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卢雄鹰:一战中的法兰西共和国

 licht3jh8evr0j 2023-01-29 发布于江西

一、法国:政治上的动乱
1815622日,拿破仑·波拿巴签署了退位诏书,喧腾了23年的欧洲终于回归寂静。而在这寂静之下却有一个躁动的法国。

(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版图)

181578日,路易十八重新登基,象征着在大革命期间被打倒的绝对君主制重新回到法国政治舞台,但是相对于大革命前的君主制政权而言,路易十八则在门面上采用了立宪制进行粉饰,18158月法国众议院进行了选举,402名议员中有350名是贵族和极端保王党人士,这个议会日后也被人称之为“无双议会”。在路易十八执政初期,波旁法国尚能勉强维持住一种立宪的模样,但是随着18249月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上台,波旁法国就开始完全朝着绝对君主制道路走了。由于查理十世的倒行逆施和1829年极端君主制首相波利尼亚克的上台,法国于1830728日再一次爆发革命,183082日,查理十世退位,而接下来上台的则是被人称之为“公民国王”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之所以称路易·菲利浦为“公民国王”,主要是因为他经常喜欢戴着礼帽,夹着雨伞的上街,同时一个保镖也不带,除此之外,路易·菲利浦本人于89日宣誓效忠于“立宪宪章”,这也让很多人一眼看上去会认为他是一个拥护自由和宪法的国王,但是随着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巴黎资产阶级共和派起义以及1835728日一场失败的暗杀,路易·菲利浦遂下令取缔“共和主义”一词,同时严禁任何人自称自己是“共和人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月诏令”

(里昂工人起义图)

1840年,71岁的老元帅苏尔特担任法国首相,但是实权则掌握在外交大臣基佐手中。1847年,英国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了法国,造成法国再一次陷入危机中去,18482月法国再一次爆发革命,路易·菲利浦不得不离开巴黎,法国从君主制又一次转变回共和国。然而,第二共和国并没有持续多久,1852122日,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皇帝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史称拿破仑三世。在第二帝国期间,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击败了奥地利、俄罗斯,开始了对远东越南的殖民活动等等。可以说,第二帝国时期的法国终于得到一次难得的稳定,但是,第二帝国的稳定却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被击破并粉碎。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的首都巴黎再一次行动起来,94日,巴黎爆发革命,第二帝国覆灭。巴黎的无产者行动起来举办了巴黎公社,而资产阶级共和派也在同时建立了国防政府。1871510日,法国与德国签署了和平条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并且赔偿了德国50亿法郎(史称《法兰克福和约》)。

(巴黎公社)

而在和约缔结完成的11天后,巴黎公社也最终被镇压。现在,在经历了几乎混乱的半个世纪后法兰西终于回归了一种稳定,1875130日,瓦隆修正案以1票多数得以通过,共和国被正式确立下来,长达6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正式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旗)

第三共和国生于被德意志人击败的耻辱,而击败德意志帝国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将是他复仇的使命。

二、法国:殖民事业和工业发展
法国的殖民事业可以说是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7世纪初,法国就有探险队前往北美洲开辟殖民地。七年战争后,法国失去了他在北美洲的绝大部分的殖民地,但是依然保留有一部分。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就这样全部失去。

(法国向美国出售了路易斯安那)

但是,在另外一处,非洲地区的殖民事业则在日益兴盛发展中。18306月,时任波旁法国首相的波利尼亚克派遣军队渡过地中海,向着阿尔及利亚发起了进攻,7月初法军攻占阿尔及尔,标志着法国业已控制了阿尔及利亚的沿海部分。随着1840年苏尔特元帅担任法国七月王朝的首相开始,实际控制权力的外交大臣基佐便开始了对海外殖民的加速,至1844年,法国已经基本上占领了阿尔及利亚。由于七月王朝并不想在欧洲与其他几个欧洲列强发生冲突,因此它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在海外的殖民事业中去,在七月王朝统治的时期,除了阿尔及利亚,法国还陆续占领了达洛亚(即象牙海岸)、马达加斯加和塔希提等等。除此之外,1844年,法国还与清帝国签署了《中法黄埔条约》再一次捞到了好处。
在路易·波拿巴登上王位,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后,法国的海外殖民事业又登上了一次高峰。1853年,法国殖民了新喀里多尼亚岛(这座岛屿时至今日依然处于法国的统治之下),1857年,法国与英国结盟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远东曾经骄傲的清帝国又一次签署了不平等条约,法国获得了天津作为他在远东的通商口岸,1859年,法国占领西贡,东南亚开始受到法国的染指,到1867年,越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柬埔寨则变成了法国的保护国。在非洲,1857年法国完成了对阿尔及利亚全境的占领,1859年,在皇后欧仁妮的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始修建,1869年,这条对今天红海和地中海通航影响颇深的运河正式竣工。到第二帝国末年,法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已经达到90多万平方公里,控制下的人口达650万。除去1862-1867年失败的墨西哥远征和1866年在朝鲜半岛遭遇的几乎不痛不痒的挫折外,第二帝国的对外殖民事业可谓是大获成功。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的对外殖民事业一度遭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当1873年弗朗西斯·加尼埃在河内被杀时,法国方面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但是在进入80年代开始,法国的一些政客和企业家重新开始审视对外殖民的重要性,最出名的是法国总理儒勒·费里。但是对外殖民却招致了激进共和派和右翼的不满,右翼指责此举耗费国家财力,激进共和派则称殖民使得反德复仇无法贯彻落实下去。但是,随着18918月法俄签署政治协定以及1893年法俄签署了军事协定构建法同盟开始,法国便可以放手一搏,去进行想要的殖民和扩张。1894年,法国政府组建了殖民部,专门负责殖民事业。在这一背景下,法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到一战前,法国已经征服了马达加斯加和黑非洲的大部,完全平定与征服了印度支那(柬埔寨、越南和老挝三国),顺带还增加了一个摩洛哥,法国就此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

(法国本土以及其庞大的殖民帝国)

