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妈的社交圈,超出我想象

 听雨的秘密花园 2023-01-30 发布于上海

不得不说,我是一个标准的社恐。

但是,我却拥有一个极爱聊天又自来熟的老妈。

如果用现在网络上的用词大概就是:社牛,虽然这个词有点不雅,但也借用一下吧。

老妈社牛到何种地步?只要我走在我们小城的路上,不需要自我介绍,别人就会知道我是谁,包括我的具体情况。

虽然我是个宅女,创下过一整个暑假没下楼的记录,但也不妨碍大家认出我。

举个例子:当我从老家到城里上初中时,跟爸妈住在家属院里,家属院很大,都是平房,有整整三排,每排十几户人家。

进入家属院需要走过一个长长的胡同,这是大家出行的必经之路。

当我从庄里来到城里,走进这个家属院,早上低着头去上学时,开始并没有人给我打招呼,我也没关注过他们谁是谁。

但是,中午,哥哥突然给我说:“别人都在打听你是谁,问是不是我妹妹。”

我很惊讶:“他们怎么认出来的?”

“说你和妈妈长的很像,和我也长的很像。”

“这都能认出来?”

“所以你不要以为自己长的多美,你看看我长成啥样了。”某人又开始了。

嗯,没办法,我和我哥不见面时想念,见了面就开始互相打击加嫌弃。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被陌生人认出的时候,但是我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当然,既然被认出来了,后续就不得不打招呼了,毕竟他们都和老妈很熟,每次我跟在老妈身边,都要被一个个的介绍谁是谁,以及我该怎么称呼他们。

这对我来说其实是有点压力的,毕竟我社恐啊。

后来,我上了高中,也搬了家,来到更大的县城,心想,这下好了,咱们谁都不认识谁,我可以不用见人就打招呼了。

然后我就开始毫无心理负担地目不斜视,每次上街都是直勾勾的地看着前方的路,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正当我走的带劲时,突然被人拦住了,一个阿姨有点激动地看着我说:“你妈是不是姓*,你是不是姓*?”

我内心哀叹了一声,又正直年少叛逆,我给她来了一句:“不是,我姓*。”

(我说了我奶奶的姓氏。)

我看到她眼神里顿时充满了困惑,放下拦住我的手,坐到路边小凳上思考,满脸都是不解。

我松了一口气,走到旁边店里。

但是我没想到,老妈不放心我一个人出门,也跟了过来,和我隔着几十米。

当阿姨再次抬起头,我妈正好走到旁边,两人相视一眼,就激动地喊了起来:“哎呀,你怎么在这里?”

阿姨立刻站起来和老妈握手,老妈腾出一只手大声地喊我名字,让我过来,我当场石化了,假装镇定地走过去,内心却尴尬的想找个地缝。

“这是你*姨,给*姨问好。”老妈向我介绍。

“*姨好。”我皮笑肉不笑地说了句,心想这下坏了,我给自己改姓了,阿姨该不会告我的黑状吧?

不得不说,历经社会的人就是情商高,阿姨并没有拆穿我,而是继续和老妈聊天。

我也吸取了教训,以后要实话实说,毕竟明明给别人开玩笑,结果却把自己尴尬到了。

当然,类似被认出的事情后续又经历了很多。

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业:幼儿园老师,理发师,超市收银员,门卫,公务人员等。

地址不限于县城的各个方位。

他们常常令我惊讶,甚至让我感觉他们对我的熟悉度要超过了我自己。

比如有一次,我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去了一家很久之前去过一次的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来了句:“积分是登记到***的吗?”

她说了我哥哥的名字,我家会员卡一般都会办成哥哥的,全家买东西都积分到一个卡上。

我很惊讶:“认出来了?”

“你之前来过嘛,我和你妈很熟的。”

我真的震惊了,毕竟我戴着口罩,也穿了厚厚的羽绒服,也很久没去过她家超市了,身材相貌都遮住了,我完全不知道她是怎么认出我来的。

这算是日常的一个小插曲吧,但是我没想到从来没光顾过的理发师也能对我的情况如数家珍,知道的特别详细,毕竟我很少做头发,而且是第一次来这家。

我进店然后坐下来,理发师是个年轻人:“是用现金还是用会员卡?”

“用***的卡。”我说了我哥哥的名字。

“你是*姨的闺女?你在**上班?你是不是有两个侄子侄女,恁哥哥在**工作,恁嫂子在**?”

我头顶顿时出现几条黑线:“你这么清楚?”

“那是,咱和*姨关系很好,*姨都和我说过,恁爸爸也经常过来剪头发。”

“行吧。”

类似的事情也经历了很多。

我想之所以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和我妈长的很像,二是得益于老妈的宣传。

只要和老妈打过照面,说过话,对方就会知晓我家的方方面面,老妈特别自来熟,不管见了谁,都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打招呼聊天,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聊起来,老妈就会热情洋溢地给人家掏心掏肺。

这点我自叹不如。

以至于我常常被“牵连”。

我想,在家里被认出来还说得过去,在外地总不能还认出我吧?

但我没想到,即使我换了电话号码,改说了普通话,照样被认出。

年前,我给家里准备了一批年货,只不过收货人写了我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某一天,电话响起,IP显示是家乡的:“你好。”我来了一句普通话。

“我是快递,今天家里没人?”

“哦哦,可能出去了,要不放门口吧?”我赶紧改成了家乡话。

“那今天姨在哪边啊?恁不是两个家吗,是放前边还是后边啊?我送后边去不?”

“不用,还是放前边吧,那个。。这么熟?”我有点震惊。

“昂,和姨都认识。”

我又惊讶了,他是如何判断出我是这家的家人的?就凭名字吗?而且对我家情况这么熟悉?还这么热情?

我想,这又归功于老妈了。

总之,老妈是一个社牛的典范,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

不管和谁,不管对方什么行业什么职位,都能迅速打成一片,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小朋友,甚至包括叛逆的中学生,老妈都能和他们聊起来。

我有待像老妈学习。

毕竟,和人聊天也是一种自信,老妈拥有这种自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