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乐,千万不能满于“知足”

 红日东晴 2023-01-29 发布于山东

追求快乐,人生旅程才会很精彩。但是,每个人的快乐标准不同,知享快乐的过程亦不完全一样。

知足者常乐,这句话是太大的心灵鸡汤,但并不适合于所有人。

1.欲望成真为乐

生存法则,就在于强者能胜能赢。想赢,必须在努力的基础上,让欲想欲望变现,在成功的基础上知乐、能乐,且有成乐的资本。强烈竞争之下,弱者是很难生存、生发的,更不可能有太多所谓的乐。即使弱者有乐,也是强者所不齿的。

鸿雁翱翔高空,其乐在于高远;燕雀眼盯碎米,其乐满于饱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这只会是不争者的自我安慰。相比,赛道上的冲刺者以实力夺冠,登山者靠顽强毅力登顶一览众山小,这才应是成功者的快乐。那些驻步于低层、弱势就认为有得者,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句对白,人没有梦想,跟烂番薯有什么区别。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快乐。这句话说得很令人感慰。但是,说这句话的人恰恰在努力进取的路上很奋进,就像本身聪明的人感谓“难得糊涂”的道理一样,其实真的不应也不能做“真糊涂”。

欲望太高,技力不盈,实绩不佳,往往让人痴枉。当心比天高、命比蚁践的时候,越想飞得高,越是感到虚空,越是苦恼多多,越是难以得得自己想要的快乐。但是,不为进取就己知足者,自命不相襄顾的,遇事不敢想遇难不敢碰,唯唯诺诺,拥有那种快乐也是很消极的。

从欲望到实现欲望,从不满足到满足的过程,才是快乐的过程,也会是强者快乐的源泉。那些实干者忙碌中的稍闲,比无所事事空虚的人更觉充实和快乐;那些口渴的人无论用杯还是用碗喝水都觉得很惬意,那些不渴的人虽用金杯银杯用常之后也不觉水多甜。

快乐是一种心理平衡的慰籍。这种感觉,必在于预期与现实相结合,欲望与努力相当,自己行和神能统一,不有虚妄,也不为羸弱,而是靠实力进取基础之上的成果累积,以及对自己的信和安。

2.能止不是停步

有哲人解读,止的意义为到位而不越位,不做过头人、不做过头事,但其前提是先要做到位。常人理解的止就是不管做不做,一味地定调停止、休止,根本不再涉越雷池,这是很片面的。

止的前提是上。人们追求正心思上,赞美上善若水。对于社会发展,往往是靠人们的德和行来追求至上成君子。在努力为上的过程中,其实是跟他人也在跟自己的一场人生竞赛。追上者,或得乎于中;安于中者,或得乎于中下。知足者不能在中下就自认为满,那是绝对不行的。

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必在其位。做人做事必须到位,并能勇于担其责、尽其力、求其效。社会上有些人不到位,甚至是越位、错位、乱位,就会引发不当。这种位和人的关系,用于家庭之中,就要尽到顾家爱家的责任,让自己的正能量引领家之和。对待自我的人生,到位则实,不到位则虚,更在其理。

人生对已取得的成绩,可以适度满足,但绝对不能停止进步的脚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不进则退,不争则败,停而会衰,不思进取就是罪过。有些人以过去如何辉煌,谓自己是旧时英雄,只要今日失勇,就绝不能沾乐自居。

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这句话很显然,面对困难,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理解止的含义,并不是要人们天马行空、好高骛远,谋根本不可实现的事情,必须在关键时候适可而止。适度放低预期标准,脚踏实地地活好当下,按实能循序渐进做事情,在进步中善积后发优势,让自己既有进取之心又要活得相对实在。

只要走过,谁都会有遗憾。很多过失既在自己的格局不高,也在于所遇机缘不佳,更在于自我存在影响生发的错和缺。对于自我的要求,绝对不能轻易就放任自己的劣,而满足于他人亦有错我又能几何,止更在于去邪而不恶,修正自我、善美自我,这其中才会是真乐。


3.吃亏并非是福

亏欠太多而不能起,让他人看来就会是孬种和窝囊废。社会需要公平,家庭需要公平,人们可以为正义而主动付出,为了顾大局而不与小人相争,但绝不能一味地无原则地认亏、认损,甚至以吃亏为乐,对己而言,那是太不讲道义的。

鲁迅先生笔下描述的阿Q,在被打被辱被杀的情况下,还在不时地沾沾自乐,让人感到很刺心。如果在受欺受辱的情况下,或在自我利益被他人不当侵夺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或一味以吃亏是福来自我安慰,那就会是一种心灵的自我毒害。

善良是人之美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善良是对正的涵养,而不是对恶的屈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诫人们什么是真善,而什么是愚蠢。善良是一种正向正义的力量,必须成为德和智的本真,而那些不论有亏只在以愚为善的,则是一种人生很大的过错。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待可怜人,善者可以悯心,可以适当吃亏,但不能成恨。大谈可怜可恨并在的人,对待他人常的付出为吃亏,绝不会是自福自乐,因为他们真的对他人的相待是自心不安、自命不忿的。若正在怜及他人,就要抛弃自我偏见,做自认应做能做之事,在大度大德中自我相慰相乐。

博爱者是圣人。常人的爱往往是相对自私的。对待自己的亲人,对待自己的人生,可以很大程度上知悟舍得,但是尽量不要因己之失让爱失衡,让自己的亲人和自己老是受到亏欠。痛并快乐的人并不多,那些过失之后良心不舒的老想吃后悔药的人的感觉,常不为真的快乐。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