在工业发展方面,法国的工业发展相对于他的老对手英国来说,发展速度并不是多么迅速。在1840年,四分之三的法国人生活在居住人口不足3000人的市镇中,也就是说,农业人口占比依然在法国总人口的占比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工业发展方面,七月王朝时期的工业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830年,法国的蒸汽机总数是600台,到1848年七月王朝覆灭之时,蒸汽机的总数则增长到5000台左右,铁路总长在1848年也增长到了约1900公里,从纵向角度出发,七月王朝较之以往确实有不错的工业成就,但如果横向对比,则明显逊色于英国。
随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法国的工业革命终于完成,这一点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印证,例如煤产量从1847年的515万吨增长到1869年的1351万吨,生铁产量也从1847年的59.1万吨增长到1869年的138.1万吨。在1851年,法国的铁路总长才只有3552公里,到帝国末年,铁路总长已经达到了1.75万公里。尽管在就业人口上,第一产业(农业)占比依然居多,但是法国的工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增长,到1870年,法国的商船队总吨位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英国。尽管普法战争对法国经济和法国政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恢复后,法国的经济在一战前夕,法国的煤炭产量达4千万吨(1910年)、钢铁产量达468万吨。同样的,到一战前,法国汽车产量达4.5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大国。(以上数据摘自吕一民《法国史》和乔治·杜比《法国史》)

(标志汽车,法国品牌,始创于19世纪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大踏步的同时,法国本土的总人口却并没有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而同样快速增长,1872年,法国本土总人口为3610万,到一战前,这一总数增长到4100万。相比于德国总人口6500万,法国本土总人口数量明显不足,这也就使得法国不得不采用别的方法来完成与德国的对抗。

三、外交与军队
在德国人的间接助力和法国长期对俄投资的情况下,1891年,原先由德国人一手打造的三皇同盟最终走向分裂,其中之一的沙皇俄国在同年与法国签署协议,法俄协约正式构建。法俄同盟的建立给予了法国人以莫大的勇气可以去挑战德国的地位,但是,相比之下,与英国的关系就相对来说比较曲折。在1898年英国与法国爆发了著名的“法绍达事件”,英国与法国几乎要为此事动起手来,但是最终两国还是选择了谅解,英国同法国基于此次事件,关系开始逐渐升温。加之德国在海军事业上不断地对英国发起挑战,19044月,英国与法国签署协定,同时伴随着英国与俄国展开合作,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法国集结起了足够同德国交锋的盟友。

(三国协约的形成)

简单介绍了一下法国的外交后,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法国的军队建设上来。首先来看看法国的陆军,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法国本土的总人口不及德国多,因此,法国需要采用更为严苛的兵役制度,来减少免征者的同时提高常备军人数。在法国,男子于20岁入伍,随后分别经历3年的现役、11年的预备役、再到最后在地方自卫队和地方后备队分别服役7年,这样一来,保证了现役部队的同时,法军还有相当数量的预备役部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考虑到法国庞大的殖民帝国,也有法军将领例如芒然上校(也有译称曼金)提议开发非洲的兵源来补充法国本土兵力。
 

(芒然上校)

落实到具体的作战计划方面而言,法军在大战前有两套观点,在普法战争后,法军统帅部拟定了先以边界要塞防御为主,后进行猛烈反击的计划。而另一套观点则提倡快速且猛烈的进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进攻学派”,随着1912年霞飞被任命为法军的参谋总长,“进攻学派”的观点遂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而在“进攻学派”的指导下,法军拟定了新的计划“十七号计划”,该计划要求:由第一与第二军团经萨尔河方向进攻洛林,在其左方,分别是面对梅斯和阿登的第三与第五军团。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法军可以从梅斯到蒂永维尔一带发起进攻或者当德军经过比利时时也可以进攻德军的侧翼。最后是第四军团,该军团将作为战略性预备队放置在中央地带。
而后是法国海军的安排,法国海军采用的是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并且还会依靠海军登记,所谓海军登记,就是在法国沿海地带将所有18-50岁应服役男子一律编入海军,不过实际的服役时间不超过四十五个月。而如果志愿兵数量不够,就会采用义务兵的方式完成补充。1914年,英法签署协议,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海上交通,对亚得里亚海的奥匈帝国海军进行封锁并且监视达达尼尔海峡,因此,法国海军也获准使用英国的直布罗陀港口。

(法国的前无畏舰“共和号”)

到一战前,法国海军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和英法海峡。地中海方向为地中海舰队,又称海军第一集群,共有21艘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8艘防护巡洋舰、43艘驱逐舰或雷击舰,16艘潜艇,此外还有一支可根据需要派遣到其他海域的特别中队和一支预备中队,在英法海峡的海峡舰队,下辖2个装甲巡洋舰分队、4个驱逐舰队、3个潜水舰队以及一支由2艘驱逐舰和20艘小型雷击舰构成的敦刻尔克防御机动部队。法国陆军在一战前拥有常备军75万。(数据摘自《无畏之海》和陈文海《法国史》)

四、1914:一切开始
19146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一枪杀死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次刺杀事件直接导致奥塞两国关系不断紧张。在德皇的空头支票帮助以及奥匈帝国鹰派的鼓动下,刺杀事件急速升温,723日,奥匈帝国当局向塞尔维亚递交了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直接引起了俄国人的不满,俄国人也在法国的支持下向奥匈帝国施压。当然了,对发条已经上好了的奥匈帝国来说,俄国的施压几乎是无济于事的,7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俄国和德国都开始动员。先前我们说过,俄国同法国是盟友的关系,因此,德国向法国也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除去了解法国是否保持中立之外,德国人还要求“如果法国保持中立,那么应当交出凡尔登和图勒的要塞以示诚意。”可以说,德意志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德国要求法国在81日给予答复,但法国人只说了一句话“一切以法国利益行事。”81日下午,法国也开启了动员,8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正式爆发。
按照先前十七号计划的拟定,法军将向阿尔萨斯-洛林发起进攻。87日,在孚日和瑞士边境之间的空隙,法军第7军团从贝尔福特出发,开始朝上阿尔萨斯发起进攻,在第一轮进攻中,法军占领了两座小镇,但是随后便停了下来等待新一轮攻势。814日,在保罗将军(也有译成波将军)的指挥下,法军部队重新发起了进攻,819日,法军重新占领了米伊尔豪森,820日,莱茵河大桥似乎对法军而言已经唾手可得了,但是由于损失过于严重,法军不得不再一次停下脚步。之后,这些部队奉命朝西前进,担任其他部队的支援。

(法国将军保罗)

