆与反思的意义。
而我,显然不属于符合上述条件者,而且,就小说阅读而论,除了了解一下去年诺奖的新动态,以及得主的文学水准,好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所以断然放弃,况且我也已然掌握和了解了作家的叙事特征,而且她的此一特征乃是一以贯之毫无变化的,既然如此,多读亦也是于我无益的了。
       昨天一朋友与许兄聊起了当初许兄向他推荐的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此作品我只看了一丁点儿,因后来又想先读下当时正热门的《悠悠岁月》,也就撂下了,现在重新拣起,续读中断的《失明症漫记》。

       一部电影《满江红》竟引来了一段了解宋史之小热,也算是一功,若非电影招引各位欲以稍加详尽地温习北宋覆亡之史,如我,估计没多少人于平时真有心探入"最后的北宋"那段悲剧性的前尘往事。当然,以下作者所述之历史细部与电影所涉內容貌似并无太大的关联,但却是电影所涉内容及彼时之著名人物"之所以然"的"前戏",所以,藉此也了解一段历史亦不失为一种收获。

     《满江红》竟一时间搅和得舆论场如此热闹,甚至可冠名为欢腾之一说,倒与新年气氛合辙合韵了。然又见一堆不嫌事大的各色人物纷纷粉墨登场了,手里耍着各般耀眼的兵器,在一旁觑着,只见有好使的,也有不好使的,而更多的,一望而知乃是在为自己寂寞的公号趁机凑热度的。

      讲真,这年月屡屡能以自己的一部电影逼现出如此之多"凑热度"的各色人等也就那位知名不具之一人了。作为一典型的悠然无事的看客,目下着实让人舒心的事鲜见,赶上看现在正在上演的这一出出"好戏"倒是蛮有趣的。

      前晚同楼好友拉我去看了一场《无名》,看后无语。当然影像影调还是不错的,导演对演员之把握也无大毛病,起码让一个个假装深沉、且显得"心思繁密"还是基本及格的。梁朝伟的表演则出乎意料的好,突破他以往的几近一成不变的表演模式——恍惚、犹疑、目光闪烁,还有点小忧郁,这次这些老套的表演一概清除尽净,他竟演了一款表情极丰富的人。
      《无名》致命的症结在故事逻辑,完全不讲道理,这类东东也能上市忽悠以致还有人叫好,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如今热衷观看电影者:
       -----钱多人傻。
       除此,好像无法找到的另类答案了。

2023年元月2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