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在抖音上看到那个大婶了,一头银发,两眼含泪,一口浓重的沂源口音:“没寻思这么好的社会我过得这么样,我可是有儿有女……”“苦煞了啊,这就是人老了难啊,我就是个《墙头记》啊……”老人含泪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子一样扎心。她为什么活得这么苦?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个大婶的视频是一个叫沂蒙往事老段的播主发的,大概是春节前,他们提着米面之类的物资去慰问这个老人,发现她的生活环境非常差,聊起来,老人控制不了情绪,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要哭。 
 陆陆续续,从几个视频和下面的评论中拼凑出了老人的身世,她从37岁进了山,在这果园小屋里一住就是四十年,今年77岁了,仍然一个人住在山里面。她住的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山坡,看不到一个人,一到天黑她就害怕,外面刮风下雨时更是不敢出去。她有儿子,不知道是一个还是两个,都不愿管她。有一个女儿,远嫁去了新疆。说是在家拉巴着孩子,太远轻易也不回来,这次过年也没有回来。她没有电话,平时也接不到女儿的电话。她说孩子小时候啊,拉巴着盼着她长大了过日子,自己老了时能给自己买点什么来吃。可是没想到大了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要不是有国家发的养老钱钱能自己买点吃的,早就饿死了。她不想住在这荒山野岭里,很想搬回村里去住,可是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早就漏了,门也稀烂了,根本没法住。村里要帮她盖房子,但是缺着六千块钱没有盖起来。她只能孤伶伶一个人住在这荒凉的山里苦熬着等死。评论里,很多人都看哭了。有那没有了娘的人看了,都不理解,说这要是自己的母亲在,绝不舍得让她一个人在这里受这样的苦。也有很多人都在要地址,想捐钱众筹帮助老人盖房子,想去给老人送点吃的用的。还有一个济南的问老人的地址,想认个老娘接到自己家里去养。是的,真是让人不理解,过去一个母亲要饭能养活一群儿女,为什么现在几个儿女却养不了一个娘?有人猜想,可能儿女的生活也过得并不是很好,自顾不暇。连陌生人看到老人这样都不忍心,亲生儿女再穷再难也不至于把老人丢在山里不闻不问吧?也有人从这个老人身上看到了更多老人的晚年处境,说山东有些农村的传统真是不太好,很多老人把一切都给了儿孙,儿孙住高堂大屋,让老人住小破旧房或者跑到山上去。看来啊,以后养老还得靠自己,要早些为自己打算,不要把自己的所有都早早地交给孩子,自己落得晚景凄凉。其实现在政府的扶贫政策挺好的,过年回我们村里看到没儿没女的五保户老人都住着政府给盖的房子,按月领钱,还定期有人上门帮忙打扫卫生。反而是有儿有女的人,没办法申请到政策照顾。和这个大婶一样如果子女不孝,就真是太惨了。从评论中看到,老人的地址是沂源大张庄乡南墁村。立即发给了在沂源的晓芳姐,请她打听一下老人的情况看能不能帮上点忙。不过,从那个播主刚刚发出的视频中显示,村里的负责人已经在着手准备帮助这个大婶修缮房屋了,等天暖和后就开始动工,看来大婶回家有望了。但凡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墙头记》。最早是由蒲松龄创作的俚曲,后被改编成了很多地方戏。戏中的张木匠妻子早亡,他把两个儿子养大后分了家,两个儿子轮流供养父亲。但是到月底交接时,一个儿子关上了门不接收,另一个儿子就把老头送到了墙头上。张木匠的朋友王银匠看不下去了,就用计策骗张木匠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以为老张头还有隐藏的财富。两个儿子这才开始抢着赡养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两个儿子和儿媳纠缠王银匠让他说出老爹藏银的地方。王银匠便让他们去刨墙。他们拼命地刨,结果墙倒了他们被压在墙下,不孝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人品体最先体现在对于父母的态度上。善待老人,也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希望老人的儿女能看到网上的视频和评论,好好善待奉养母亲,不要让《墙头记》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