几乎是在同一天,由杜伯勒率领的第一军团和卡斯泰尔诺(也有译成卡斯特诺)率领的第二军团同样开始了进攻,这两支部队一共有19个师,其目标直指洛林。德国军队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一拥而上对法军展开决战,而是不断地通过小型战斗迟滞法军的进攻速度,819日,法军越过了梅茨-斯特拉斯堡铁路,形成了一条越过边境15英里到20英里的战线。随即,德军开展了反击,820日,莫朗日-萨尔堡战役打响,法军遭遇德军当头一击,德国人通过事先的测量将火炮放置在法国火炮无法企及的位置,随即对法军展开了猛烈的炮击,莫朗日战役对法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例如法军第15军甚至出现了突然溃逃的情况,危急时刻下,第20军顶了上去,使得防线没有完全崩裂,而第20军的军长,是下文中我们还会经常提及的福熙将军。

(莫朗日战役后法军防线开始后撤)

在洛林方向出现拉锯战的同时,在西北方向,法军计划着突入阿登森林攻打德军后方,多么美妙的战术,通过出其不意的进攻,打乱德军的阵脚,从而让德国人失败,822日,法军第三军团和第四军团共计20个师在行进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德国人的攻击,由于处在中间位置的第五军损失惨重,第三军团长官皮埃尔·卢费里遂下令让法军撤退,而这一撤退命令一下,友军第四军团南面侧翼便失去了掩护,因此也不得不撤退,只剩下殖民地第三师,该师随后被德军包围,1.5万人中伤亡达1.1万人。824日,法军撤回马恩河对岸。维尔通-讷沙托战役对法军来说同样是一场灾难,不仅仅体现在人员损失数量的庞大上,法军在此役后撤回马恩河。(顺带一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人便是通过阿登完成对法国的奇袭,而一战时期法国也想着通过阿登对德国展开一场奇袭,不得不说是历史的讽刺了。)而在洛林方向,法军虽然在莫朗日遭遇挫折,但是最终却在南希方向站稳脚跟,并且击退了德军的一轮进攻。法军几轮不成功的进攻暴露出了“进攻学派”的一些问题,在面对敌方火力优势或者地形条件不是特别优良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是否还有必要?
 

(阿登战役)

让我们将目光望向比利时地区,84日清晨,德国开始进攻比利时。在没有盟友支援的情况下,比利时顽强的坚持为法军集结部队创造了时间,法军第五军团也在夏尔·朗雷扎克的指挥下向比利时进发,驻扎在桑布尔河和马斯河夹角处的查理洛伊(也有译成沙勒罗瓦),法军的左翼是英军部队,协约国军队共计14个师(法军10个师,英军4个师),而他们对手的德国军队则达到庞大的34个师。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并不知道德军的真实数字,再加上错误情报以及比利时方面请求法军对那缪尔要塞的比利时军队进行支援,法军总参谋部最终估计德军只有现役部队投入了战争中,因此,协约国才会以14个师对抗德军的大部队。与总参谋部的看法不同,位于前线的朗雷扎克将军却对德军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在他的请求下,第五军团获准继续向西北深入,821日,法军在查理洛伊遭遇了德国军队,由于朗雷扎克痴迷于进攻作战,他并没有下令部队开挖战壕,而是以猛烈的反击抵御德国人的进攻,与法军交战的德第二军团吃惊的发现法军竟然没有炸毁桑布尔河上的桥梁,而且桥梁上也没有多少守军,遂开始渡河修建桥头堡。在德军渡河修建桥头堡的同时,法军第三和第十军展开了反击,此次反击颇具有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遗风,队伍中旗帜飘飘,军号悠扬,但是猛烈的反击并没有带来法军的胜利,法军9个师竟然败给了德军3个师,823日,法军再一次大胆的进攻,但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查理洛伊战役画照)

823日,朗雷扎克听说德军部队已经渡过默兹河,这严重的威胁了法军的后方,加之两次反击都不太理想,朗雷扎克最终下令撤离,在法军撤离后英军也与24日撤退了。824日,霞飞也下令全线撤退,此举象征着法军十七号计划的全面破产,也代表着法国对德国的进攻最终失败。在发觉十七号计划不行后霞飞拟定了一个新的计划,他准备以凡尔登为轴,将中央与左翼兵力调回同时撤出亚尔萨斯的部队,随后于左翼组建第六军团,然后转守为攻,然而这个想法最终落空,与此同时,协约国的前线一直在不断地撤退,829日,法第四军团从雷塞尔中撤退,被打回马恩河,同一天,第五军团丢失了拉弗德雷镇。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无不透露着悲观情绪。然而,此时变数却从德军方向传来,94日,小毛奇最终推翻了施里芬计划,他要求德军第45军团向东南进攻,进逼左翼的第67军团设法突破图勒和埃皮纳勒的要塞障碍,第1和第2军团向内旋转,以挡开法军的进攻。而在法军高层,军队的重组也在紧张进行,两支新部队被构建:一支是莫努里的第6军团,另一支是福熙的第9军。而在91日朗雷扎克军团的一名参谋从一个死去的德军指挥官身上发现了进攻改变的命令,该命令被上报给霞飞总部,同时在3日,英军的侦察部队也传来消息,德军似乎正在改变他们的作战行进方向,巴黎卫戍司令官加列埃尼命令莫努里派出侦察部队再次进行侦察,4日拂晓,随着侦察报告传回巴黎后,加列埃尼第一时间要求莫努里准备向东进攻德军侧翼。加列埃尼随后向霞飞请示发起进攻,同时也向英军方向发出了合作行动的请求,霞飞起初是颇为犹豫的,但是在加里埃尼的极力说服下,进攻的命令最终在96日发出,而英国方面则在一开始就给加里埃尼吃了一个闭门羹,倒不是说英国人没有接待加里埃尼,而是英国人对于进攻的方案感情冷淡,因为此时的英军部队正在继续撤退当中。在霞飞下达进攻命令的同时,莫努里的第六军团已经开始进行反击。
与此同时,在南希地区,德第六军团于93日开始了进攻,这算是马恩河反击战前的一个小插曲,这次进攻德军并没有成功,尽管德国人面对的是一个被削弱的第2军团,但是法军的英勇还是给予了德国人沉重的打击。回到马恩河前线,95日,莫努里的第六军团发起了反击,法国人出其不意的进攻确实给德国人造成了不少的麻烦,这迫使克卢克在96日不得不从前线召回其余两个军,而如此一来,尽管德军在人数上是稳固了,但是友军与友军部队之间的防线则出现了一个30英里宽的缺口,96日,法军转入反攻,然而反攻并不是那么顺利,在第六军团的区域内,德军与法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在第45军团和第9军的反攻区域,法军也是碰上了正在进攻的德军部队,损失惨重。德军在97日和98日一路上高歌猛进。99日,英军返回马恩河,英国人的返回给德军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即英国人正在朝着我们前文所说的缺口处前进,这就不得不迫使德国人开始后撤来防止悲剧发生。在这一天,德军部队开始后撤,尽管他们已经制止住了法军第六军团的反击。在德军第一和第二军团后撤的同时,福熙的第九军也发起了进攻,他用第42师发起反击,随后,转入全面反击。在英军突然出现和法军再一次转入反击,德军起初有秩序的后撤最终开始变得无序,他们一路撤至马恩河和叙普河以北大约35英里的高地,在这里修建新的防线。而协约国联军则一路乘胜追击,13日,他们抵达德军防线前,并且在14日尝试对德军防线展开进攻,最终在埃纳河,德军守住了他们的防线。
 

