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21日 七二一指示

 天の岸 2023-01-29 发布于上海

视频欣赏,建议在wifi环境观看

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人民日报》关于《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的编者按清样中加写了这样一段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为“七二一指示”。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调查报告和编者按语。编者按语说,这个调查报告“提出了学校教育革命的方向”。

9月,上海机床厂为贯彻“七二一指示”,创办了“七二一大学”。经车间推荐,厂革委会批准,招收本厂52名工人入学,学制2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学校根据本厂需要设置了磨床专业,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劳动、军体,以及各专业课程。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这种学制和教学模式逐步向全国的工矿企业推广。

图为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大学学员在上课

1976年9月6日,我国原邮电部发行了《工农兵上大学》特种邮票,全套5枚。邮票由邹建军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邮票图案分别为:“满怀豪情上大学”、“革命理论指航向”、“大课堂”、“攀登科学高峰”、“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5-1)画面为热烈欢迎工农兵上大学的场景。描绘了手拿红花的工农兵人物,背景的标语、红旗及拥挤的人群烘托出热烈、欢庆的气氛。突出了“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画面中,仿佛能够听到,欢快的锣鼓声激动人心,口号声和鼓掌声此起彼伏;一面面红旗迎风飘舞,“教育要革命“、“热烈欢迎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巨幅横标凌空舒展,高举光荣大红花的工农兵学员,满怀豪情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5-2)画面为工农兵学员和工人宣传队员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的场景。突出了“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

画面中,桌子上放着《毛泽东选集》、《红旗》杂志和笔记本;一位“工宣队“队员站在那里,郑重地宣读着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围坐在桌旁的教师、干部和工农兵学员,他们专心地听着,有的手握钢笔准备记录重要内容,有的若有所悟;窗外桃花盛开,一缕春风吹动着窗帘。整个画面的气氛既显得产肃,认真,又洋溢着激动,兴奋之情。

(5-3)画面为工农兵学员在厂矿工地向工人请教学习的场景。突出了“各学科的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

图案中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以社会生产实践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教育革命思想。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头戴安全帽,手拿木折尺,正在具体、耐心地向工农兵学员讲解建筑房屋内钢筋预应力的要求;工农兵学员神情专注地听着,有的手握钢笔随时准备记录重要内容;背景是青山、蓝天、舒展长臂的塔吊和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红旗,既渲染了建筑工地热火朝天的紧张繁忙气氛,又寓意社会生产实践这座大课堂的无限广阔。

(5-4)画面为工农兵学员在部队科技研究所学习的场景。突出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

画面中,在电子计算机的机房里,一位身穿“65”式军服的女学员操纵着机器,和身旁的同学进行着探讨,从她们脸上呈现出的微笑看,仿佛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5-5)画面为工农兵学员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突出了“到学校学几年,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197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农大毕业当农民好——辽宁朝阳农学院实行“社来社去”的调查》,并加了“编者按”说:“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教育战线出现的又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1978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个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经验——揭批“四人帮”(即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伙炮制的所谓“朝农经验”》,并加了“编者按”。文章说当时《人民日报》刊登《农大毕业当农民好》一文,“在全国吹啊了所谓朝农经验的第一声喇叭”。“编者按”指出:“在“四人帮加快篡党夺权步伐的时候,有一个叫得最响的反革命口号:'同十七年对着干’,这个反革命口号最早出自'四人帮及其辽宁的那个死党所炮制的朝农经验’。”自“朝农经验”发表后,有一批工农兵学员向朝农毕业生学习,到农村当农民,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枚邮票图案的主题,就是在上述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画面上,旗如海,人如潮,“欢迎大学毕业生回乡当农民”的巨幅横标点明了主题:身背行装的女大学毕业主,迈着坚定的脚步,加入了建设新农村的“青年突击队”行列。


文革伊始,全国高校陷入动乱之中,招生工作从1966年至1971年中断了5年。1972年恢复招生,狠批了所谓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废除了高考,实行推荐,名曰“工农兵上大学”,被赞美为教育革命的伟大成果,定性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

当时邮票的图稿被送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革命大批判组”征求意见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这套邮票很好,实行开门办学,把教育同三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批判了旧学校的三脱离状况”。

1976年的故事片《决裂》反映了与旧教育制度的斗争,让工农兵直接上大学,其情其景与邮票第一枚“满怀豪情上大学”异曲同工。

第三枚“大课堂”,说的是被推荐来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大多数本来文化基础差,上了大学后一下被派往农村“学农”,一下又安排到部队“学军”,还要像邮票画面所表现的那样深入到厂矿工地“学工”。

一周精彩回看: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20日 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必胜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9日 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8日 人民大会堂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7日 民间传说—柳毅传书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6日 到大江大海去锻炼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5日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14日 水果(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