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降压药打一针就能管半年?高血压不用天天吃药,或将成为现实

 深居潮人 2023-01-29 发布于广东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而且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年轻化。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本身不致命,可怕的是长期血压升高带来的并发症,包括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所以高血压患者想要长寿,控制血压达标就是关键。只可惜,因为高血压的病因复杂,至今还没有能治愈的办法,患者只能依靠长期服用降压药来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

可是,一说到需要终身服药,问题也就来了。

患者一:我才刚刚30岁,就得了高血压,医生让吃药,可我不想吃,听说一旦开始吃,就得终身用药,我还那么年轻,还没有结婚生孩子,如果人家知道我这辈子都得吃药活着,怕是娶不到媳妇儿了吧!我没啥不舒服,能不能不吃药?或者不用天天吃药?

患者二:我得高血压快3年了,虽然在吃着降压药,但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忘记,一周能保证吃上两三天就不错了。结果就是,我的血压忽高忽低的,很不稳,前几天去测血压,医生说我的血压很危险,给我加了一种药让我必须坚持每天吃。可是,这一种药我都经常忘记,天天吃两种药,我又该怎么坚持啊?降压药必须每天吃才行吗?

患者三:这降压药是断然不能长期吃的,以前就听一位病友说长期吃降压药会伤肾,他的同事就是吃降压药吃出了尿毒症,我当时还不相信,现在自己的肾脏吃出问题了,我才后悔没有听病友的话。是药三分毒,药还是能不吃就不吃,我现在每天吃芹菜、洋葱,还喝一些降压茶,吃三七粉,比吃降压药安全多了。

这三位患者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纠结的:不想天天吃药,不想终身用药,担心药物副作用,总之高血压患者很难严格遵医嘱用药,结果就是血压不稳,并发症说来就来。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有没有不用天天吃的降压药?

之所以要求高血压患者坚持每天用药,主要还是因为高血压治不好,只能靠药物来控制血压,而降压药治标不治本,目前常用降压药的药效维持时间也是一定的,即便是长效降压药,也只能维持24小时,所以需要患者每天至少服用一次,短效降压药需要服用3次才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天24小时的血压平稳达标。

难道就没有更长效的降压药吗?

如果在以前,可能只能遗憾地告诉你:没有!可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有些患者可能听说过有一种降脂药——Inclisiran,只需要半年注射一次,就能维持血脂长期达标。这也是我之前介绍过的一种药,甚至被很多患者当做“降脂疫苗”。而我今天所讲的降压药——Zilebesiran,与这种降脂药所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即RNA干扰技术,同属于新型siRNA药物,区别就在于作用靶点不同。

Zilebesiran降压药通过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和II的产生,而这两种激素正是升高血压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也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来发挥降压作用的。

只不过,与传统的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不同的是,这种新型降压药在特殊的作用机制下,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升压系统的活性,发挥长效降压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注射一次该新药800mg,半年后观察循环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降低幅度仍在90%以上,8周之后收缩压降幅还在15mmHg以上。

也就是说,这种降压药的药效可以维持半年之久,打一针之后,半年之内就不用吃降压药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厉害!

不过,研究人员也说了,这种新型降压药虽然降压长效,但作用缓慢,不适合用于高血压急症患者,也不适合作为唯一的降压药使用。另外,该药物还有可能导致低血压,不过科研人员也已经找到了应对低血压的办法。

目前,该药物已经在进行2期临床试验,降压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对于心血管的作用还有待观察。我们期待试验早日完成,药物成功上市,这样患者就真的无需天天吃药了!

二、降压药会伤肾,不能长期吃?

再说大家比较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降压是否会伤肝肾。其实,高血压得尿毒症的患者有很多,然后就总有人把这归咎于是长期吃降压药惹的祸。但其实,高血压与肾病本就是一对冤家,高血压会伤肾,肾病也会加重高血压,所以一旦血压控制不达标,两者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彼此加重,直到诱发尿毒症。

所以说,高血压患者得尿毒症,其实错在高血压本身,而不是降压药。相反,如果不吃药,尿毒症发生的更快,因为有些降压药不仅能降血压,还能保护肾脏,像是缬沙坦,就能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如果不是本身就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完全不用担心吃药会伤肾,坚持吃药才能稳定血压,预防尿毒症、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