(马恩河战役后的情况)

在法德前线如火如荼的交战中,824日,比利时军队开始对德军右翼后方发起进攻,试图减轻法军的压力,这次攻势在825日就悄然结束。99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再度发起进攻,这时恰逢马恩河战役的反攻阶段,比利时此举也意在替协约国联军分担一部分压力。但是比军的进攻旋即被德军击溃,这也使得德国人意识到了后方的不稳固,928日,德军开始炮击安特卫普。这轮进攻使得英军遂派出部队前往支援比利时军队,1010日,安特卫普最终还是沦陷。而在德军进攻比利时的同时,102日,法军第十军团也在缓慢的朝北推进中,此时霞飞又想出了一个新的计划,恰逢英国远征军正在从埃纳河向北转战,霞飞借此决定以此作为侧面包围德军的一环。然而不幸的是,法军包围德军的计划被德国人察觉出来了,1020日,德军发动攻势,是为第一次伊普尔会战。德军在这一天对协约国联军的防线发起了进攻,在比利时人负责的防线里,比利时军队通过打开水闸释放运河里的水阻挡了德军的进攻,法军负责的阿拉斯地区,从1020日开始,德军起初朝着第十军团的左翼进攻,随后又转向法军防线的中心继续进攻。1024日,德军展开了一场大攻势,德军疯狂的向法军阵地投掷手榴弹,但是在激烈的两天战斗中,法军最终守住了阵地。1026日,德军对阿拉斯地区的法军攻势结束。而在英军防线,英国人也同样面临着德军猛烈的进攻,1020日,英国第1军遭遇德军进攻,1022日,德军加派了部队,朝着英军防线继续猛攻,1024日,法军第9军前来支援,在法军部队到达后,黑格得以向前和侧面发展。1029日,德军再度展开新的攻势,这次攻势在英军的努力和法国骑兵的支援下最终转危为安。1031日,德军再度发起攻势,英军的防线宛如纸牌屋一样摇摇欲坠,关键时刻,英国援军和法国第16军赶到,接管了部分防线,最终稳住伊普尔前线。112日,德军再度发起攻势,他们调来了在阿拉斯地区与第10军团交战过的普鲁士卫队,尽管德军进攻依旧迅猛,但是在英军和法军部队的坚决抵抗下,德军最终不得不停止进攻。1117日,佛兰德斯的严寒降临,西线终于回归一片寂静。
 

9月至11月佛兰德斯地区的军事行动)

在这休战期间曾发生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191412月的圣诞节,协约国士兵和德国士走出战壕,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这件事此后也被称之为“圣诞节停战”。但是这样和谐的时光只有这么一次,随着上级知道这件事之后,再想进行这样和谐的活动,最终也变得愈发困难了。法国军队在1914年至19151月的战斗中损失了52.8万人,其中可能有30万人阵亡。

(圣诞节停火)

五、1915:逐渐激烈
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休整后,时间来到了1915年,随着上一年法军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在191411月之后,法军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首先,法国陆军经过14年的动员,到1915年人数上已经达到250万之多,同时,在前一年中,法军传统的蓝色军服和红色裤子暴露了许多的问题,这一年里法军也试着调整了军服,用天际蓝代替了传统的军服,并且为了适应堑壕战,法军在数月的休整中也大量配备了铁锹,用以加深战壕。在军官任命方面,法军也提拔了一批如福熙等颇具才能的将官。可以说,法国吸取了他们在1914年的一些失败经验,并且为此进行了改进,但是,至于吸取了多少教训,仍然不好说。
19141214日和20日,法军尝试在阿图瓦和香槟地区发起反攻,但在损失了9万人后,战况依然没有大的改变。191518日,驻守在埃纳河右侧河岸的法军部队发起了一轮进攻,成功夺取了德国人控制下的一座小山丘,这座山丘坐落在屈菲耶、布拉耶和克鲁伊之间,远处是连接苏瓦松和拉昂的公路和铁路。但是,此后数天就是接连不断的暴雨,河水水位上涨阻断了这些进攻部队的退路,112日、13日,德军发起了反攻,击退了法军的进攻。这一轮小进攻的失败并没有影响法军进攻的信心,因为在1915年初,对于霞飞而言,他相对于德国军队有更为充足的兵力,这让他认为法军必须发起进攻以收复失地,再加上此时俄国前线正在遭受来自奥匈帝国和德国的进攻,法国也有必要替俄国分担一些压力。2月初,法军朝着香槟地区再度发起攻势,由兰戈尔·德·加里将军指挥法军发起进攻。

(兰戈尔·德·加里将军)

