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与文化论丛》之第一篇漫谈中国文化复兴

 渐华 2023-01-29 发布于山东

所谓复兴中国文化,首先了解中国文化,从中国思想来看中国文化,大家就会联想到儒家孔孟,可是孔子到现在已经两千五百多年,儒家思想在各时代有演变。还有道家老庄,在中国人思想中,乃至一个不识字的人,可能他头脑里有儒家孔孟思想,同时也有道家老庄思想。中国文化受外佛教影响相当深,相当普遍。到了隋唐时代,中国人自开宗派,有天台,华严,禅三宗。,中国人吧外来佛教吸收消化,变成中国的佛教,我妈社会所谓的儒,释,道三教,或说三教合一。除此还有法家,阴阳家,墨家等等。从思想来看文化,思想定会有表现,思想必然变成行为。在清末民初,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先秦相当于西方的希腊。那时百家争鸣,思想很自由,秦汉统一以后,思想定于一尊,说的是儒家孔孟,儒家看讲治国平天下,至少在汉,唐,宋,明诸朝,都是掌握行政事务大多部分都是儒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终会受到孔孟,儒家等思想的影响。思想变现在人生各方面,但是政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人生就是文学,文学就是人生,从新文化运动起,群认为西方文学始是人生的,中国旧文学则是脱离人生的。其实认为中国文学最于人生密切相关的,能最有力来表现真实人生。西方大文学家,往往有人一辈子跟他身旁,帮他们写传记,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中并无他自己的人生存在,中国则不然,如苏东坡其人,便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又如陶渊明,陆放翁住在乡村,五年,十年,二十年,他的诗集就是他人生的自传。当然文学有各种题材,变到最简单,为我们所看不起的,西方人有她的文学作品而成为其一个文学家的,中国则是由于他是一文学家而写出他的文学作品来的。中国如杜工部,如苏东坡,却是作家和作品合一的。从杜诗句里表现出杜甫的私人生活及其整个历史背景。开元,天宝,天翻地覆,转徙流亡,悲欢离合,都是在诗里表现出。只是从他这一颗心里,表现出他的日常生活,乃至天下国家天下,合一融通地表现。十足表现了一种中国的儒家精神。有一次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馆,陈列橱很多中国的东西,儒绘画,瓷器有宋瓷,元瓷,到清瓷,都可以写出一本很详细的瓷的历史演变,同时可以从这里把整个文化反映出来,建筑也是如此,来到中山大楼,一看就是东方式的建筑,十足的中国情调,看出很多历史感来,中国的佛寺也是如此。中国的建筑都是合院式,天人合一,使人居之安。

我们讲思想,历史,文学,艺术,建筑从多方面来讲中国的文化应懂得“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这是三国时代王弼说的。讲文化从多方面汇合起,有一宗,一元,宗是一中心,元是一起头,文化精神也就是文化根源,文化的汇合点。在中国人中产生了孔子与老子,在中国佛教中产生了天台,华严,禅三宗。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传统的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并不是孔子来创造了中国文化,乃是中国文化来创造来孔子。因为有了中国人才有了孔子,最终由中国人来表现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学。关于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中国学问传到日本,日本人很保守,一器物,一礼俗都是那么隆重。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来,最终日本化了。中国文化传到韩国,越南,到各地都会本土化。西方的文化到中国自然也会变,最终中国化。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上的一切由古到今,各个有变,不断变化,我们有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等等,从这些知识会合起来认识自己的文化。需要多维度的分别研究,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中国的文化

复兴中国文化,可以从这 两个维度去看,一是少数人的责任,需要更多知识人来研究;其次是全民运动,一起来推动。在中国文化中,嘴经典的是“人生修养”。西方人讲人生哲学,中国人讲人生修养。修养中寓有哲学,但与西方人的不一样其重要处于中国哲学有一套修养方法,须有理论与实践配合。中国人的人生修养主要在儒家,远从孔孟,下到宋明理学家,各有一套,儒道家,佛家亦皆由理论与修养配合形成一套学术,这是中国哲学最重要最特殊所在。从两点来阐述,一,复兴中国文化这一责任,便在中国人身上。二,中国语言的推广。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发扬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中国文化主要的精神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亦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个人主义 。在世界上,在每个社会里,会有一个中心,从中国文化精神来讲此中心便是我,因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也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每个人都是世界一中心,甚至可是宇宙中心,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就是这一点。一个社会其背后的推动力在哪里,宗教,政治,军事,经济等都是外在的,外在的力量来推动,我们总觉得不甘心,所以要讲自由,要讲平等,讲博爱,但经济钱财不懂博爱平等自由。目前的世界是由经济钱财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推动一切的力量在于我,在于我的心,各人一我,来推动他四周而成为一中心,所以要讲原则,每个人需要有自信,在社会上做人,才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孟子说:“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我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孔子时代的心实在是我们今天的心。我这个心可以了解别人的心,中国人称之为“仁心”,大家同此一心,所以同称一人。仁者,人也,我和你心相同,同此一心故称“人道”。人道只是一仁,你要得到仁心却要修养。中国人对人心的研究是最高深的,中国人说上天降生了人类,并赋予了人心,可说我心即是天心,天就在你我身上,在你我心里,即天人合一。《中庸》上说:“尽己之性,而后可以尽人性,尽人之性,而后可以尽物之性。”科学尽物之性,但先得尽己尽人之性。一颗原子弹扔下来,一切都完了,尽了物性,却反了人性。人可以发明科学,但科学不能发明出什么来。正如一棵树可以开花,花却开不出什么来。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那是世界文化一道奇光。西洋的文艺复兴,就是靠的印刷术的发明。今天的印刷术发展下去,更是如洪水猛兽般凶猛。不断的改变更新,人生外貌也在改变,人生内在也在改变,所谓推陈出新,陈的未必是陈的,新的未必是新的,新的旧的汇合,再来推出全新的未来。

现在推动社会的主要是一个经济,经济不解决,人生一切都不能解决。中国人传统文化观点推动社会的是人的这个心。古人云“尽其在我”,所以讲忠恕,讲爱敬。孔子说,因我对你忠,对你恕,只尽了在我一方面的心。孟子说“爱人者人亦爱之,敬人者人亦敬之。”天不独生我一人,你就知人家同我一样,中国人讲的最高道理在这里。在从每人自己心上讲起,成己而后可以成物。知天近是宗教,中国人有一种极高深的宗教精神。尽物性是科学。中国人所提前发展的是一套人文科学,最基本的修养功夫在尽其在我,尽己之性。成为中国人讲的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在世界末大同,天下未太平之前,每人仍可自尽己心,修养到最高境界,便即是圣人。中国人对圣人的两个看法,一是朱子,说圣人难做,后代圣人更难做。一是王阳明的说法,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朱子并不反对此说,只说是难。阳明则说似乎比孟子所说更易了。王学后有罗溪,他正在讲台上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外面茶童走进来,把一杯茶放在讲台上,出去了。听讲人问:“他也可以做圣人吗?”王阳明说他已经是圣人了,你们看他走进来目不斜视,一心一意,没有滑跌,杯里茶没有泼出,走到这里放下茶又走了,端茶是他的职责,他己尽了他的职,尽了他的心。孙中山说:“知难行易”。知难是近在朱子一边,行易在王阳明这边。只要能自心一转跨离一步。就是复兴中国文化之大道。努力知难方面,并不是身份更高,责任更重,着意行易方面,并不是身份更低,责任更轻。我们要不断勉励自己及大家这应是复兴中国文化一条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