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书是用来读的?别闹了!

 半生不遂 2023-01-29 发布于北京


每个喜欢囤书的人大概都会遇见一个灵魂拷问:
                这些书你都读过吗?
                不读买来做什么?

你要是这么不会聊天,那咱们就把天往绝交上聊了:
                你收藏的减肥视频都做了?
                你买的衣服都穿坏了?
                你淘的包包都背出去过?
                你囤的口红都用完了?

大家都是喜欢囤,凭什么到囤书这儿,就有这么苛刻的要求呢?


纸质书囤货的原因和吃外卖发胖是一样的,满减。看哪本买哪本跟吃多少点多少一样,不具有可操作性。一本书原价动辄三五十,我这样的清贫读书人是绝对不舍得买的。种草的书,早早加进购物车,三天看两回,就等着什么时候降价促销。

终于满减了,还有一个坑在等着呢,凑单。参加满减的都是想读的书这个可能性,比羊上树低三个百分点。一次买进的四五本里,总有一两本和赫尔墨斯的雕像一样,是个添头。这样的书,一年少说也要增加七八本,竖排着一大溜,横码着一大摞,拿起来读的可能性,比羊上树低五个百分点。


想读的书呢,还要分个很想读的和一般想读的。很想读的,收到马上开卷。开卷了又碰到一个岔路,真的很想读和以为很想读的。真的想读的很快读完了,刚想临幸一般想读的,下一拨很想读的又续上了。

最后,一般想读的和以为很想读的,再加上满减的凑单添头,都堆在书架上变成了积灰的家具。结果就是买来的总比看过的多。

如果书会写诗,一定是宫怨诗。

我算过一笔账,如果一个星期读一本书,一年是五十三本书。按通常会参加的199-100促销活动估算,一本书十五块钱左右,一年买书的费用不到八百块钱。这八百块钱说多不多,买不了人家两支口红,买不了人家一个包,不够人家一顿饭钱,不够人家一张演唱会VIP门票。说少又不少,够我买三十多件T恤,四十来份外卖,十多张京剧演出票,二三十瓶大宝。

为了省下这八百多块钱,我辛苦的经营着我的微信读书账号,只为攒下更多的免费阅读时限。我原以为,免费获得的电子书,能把我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然而现实总是异常残酷:书架上接土用的书,依然一本一本往上续,电子阅读器里读了一半放下的,也远远高于读完的。


免费的电子书,终于让人摆脱了满减凑单的压力,只要平台有版权,轻轻一点就放进书架。得来容易,半路放弃不读自然也容易——毕竟没花钱,只有“读完”这件事变得更难了。

我想,我可能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验证微信读书的书架,到底可以放下多少本书。


最后,用陈平原先生的一段话,生硬的结束这篇唠叨: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么说明你已经堕落了。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