216日,法军占领了博塞之外、佩尔特斯以北的两英里德军战壕,随后这便成了一场拉锯战,从2月打到312日,德军最终凭借着兵力优势成功击退法军的进攻,但是战役的结果却又偏向法国,因为法国的进攻一方面成功的将防线向前推进了一两英里,另一方面,当310日英国人开始新沙佩勒战役的时候,法军的香槟战役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德军部队,也使得英军在最初的奇袭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在战后,李德哈特出版的《大战真相》中竭力宣传法国此役几乎损兵折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对法国进行了讽刺和挖苦,这一行为笔者认为是及不厚道的)。但是,损失数量也是值得注意的,法军仍然损失了5万人的兵力。45日,法军炮兵部队朝着圣米耶路,随后再一次开启了攻势。在法军炮兵的支援下,法军再度发起攻势,同时,法军也发起了莱赛帕尔热战役。这个莱赛帕尔热地区其实离圣米耶路并不远,19149月,德军从梅茨出发,切入了圣米耶路,而法军的计划就是攻占北部莱赛帕尔热和南部的蓬阿穆松地区,阻断德军和圣米耶路部队的联系。在圣米耶路地区的进攻中,法军夺取了德军在圣米耶路和阿普雷蒙的第一道防线,此后就难有进展,而在莱赛帕尔热地区的进攻,49日,法军夺取了高原的一部分,但是此后的进攻却变得难以为继,最终这轮攻势在412日告终。这两轮进攻无法一口咬定法军败了还是胜了,在战后,李德哈特与霍兰·汤普森二人的书中对于此战的看法同样有巨大的分歧,前者认为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而后者则认为,法军依然取得了战果。
在法军的攻势结束后没几天,德国人在伊普尔再度发起进攻,此次进攻被称为第二次伊普尔会战,德军在此战中使用毒气进行作战,一度造成英国防线出现极度紧张的情况,但是随着德军的后备兵力不足和协约国联军的赶到,遂使得防线转危为安。随着伊普尔战役结束后,法军的前线形成了如下的情况:右翼是由迪巴伊将军负责的从蓬阿穆松到瑞士边界一带,左翼是由福熙将军负责的从贡比涅到佛兰德斯一带,德·卡斯泰尔诺的第7军在左翼负责守卫索姆省和瓦兹省,莫德休伊的第10军则在兰斯附近,并向南延伸至阿拉斯地区。在这之后,法军又对前线进行了调整,到5月,法军阵线的中心地带转由卡斯泰尔诺将军负责,其麾下的第7军则交由贝当将军负责,同时,德巴尔代替莫德休伊指挥第10军。出于收复失地的想法和帮助俄国人解压(此时俄国人正在遭遇德国人的进攻),59日,法军朝着朗斯方向的德军发起了进攻,依然是用炮火打头阵,512日,法军占领了卡朗西地区,这里位于协约国联军的左翼。截止目前,尽管战局焦灼,但是法国军队还是可以有一些斩获,可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德军对己方防线的严防死守,法军的攻势一直持续到618日,最终随着损失的人数过大(损失了102,500人)而不得不停止这样的进攻。
 

(阿图瓦战役,看得出来法军的防线还是有所推进的)

而在朗斯地区法军发起进攻的同时,65日,卡斯泰尔诺的部队也发起了一场小的突袭,从5日到7日,历时三天的小规模突袭取得了一定的斩获,法军进驻了埃纳河和瓦兹省的夹角处。然而这一次的进攻对大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到目前为止法军的一系列进攻虽然都有一些收获,但是具体战果不大,没有达到霞飞预期的将德国人赶出法国的目标,从佩尔特斯战役到第二次阿图瓦战役,法军损失之大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这遂使得霞飞认为如果要取得胜利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大炮和士兵,因为德军的战壕是如此之长,也是如此的坚固。在此之后,法军前线出现了比较长时间的寂静,但在寂静表象的下面,是法国军队正在休整部队,调整方式准备进攻。925日,法军朝着香槟地区发起了进攻,又是香槟地区,这一次法军进攻的地点位于图尔布河畔与欧贝理沃之间,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后方是巴赞库尔-阿普雷蒙的铁路。法军抽调了以第4军团为主的兵力,同时还有第2军团、殖民地军、贝当的第7军、第21军等等部队。法军采用的是侧面夹击的战术,这种战术旨在对付庞大防线其中的一部分,先派步兵多方位打击,再进行侧面夹击,最终完成包围。由于法军进攻十分突然,因此在初期的进攻中还尚为顺利,但是随着进攻的不断深入,法军的攻势变得越来越难以继续下去,101日,法军发布公告,宣布法军部队正在牢牢控制敌人的第二道防线,但是自此之后的每一步变得越来越艰难。不得不说,德军的防御十分的出色,再加上结束了东线战事不断回调的东线德军,法军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相比于1915年的其他几个战役,第二次香槟战役毫不夸张来说是法军失败了,他们并没有取得哪怕是像圣米耶路战役或者第二次阿图瓦战役中小小的推进。
 

(第二次香槟战役法军进攻图示)

法军为了进攻香槟损失颇为惨重,而整个1915年中,英法损失合计高达157.1万人,而他们的取得则无法与损失相比,虽然战役的结果中法军依然有一定的取得,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种得不偿失。而法军从2月开始数论不太顺利的进攻也使得德国人放心的去东线帮忙解围。116日,随着法军停止进攻,1915年法国的进攻最终结束,而下一年则要更加血腥。
六、1916:血腥磨坊
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国对德国发起了数论猛烈的进攻,法军在这些战役中损失惨重,但战果却没有多么好看,莱赛帕尔热战役没有完全达到既定目标,5月份的朗斯战役也只是有小规模的推进,而925日的第二次香槟战役则完完全全是一场灾难,损兵折将却几乎没有什么斩获。
 

1915-1916年的西欧局势图)

