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万锁 |大年初一走白村

 时光捡漏 2023-01-29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在关中道上的凤翔境内,有两个白村,一个是和岐山县域毗邻、属横水镇所辖的东白村;一个是大北山川口河口、属糜杆桥镇辖域的西白村。西白村虽有我自小送了人的五伯父,却因两家老人为了“避嫌”,一直很少走动,所以也就比较陌生。而和东白村结缘,相应熟知的原因,与我的父亲曾在那里先后两次工作约六、七年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若将横水镇比做凤翔的东大门,那东白村就是一副名副其实的"大门扇”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是县以下的两级基层组织。那时候的东白村大队囊括了横水河以东,西宝北线公路以北五大自然村,除过东白村本村外,还有路家村、桶王村、铁王村、扶村,共辖十六个生产小队。除此之外,东白村大队还有自己的农场(又叫青年队)、砖瓦厂、文艺宣传队等团体。

计划经济在乡村的特点,就是商品的统购统销,特别是一些紧俏商品,像布匹、煤油、肉食等,都是凭票供应。东白村大队在横水公社算是比较大的大队,人口众多,范围宽广,横水供销社就在东白村大队设立了分销店。分销店的原址,是在当时的第二生产小队老堡子的门前,一方面,第二生产小队有将近150户人家,500多口人;另一方面,分销店设置在那里,还兼顾着北边山脚下的三井、火星庙、深沟、劝读等村的购销服务。而父亲在东白村分销店设立初期,一直是那里的负责人。

父亲自幼出身贫寒,又是兄弟众多,成人后便一直喜欢接济那些贫穷的人家,更爱交往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做朋友。像他刚参加工作时,在彪角彭家庄结识的社教他爹、新科他爸;在郭店三岔村结为干亲的仓儿他爸等,都是穷苦人。

父亲到东白村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当地大多数村民生活都还十分清苦,家境也很贫寒。但父亲从不嫌穷爱富,既与比自己年长将近二十岁的贫下中农代表宁生瑞伯伯相交甚深,也和离母亲比较早,小他将近二十岁的拉祥叔很是要好。因为当时拉祥叔白天在铁王农场(青年队)劳动,晚上在文艺宣传队排戏,自幼喜欢秦腔的父亲,送货下乡路过时,常常去看他排戏,后来他们两个竟成了忘年之交。还有同样交往很深,在宣传队演老生的臭祥(宁锋)叔、演小生的拉润叔、拉板胡的绪劳叔,拉二胡的珠怀(宁怀玉)叔等。平日里,父亲不但在工作中照顾这些相应贫穷的人,在政策容许下,给他们搞些平价的商品,而且,有时下班,也帮他们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至于在东白村工作几年,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令父亲平生最难忘怀的一件事是:1970年夏,为支援夏收生产,父亲下班后骑上自行车,带上农具,顺着北山根的三井、火星庙、深沟给农户送货上门,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往回赶,由于天黑看不清路,快到东白村时,不慎连人带自行车一起跌落崖下,摔坏腰腿,挣扎爬行到分销店附近,被东白村二队村民发现,队长当即叫来七八个小伙子,用床板临时做成“担架”抬着,将父亲连夜送往十五里外的岐山县医院救治。在这几个小伙子中,就有当时在队上当会计,后来任宝鸡市水利局局长的宁可欣叔叔。 

还有,我们家1973年搬迁盖房,仍然是东白村大队文艺宣传队(当时在大队农场)的珠怀叔、绪劳叔、臭祥叔他们从大队的山吊庄,翻山越岭,用架子车拉来的木头,从大队的砖瓦厂赊账拉来的砖瓦。

那个年代缺吃少穿,有时跟父亲在东白村生活,每天下午,父亲带着我去几个自然村给供销社收鸡蛋,回来的时候,扁担一头挑的是鸡蛋,一头挑的是那些婶婶奶奶们给我的玉米面发糕和高粱面裹花馍馍……

父亲忘不了东白村人的这份情,以至于离开东白村后,每逢春节大年初一这天,都会安排我和哥哥去东白村赓续“朋亲”世交,给东白村大队的叔叔伯伯们拜年。

小时候,大年初一去东白村拜年,是我过春节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得,宁生瑞伯伯家的人口特别多,因为老兄弟五个一直没有分家,三十多口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吃饭都要排队。当然,我和哥哥过去拜年,就成了他们“尊贵”的客人,从来是不用排队的。在他们家,我也认识了几个小朋友,后来到凤翔县市容管理所工作的宁拴录,一直到现在还和我有来往。

东白村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在七十年代初,还被列为宝鸡地区模范宣传队,大唱样板戏的事迹都登上了《陕西日报》。每年大年初一的白天和晚上,宣传队都要在东白村新建的舞台上唱大戏。由于父亲和宣传队的队员们关系都很要好,来拜年的哥哥和我总会受到优待,常常被请到舞台上去看戏。坐在台子上,不但可以近距离看演员表演,而且,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都看着自己,那个威风劲啊,甭提有多高兴了。

记得1975年大年初一晚上,东白村宣传队上演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杨子荣《打虎上山》一场,特意增加了一只“老虎”的表演,据说那还是凤翔剧团老团长贺振民给特意排导的。扮演老虎的拉润叔穿着虎皮下场后,在后台追着我玩,把我给吓了个半死。那一年,我和哥哥看完戏太晚住在了东白村,第二天回家,我的小妹却在初一晚上出生了,又把我高兴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父亲那些年纪稍长的老朋友相继故世。年轻一点的,现在也都七老八十了,许多跟着儿女住到了县城或市区,我们去东白村的机会也就少了。拉祥叔1971年进了县剧团,大名李志鹏,从演员做到了编剧,后来又调到了宝鸡市豫剧团,担任宝鸡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成为国家一级编剧,秦腔《黑虎鞭》《渡娘桥》《悠悠春晖》,小品《两个老太逛宝鸡》等,都出自他手,在省内外戏剧界很有名气。他多年来常回凤翔探望父亲,每当父亲听他说到村里那位老朋友又过世时,总是唏嘘不已。

今年的春节别个模样。三年疫情,三年宅家过节,让团圆成了念想,让亲情和友情无处安放,让故乡的影子在思念中一点点拉长。到如今,终于疫去春来,百花待放。故乡的锣鼓再次敲响,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回到了父母身旁,处处张灯结彩,处处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我和哥哥驱车又去了一趟东白村。如今的东白村,经过老庄搬迁、新村规划,现在是房屋整齐,道路宽敞,一派新农村,新气象。志鹏叔的侄子做了东白村的村支部书记,他带着我们到处转了转,看了看。父亲工作过的供销社原址和老堡子,已经复垦成了平坦的农田,并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获一季小麦,一季谷子。东白村的小米,金灿灿、黄澄澄,粒饱颗圆,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村里还发展起了大棚蔬菜,主产的“普罗旺斯”水果西红柿,皮薄瓤沙,汁多甘甜,远近闻名;他们挖掘传统工艺,精工细作的农家醋和菜籽油,纯粮食、无添加,很有发展前景。

风云山还在默默地守望,静观着东白村和我的家乡一年一个崭新的模样。蜿蜒的横水河,带走了贫穷,带来了繁荣,却让旧日的那些纯朴和真情,一点一滴,融进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令人遐思怅望,感慨万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作者简介

李万锁:凤翔籍商人,原经营凤翔县东湖大酒店,现居西安。热爱生活,关注家乡。喜欢文学,容仁爱于胸怀,行真情于笔下。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