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苦行僧高建群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01-29 发布于山东

         文学苦行僧高建群

Image

  日前,应邀与文友和乡党聚会,有幸与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邻座,虽久未谋面,但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不禁追忆起我们整整30年的交集往事来。

 与建群先生认识有30年了,可谓故友矣。大约1993年初,作为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出版协会主办的《出版纵横》编辑部主任的我请建群先生撰写《<最后一个匈奴>故事梗概和《<最后一个匈奴>书名诠释》,并约陕西广播电台记者王歌阳与建群先生访谈,我写就《<最后一个匈奴>阅读中的两个断想》,在《出版纵横》1993年第4期以《<最后一个匈奴>专辑》刊发,同期也刊发了《<白鹿原>专辑》,在文艺界和新闻出版界引起较大反响,推动了文学陕军东征的影响力。

   1993104日,我到延安举办会议后的第二天便急不可耐地直奔延安日报社,路过报社想找文友师银笙和杨葆铭一块儿去会高建群,不巧的是他们都不在。按别人的指点,我这个不善辨向的人竟顺利地找到了建群先生家。我们虽不是第一次见面,但来他家却是第一次。我被主人热情地迎进了房内。这是一幢简易楼房四层中间的一室半居室,主人的书房临着大街。在书房落座之后,趁他沏茶之际,我端详起几年未见的朋友来,也许是常年室内写作的缘故,他比过去白了,也比我想象中的胖,唯一未变的是他的谦和和朴实。尽管我声明不抽烟,但他抽一根就必给我面前放一根。我被他的诚意所动,也许是谈话的氛围所致,我自觉不自觉地和他一起吞云吐雾了。

Image

 寒暄一阵言归正传后,自然是从刚竣稿的《最后一个匈奴》(下简称《匈奴》)的创作谈起的。巧合的是,他动笔创作《匈奴》的日子竟是两年前的当天,即199164日,完稿于1992613日。又一次巧合的是,我约他写的创作谈之一《匈奴》署名阐述一文所署时间为1993613日,再次同月同日。

 整整一个下午,从《匈奴》创作源起到构思,从结构的安排到语感的寻找,他娓娓道来,在我心中引起阵阵共鸣。这次所谈的内容,建群后来都在创作谈中涉及了,在此,我就不赘述了。但他在创作谈中涉及甚少或粗描淡写的有关《匈奴》深刻的创作思想和艰苦的创作过程,却令我久久难忘,思绪万千。陕北在中国版图上,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应该是地域史,但因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介入,它又具有民族史的地位,因此从一定意义或一个历史时期讲,陕北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所以《匈奴》的主旨,即试图展示革命在这块地域发生、发展的20世纪里程,其中包括19351010日以后的一段时间历史何以将民族再造、再生的任务放在这块轩辕本土上的缘由所在,进而揭示中华民族的发生之谜、生存之谜和存在之谜。建群先生认为,本世纪初共产主义进入中国后必然要引起革命,而在具有革命传统的陕北,民国十八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这次大旱比产生李自成起义的那一次大旱更厉害,致使陕北60%的人饿死,因此革命必然要在这块土地上爆发。中国共产党则给这场革命以纲领,即使没有共产主义运动,也会爆发李自成式的农民革命。因此,历史把民族再造任务放到这块土地上并不像或不完全像斯诺所说的委实是一种巧合,而是有其必然性。纵观历史,人类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寻找合理的生存方式,也许成功,也许只是理想、空想而已。但正像加缪所言:人类不断地把石头向山上推。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苦难,人类仍不懈的追求,在追求中找到幸福。作为作家就是要表现人类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精神的大隽大美。

Image

  作家的工作是崇高的,但也是异常艰辛的。《匈奴》就是在我们谈话的临着大街的房子里写作的。思路常被车马声打断,好半天才能接续上,特别是创作势头正猛的时候受干扰,致使思路受挫,创作吃力起来,主要靠人力推动。不然,《匈奴》也许会更大气些。在创作《匈奴》的日子里,建群先生排除干扰,什么也不干,早上不刷牙、不洗脸,一起床就趴到桌子上写,直到11点多肚子闹革命,才刷牙、洗脸、提水、吃饭。每天抽三包烟,一年共抽了一百多条烟。自然脱落了三颗牙,体重减了十几斤。在创作期间,分不清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写完后,仍习惯性地四处摸笔,找不见笔才意识到写完了。到外面,看树木像人,有灵性。这种幻觉过了好长时间才消失。到延安医院看正在住院的路遥,路遥劝他全面检查。路遥的死对他刺激很大,因而推迟下部作品的写作,再放松一段时间。前过了一段时间,创作带来的失重心理才逐渐消失,爬上四层楼方不觉得太吃力。吃力登上一个高度后稳稳当当站住,可以向前走了的感觉也姗姗来临。问及是什么力量驱动他如此艰辛的劳作并支撑他完成《匈奴》这一巨著时,他说:我每写一部作品都认为是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想通过作品把对人类的思考尽快写出来,否则感到遗憾,或视为对人类不负责任。谈到责任感,建群先生认为陕西作家普遍责任感强,不同于外地作家,不是玩文学,而是为了文学玩命,他们像鲁迅一样极富历史责任感,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热烈关切,同时也是对小说艺术的不懈追求,使中国小说尽早达到世界水平。为此,不惜牺牲青春年华甚至人生幸福乃至宝贵的生命,用血汗浇铸作品。

 从建群先生家里回到延安宾馆,我久久难以平静,心想,建群先生何止在文化苦旅,他是在进行更富有意义的苦旅,那就是对人类命运的探索。

Image

  10年后的2004年,作为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副处长的我与建群先生联系,请他支持陕西省新华书店在社区办的便民书屋,和爱人全玉玲陪他到社区签名售书,他很给力,不仅在其著上给读者签名,而且给读者惠赠一幅书法墨宝。受到读者和出版发行人的一致好评。

    2004年,拙著《渭河大水灾救灾笔记》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我请老家在渭河边上的建群先生写序,他慨然允诺。不久建群先生写出了题为《痛在03》的序言,对拙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为灾区和受灾群众鼓与呼,为拙著增色不少,令我感动。

 疫情肆虐三年,与建群先生久违了。最近一次见到建群先生记得是前年在省委政研室帮着编辑《调研与决策》时,有一天欣闻建群先生、莫伸先生等作家在省委三号楼二层大厅前签名售书,于是拿着《最后一个匈奴》《统万城》请他签名并合影留念。

  如今,已迈入古稀之年的建群先生依然健谈,气场强大,他不仅侃侃而谈文坛故事,而且对出版社打过交道的资深编辑的轶事如数家珍,使聚会者受益匪浅。他为与会者带来的其著签名,给舒敏带去的《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签名并题词舒敏大才女是也,也为我所带的《六六镇》《古道天机》签名并题写全玉玲、王新民威武以示鼓励,令我感动不已。我也回赠拙著《慈苑书韵》聊表谢意。我们向他敬酒,期待他创作出更好更多的大作巨著,助力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Image

Image

   2023128于上林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