更重要的是,法军的进攻让德国人看清楚了法国并没有什么大的能力去发动一场对德的全面反攻,这也遂使得1915年在东线,德国人和奥匈帝国可以放心的对俄国展开攻势。而站在德国人的角度来想,既然1915年德国可以在东线给予俄国如此大的打击,那么面对一个本土面积远远逊色于俄国的法国而言,如果可以发动一场胜利且规模庞大的战役,势必可以摧毁法国,即便摧毁不了法国,也可以使法国人领教到德国军队的强大和可怕,从而迫使法国签订和约退出战争。为此,法金汉制定了一个计划,一个让法国人流血的计划。计划拟定了,具体的作战地点则放在了凡尔登。
为什么是凡尔登?凡尔登是法军防线上的一个突出部,两面处在德军的夹击下,如果在这里发起进攻,那么可以实施一轮夹击夹断法国人的防线,而且,凡尔登离几个法军重要的节点例如梅茨都十分接近,如果突破了凡尔登,那么法国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1916221715分,德国人对法军的防线展开了猛烈且全面的炮击,德国人集中了各式火炮1200门,对法军进行了猛烈炮击,炮击45分钟后,德军步兵展开了进攻。但是,并没有出现庞大的部队进攻,而是只有巡逻队展开巡逻探路,德军此举旨在探清安全路线。22日,德军展开了全面进攻,而赫尔将军清楚他的部队并没有德国人那么多,所以他几乎也在同一时间下令要求部队后撤,此后到24日,法军的防线逐渐崩溃。224日黄昏,卡斯泰尔诺告知霞飞防线已经崩溃,霞飞起初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法军高层始终认为德国人在新的一年第一场进攻将在英国人的前线展开,因此,他们对于凡尔登战事的最初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到了11点,卡斯泰尔诺终于见到了霞飞本人,霞飞对卡斯泰尔诺报告所作出的决定是让他全权负责凡尔登的战事,而卡斯泰尔诺早有人选,他决定派遣菲利浦·贝当去负责凡尔登的具体作战。
让我们再将目光重新看向前线,在21日进攻的当天,德军并没有占据多少据点,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并没有派出大规模的攻势,但是22日,随着德军大规模攻势的展开,加之德国人使用了一种新武器: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对于粉碎法军防线非常有帮助,因此在法军的防线之间,形成了一道道火网。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之本身法军人数不占优势,224日,法军的防线形成了从佩珀山到都奥蒙一带。225日,菲利浦·贝当将军抵达前线,贝当接管防务后,迅速对前线进行了一些微调和休整,首先,他将法军前线划分成了几个战区,每一个战区都部署一门专属重炮,这样就可以相对来说提高法军的炮火打击能力;其次,贝当修补从巴勒斯克到凡尔登的公路,动用各种车辆来保证法军前线的补给。
 

(凡尔登战役形势图)

德军方面,225日,一支德军巡逻队一枪未发,拿下了几乎是空无一人的都奥蒙要塞(也有翻译称道蒙特),随后德军继续展开对都奥蒙的进攻,226日,德军对都奥蒙的继续进攻遭遇失败,随后双方都开始了几天的休整和补充。这里要说一则笑话,德国人一枪未发拿下了都奥蒙要塞,但是传回柏林的报纸上,却说德国人通过突袭拿下了这里,这种官式吹牛在日后的历史中还会有很多。话题说回战役情况,36日,德国军队再度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310日,但进攻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结果,凡尔登前线遂归于稳定。19164月,由于法军前线逐渐稳定,尼维尔将军代替了贝当接管了法军前线的指挥。53日,德军再度展开进攻,这次进攻,德军将304高地和莫特·奥姆高地包括进来。德军先是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炮击,而后,德国步兵随之发起进攻,尽管德军在山脊上站稳了脚跟,但是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却无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517日,德军开始经过阿沃库尔森林对法军进行进攻,森林的进攻非常艰难,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德军士兵将死去战友的尸体当作避难所。现在这场战役已经完全偏离法金汉起初的设想,德国人使法国人流血的设想。在德军右翼发起进攻的同时,法军的右翼也在持续进攻,这也使得德国人需要在对都奥蒙继续发起攻势。528日,德军的右翼部队进攻最终不得不在法军顽强防御下停止,但左翼部队却开始加紧对法国的进攻,61日,德军展开了对伏堡的进攻,67日,伏堡的法军在激烈抵抗后不敌德国人最终伏堡沦陷,先前暂时夺回的土地也全部沦陷,在攻克伏堡后的左翼德军加大了攻势,711日,德军抵达苏维尔堡垒外围,这里是凡尔登要塞的外围,突破了这里就直达凡尔登了。但是德国人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为了拯救法国的危机,协约国的其他国家纷纷行动起来,65日,俄国人在东线发动了布鲁西洛夫攻势,这是俄罗斯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反击,而在191671日,英国军队也在索姆河发起了反击,这直接迫使德国人不得不削减他们在凡尔登前线的攻势。法国人终于可以喘息一下了。
1021日,法国人再次发起反击,这次反击的目标是都奥蒙堡垒和伏堡的制高点。法军准备了相当数量的火炮进行炮击,这样的炮击一直持续到1024日,法军步兵攻势端了上来,在中午12点,法军部队就抵达了都奥蒙堡垒,由两个摩洛哥兵团率先攻下堡垒。1026日,法军再次使用他们的重炮对德军阵地展开猛烈的炮击,随后在27日,伏堡收复。然而这并不是法国反攻的结束,1215日,法军再度发起进攻,18日法军将德国人赶出了多个据点,包括但不限于瓦施劳维尔、普瓦夫尔、伯宗沃、都奥蒙等等。凡尔登战役长达10个月,在这10个月间,法军损失了37.7万人,而德军也损失了33.7万人,正是法军的英勇使得凡尔登没有至于沦陷,而现在,凡尔登也成了证明法国勇猛的无数个历史名词之一。

(菲利浦·贝当)

贝当将军在此战中名声鹊起,此后的战役中我们还将继续讲到这个传奇的将军。

七、1917:筋疲力尽
1916年激烈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损失惨重,但是凡尔登一战也同样给予了德国人极为严重的打击,同时,10月份展开的反击也让新上任的法军总司令尼维尔可以一展拳脚,他希望在1917年里复刻凡尔登的奇迹,至于霞飞,在看到了凡尔登战役表现后,法国政府将霞飞提拔到元帅的位置上,很明显,这是一个明升暗降。

(罗贝尔·乔治·尼维尔)

