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学习X践行」来解决人生的大多数问题

 aiaiweiwei 2023-01-29 发布于新疆

图片

「配图摄影 by 辉友志林」

其实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组成,我们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碰到挑战,这些挑战都会变成压力。但区别在于,有些压力为「良性」,有些压力为「恶性」。前者表现为工作时的专注、投入、忘我;而后者表现为在下班时感觉精疲力竭,并且愧对家人和自己。(关于良性压力和恶性压力的论述,可以参考「哈佛商业评论」2022.12期中《怎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文)。

如何从容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如何把更多的压力变成良性的压力,我认为可以用「学习 x 实践」来应对。换言之,我们可以用「学习 x 践行」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这个春节假期不错,总共九天时间,基本上终结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颓势。这就是假期的价值,它是重要的缓冲地带,帮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己,找到了久违的写作灵感,接下来将是新的一轮挑战:如何在恢复忙碌的工作后,能延续这个假期的状态?有挑战,也有机会,如下是我的思考。

从我的身体节律看,每年11月开始到春节前,是最容易陷入忙碌、疲惫、焦虑的时期,而经过春节的休息,我正式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每个更早开始的早晨。我能更早起床,逐步恢复运动和写作,在上班的路上,看到更多的绿色逐渐冒出头来… 这些都能帮助我恢复身体内的能量。这是外界方面有利的影响,这种影响我在过去几年都能明显观察到。我发现我们虽然号称是万物之灵,但其实与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一样,其实深受季节、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情绪方面。这值得进一步的观察与探讨。

说完外界的影响,再看看内在的因素。在恢复上班的日子,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优势,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一句话「我们很多人来说,工作可能是一个让我们表现自己独特优势,作为最好的自己被看见的领域。」(《怎样的工作是好工作》)。看起来全天下对于好工作的定义都差不多,都离不开个人优势的发挥,并且被他人看到,被认可。

当我们处于「好工作」的状态,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个人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因为工作上的正向反馈,我们不会产生身心分离的状态。处于这种专注状态中的自己,会倾向于视这些工作时间也是个人把控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工作方面的专业表现,我们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高质量的工作。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空闲时间,在这些时间内,我们可以更加专心与自己相处,做自己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冥想,而不必分心于工作,更不必「双线作战」—— 因为工作方面过于忙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不仅个人时间受影响,而且在有限的个人时间内,也无法真正安静下来,更别提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避免「双线作战」,避免因此带来的疲惫感,是我要在2023年里着重实现的状态。

进一步,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在有限的几个领域,有认知和能力上的突破?毕竟,真正对自己有把控的感觉是通过学习与践行,来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 —— 记住一点,只有通过认知提升所获得的工作成果、效率提升和他人认可,才是真正安心的、可以持续的回报。这是被无数次证明的方程式,我们只需要遵从并沿用即可。

如何在有限几个专业领域做出突破?可以用「100小时法则」来完成,即在每个领域都能专注地投入100小时,进行学习、实践、反思,并能用文字等方式记录这方面的时间投入和学习心得。

以下是非常明确的几方面:

工作领域
1、财务(读懂财报,从财报看懂公司经营);
2、战略(深入掌握DSTE流程,能从完整的闭环角度实践战略);
3、组织绩效与团队管理(成为组织绩效的专家,并且在管理梯队的搭建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个人领域
1、对于「人生自由之路」有深入研究,设计出自己自由之路(通过深入研究10名「成功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总结);
2、出版《人生有限公司》书籍(其实这本书本应在去年出版)。

家庭领域
1、构建出基本的儿童教育观,掌握基本的实践方法(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重要且紧急」的问题,如果在早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被加倍「回报」。如果不投入时间,将来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以上6个领域,都对我的生活与工作至关重要,而之前存在明显短板或者不足的领域。这6个领域加起来,需要我每天有至少1个小时的深入学习时间。而这些领域的时间投入最终也会成为写作主题的灵感来源,可以构成有效的认知闭环。当然,以上几个领域的学习,需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路径,可以分别尝试OKR和PBC的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于2023年压力的应对之道,希望对于诸位也有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