尼维尔本人坚持以炮兵作为制胜武器的这种观点,因此,他提倡进行饱和性轰炸,使用轰炸战术消灭敌人。随着德国人在316日撤退至新构建的兴登堡防线,尼维尔也不得不重新调整他的进攻,此前,协约国的两个主要国家:法国和英国,其最高指挥部已经多次就统一指挥权、作战计划等等产生了相当多的间隙,双方在226日的加来会议上并没有将隔阂弥补,反而使隔阂进一步增大,法军当中的一些人甚至鼓动尼维尔向英国方面施压使黑格去职。但是好在,随着德国人的突然撤退,英法还是将不合转移到了对战局的关注中来。尼维尔的计划中,希望从苏瓦松到兰斯50英里长的战线上发动进攻,他的目的在于最终占领拉昂地区,为法军其他战线提供补给和枪支。法军为17年的头一轮进攻做了如下安排:北部集团军由德埃斯佩利指挥,中部由贝当指挥,东部由卡斯泰尔诺指挥。48日,法军开始进行行动前的准备,但直到416日才初具规模,而这一天,法军步兵也随即发起了进攻,但是尼维尔的进攻完全是一场灾难,德国人并没有受到法军炮击的影响,而在法军的后续行动中,依然没办法给德国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到425日,法军已经为这次行动付出了13.4万人的伤亡,而取得的成果仅仅是向前推进了3英里(换算一下就是4公里),并没有达到尼维尔计划的目标。随后在430日,法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但是进攻最终在56日被迫停止,因为法军出现了极大的问题。53日,第二殖民师率先罢工不干,他们打出口号“我们不会笨到去金身不坏的机枪下吃子弹”。这场罢工随后扩大到了绝大部分法军部队,据悉约有54个师受到了影响。
 

1917年的尼维尔攻势)

不过近年来也有资料指出,法军的罢工并非是叛变或者哗变,士兵仅仅只是抗拒进攻,而不是抗拒法国政府,同样的,所谓督战队更像是一种谣言,因为法军被处决的士兵和他的意大利盟友比起来也几乎是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法国有在距离部队后方不足多少多少公里处设置机枪部队,唯一可以确信的是法军前线时常有宪兵前来监督部队是否很好的进行进攻,但宪兵制度是根本区别于督战队的。总之,随着法军前线出现士气问题,再加上短短9天竟出现了13万往上的伤亡,428日,法国政府安排贝当出任总参谋长,515日,贝当就任法军总司令。相比起尼维尔,贝当采用“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安抚部队情绪,完善部队轮休制度,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对士兵采取宽大处理,最终法军中被枪决的士兵仅仅只有23人。随之而来的,是法国前线长时间的寂静,法军从5月份开始休整一直等到8月份。820日,法军再一次在凡尔登展开了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826日,在一周内,法军进展颇多,98日,法军再一次进攻又取得了好的战果,法军基本上收复了19162月以来在凡尔登丢失的所有土地。1017日,在尼维尔失败的地方,贝当再一次尝试了进攻,贝当采用152mm203mm火炮对德军据点展开炮击,预示着法军再一次展开攻势,1023日,在迈松,法军步兵展开了进攻,经过充分休整后的法军确实表现出了不错的战斗力,114日,德国人舍弃了贵妇小径西面的高地,法军成功收复了40多平方英里的区域(迈松地区地处在埃纳河附近,所以有的书中会说是在埃纳地区进行的战役)。
 

(迈松战役)

随着贝当执掌法军,法军的士气也得到了恢复,在8月和10月的两次战役都证明法军经过一定的休整还是可以继续爆发出比较惊人的战斗力的。另外,在法军休整的这段时间里,俄国先后也发生了一些变故,二月革命之后的俄罗斯共和国极度混乱,在7月份灾难性的一次进攻后,法国的东方盟友的寿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这极大的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左翼势力,同时,这也给了德国人一个向西线增派部队来结束这场战争的机会。但是,好的一面是美国人作为俄国的一种代替在19174月参战,尽管美军还需要一段时间集结部队和完成训练。法军也在这一年里向意大利前线派出了部队,目的是为了防止南线突然崩溃。

八、1918:终结一切的战争
1918年,战争已经持续了4年了,在4年内法军付出了极大损失,为此,在1917年战事即将结束时,英国方面帮助接替了一部分法国防线,原本325英里(523公里)的防线现在也得以缩短,然而,法国方面希望英国人可以再增加30英里的防线,此举就使得英国方面非常不乐意了,英方认为,法军防线虽长,但是很多地区并没有多少德军部队,法方认为,随着俄国人退出战争,德国将会有更多的兵力投入到战线中来,任何一处防线都有可能遭受敌人袭击,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英法战时关系也并没有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非常牢固,实际上,这次防线的问题只不过是英法关系裂痕的一小部分,但是,随着德国人开始进行新一轮进攻,协约国还是得将目光从内部矛盾转移到具体战事上来。
1918321日,在拂晓的迷雾中,德国人发起了进攻,迷雾加强了德国人奇袭的效果,再加上英军部队缺乏武器装备以及兵力对比的悬殊,英国军队在初期并没有对阻拦德军起到多大的抵抗,322日,圣康坦陷落,324日,德军已经重新打回索姆河,326日,德军已经打到了艾伯特城下。协约国此时意识到了来自前线的危机,也正是在同一天,斐迪南·福熙将军被任命为协约国联军的总司令。

(斐迪南·福熙将军)

福熙上台后,开始迅速调动法军部队,使得法军部队得以补充英军防线的短缺。而面对226日以来德军行动的逐渐减缓,鲁登道夫也开始调整他的进攻。328日,鲁登道夫下令德第17军团右翼对阿拉斯附近高地展开进攻,不过这一次德军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成功,由于当天并没有出现321日的大雾天气,所以奇袭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在330日,另一支德军部队已经接近亚眠外围。行动还在继续,德国人,特别是鲁登道夫认为,德意志兴废在此一战,所以没过多久,49日,德军步兵再一次于朗斯和阿尔蒂芒耶尔发起了进攻,这次进攻的重点放在了葡萄牙部队的防线上(葡萄牙于1916年参战)。葡军在德军的猛烈炮击和步兵进攻下被击溃,410日,德军拿下了阿尔蒂芒耶尔,随后德军部队开始朝着英军在佛兰德斯的铁路枢纽阿兹布鲁克进攻,此时英国方面屡屡请求福熙派出法军部队进行支援,但是福熙则认为,德军实际上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他根据鲁登道夫处处节省兵力,不敢轻易扩大战线的举动判断,德军实际上已经输掉了这场进攻,紧接着,随着澳大利亚部队到来,英军在413日守住了他们的防线。423日,德军又在亚眠附近展开进攻,但是这场进攻并不成功,425日,德军在维莱布勒托纳地区遭遇协约国联军抵抗,最终这一次进攻亚眠也以失败告终。随后,德国人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在此期间,鲁登道夫重新拟定了进攻计划,英军防线的突破已经是不可能了,那么是否可以从法军防线开启突破呢?他选择了埃纳河地区展开突破,因为这里的协约国军队相对于其他各条战线来说不是那么,特别是从克拉翁讷高原尽头到埃纳河以南的丘陵地带,这条线只有4个疲惫不堪的英军师把守,在527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毒气攻击打头阵,随后配合步兵进攻,529日苏瓦松沦陷,530日,德军已经抵达马恩河地区。由于德军的进攻不断深入但是并没有扩大,所以在69日尝试对贡比涅的进攻失败后,德军停止了他们的进攻。
 

1918年初春季德军攻势)

在德国人停止进攻的这段时间里,福熙也在筹划着协约国的一轮反击,福熙预计,德国人会在兰斯附近发起进攻,为此他安排了第9军团和第4军团在此处待命,同时,福熙准备投入一种小型的坦克来达到突破的目的。715日,德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德军正如福熙所预料的那样进攻了兰斯地区,随即,部署在这里的法军部队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德军尽管依然处于进攻,但是进攻速度极为缓慢,718日,法军转守为攻在蒂耶里堡和苏瓦松之间25英里的防线上发起了攻击,法军通过使用坦克对德军防线进行了意想不到的突击,19日,法军转而对整个德军突出部进行了攻击,20日,德军井然有序的从前线撤退了。82日,协约国军队拿下了苏瓦松,尽管有美军部队参与了这场战役,但是战役的主力和指挥却都是法国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法军进行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的期间,其他的协约国部队也在紧急谋划着新一轮攻势,88日,英军部队在亚眠地区打起了反攻,到812日,亚眠战役告终,鲁登道夫将88日称之为德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英军、法军、美军都轮流的发起了一系列反击,迫使德国人在9月份退回兴登堡防线。而在德军屡屡遭受打击的同时,德国人的盟友也在陆陆续续退出世界大战,929日,保加利亚退出世界大战,同盟国开始走向崩溃,926日,法军展开了默兹-阿尔贡战役,法军用了4天的时间向前推进了9英里,此后便被德军挡住了攻势,而其他的协约国部队例如美军也在阿尔贡森林遭遇德军的强烈阻击。但是此时德军部队已经陷入绝境了,随着国内的反战情绪越来越高、盟友一个接着一个的投降和停战以及协约国还在不断进行猛烈的进攻,1111日,德国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落下帷幕。
 

(百日攻势)

九、大战中的法国海军
上文我们说过,在大战前,法国海军的主要负责区域是在地中海方向。随着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海军也开始了他们的军事行动,在战前,法国海军的假想敌是意大利和奥匈,但是随着意大利在1914年宣布中立,法国海军的敌人便只剩下了奥匈帝国一国,为了保证地中海运输线和随时随地应对巴尔干的局势等等因素,19148月份在开战后不久,法国海军便开始驶向奥特朗托海峡,816日,法国地中海舰队在奥特朗托海峡遭遇了奥匈帝国海军的一支小舰队,双方旋即展开交火,这场时间短暂的交锋中,奥匈帝国损失了一艘老式护防巡洋舰。但是因为法军在亚得里亚海中并没有海军基地,故在意大利未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之前,封锁奥特朗托海峡多少是有些困难,这其中,在19141221日和1915427日,法国海军都遭遇了来自奥匈帝国海军的袭击,在1915427日的突袭中,法国海军还损失了一艘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

(奥特朗托海峡图)

不过随着1915年意大利参战,对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就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一些了。协约国的强力封锁遂使得奥匈帝国在1917年剑走偏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是尽管如此,奥匈帝国依然无法完全突破法英意等多国设立的奥特朗托封锁线,可以说,法国海军为封锁奥匈帝国海军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在另一方面,随着1914年末土耳其参战,法国海军也随之投入到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当中,1914113日,法国海军投入到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炮击中,1915219日,法国海军再一次开始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进攻行动中来,随着191619日,加里波利战役的失败,法国海军也撤离了达达尼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到最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不过总的来说,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军并没有出现类似他们英国盟友那样规模庞大的战役(诸如日德兰海战),但是法国海军依然在封锁海峡和维护地中海的运输中付出了重大的努力。

十、总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总人口是81,000,000人(包括殖民地),如果单算本土人口,那么一战前法国的总人口是41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共计总动员人数850万人(当然,数字不一定,在加里·谢菲尔德的书中认为是780万,在乔纳森·诺思的书中认为是841万),大战造成法军伤亡共计550万(也有说法在500万左右),如果算上失踪被俘,那么损失达600万之多,法国的参战人员损失占参战总人数的78%,是协约国之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签署《凡尔赛条约》,分期赔偿各参战国与20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价值相符合的东西,赔款的绝大多数交付法国,同时使德国的常备军只能保持在10万人左右。但是对于法国,这份条约并没有使法国人满意,因为对于法国来说,他们为这场世界大战付出了太多,法国在一战期间仅借债就高达1755.2亿法郎,这导致在战争期间法国政府只能不断地印钞。这说明,萧条的情况不仅仅是魏玛共和国的专属,即便是一战胜利者的法国,这样的萧条也同样存在,再加上英国人和其他各国在凡尔赛和约上对法国的掣肘,法国希望的完全拆分德国也没有实现。而法国经济上的萧条也造成了在战后,法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仅1919年,工人罢工就多达2000多起,参加罢工的人数就超过了100万之多。
尽管如此,日子总得向前看。1921年,国际联盟确定了德国的战后赔款应该是1320亿金马克,但是德国人一直通过欠账与赖皮的方式,再加之英国在战后重新回到了原有的大陆均衡策略,不愿意坐视法国在欧洲大陆做大,因此百般帮助德国开脱,实际上这笔高昂的赔款,法国人最后并没有拿到多少。而在内政上,第三共和国内部的左翼和右翼势力也开始针锋相对起来,如果说在三十年代左翼和右翼还不足以让第三共和国恐慌的话,那么到了30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这种危机就逐渐加剧了,面对法国内部右翼的壮大,左翼各个政党在1934年组建了“人民阵线”与之对抗。内部尚且如此,外部就不用说了,随着1933年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台,纳粹德国表现出来强大的侵略性预示着战火将再一次降临欧陆,而法国必然不能避免,只是,当火焰烧灼第三共和国的时候,将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灭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