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被马斯克怒怼,又遭中外车企集体拒绝,苹果造车为这么惨?

 草容生 2023-01-30 发布于湖北

2015年,马斯克罕见的对着苹果公司破口大骂。

当时他在接受《德国商报》的采访时表示:“被特斯拉淘汰的废材都去了苹果,如果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那就去苹果上班吧。”

文章图片1

马斯克这么愤怒是有道理的,因为苹果公司那时也制定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电动汽车项目,这个造车计划不仅要颠覆电动车,还从特斯拉那里疯狂的挖人才。

当时挖的有多狠呢?

根据统计,从2014年开始,苹果就瞄准了特斯拉的人才库,在5年的时间里疯狂招揽了300多名高素质人才,上至特斯拉技术副总和首席设计师,下至项目主管和工程师,只要苹果有需要的,都不惜代价挖过来,甚至对一些员工直接给出特斯拉6倍的工资外加25万美元的签约奖金,出手非常豪横。

文章图片2

相反,特斯拉当时正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结果遭到苹果公司挖墙脚,马斯克很生气,所以他一直在媒体上痛骂苹果和库克不厚道。

其实他还真有点冤枉库克了,苹果公司挖的可不单单是特斯拉的人才,他们造车项目有上千员工,全都是他们从福特、大众等世界级车企那里招揽来的,而且很多都是这些车企的大牛,甚至灵魂人物。

文章图片3

当时就有人说:苹果造车项目集合了造车界人才的半壁江山。

这句话当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苹果造车的决心有多大,他们最初将这项造车项目称为“泰坦计划(Titan)”,这个计划的野心非常大,被苹果内部一致评价为:苹果公司划时代作品,甚至可以颠峰现有电动车技术。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苹果泰坦计划仅仅2年就是失败了,而他们划时代的造车计划逐渐破产,连1辆车都没生产出来,当初花巨资招揽的人才也走得差不多了。

文章图片4

而被他们挖墙脚的的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电动车公司了。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造车计划到底有多宏伟?为啥特斯拉能做到的事情,苹果公司却做不到?它们又是如何失败的?

苹果对造车这件事非常的保密,他们从来没有对外大肆宣传,就连“泰坦计划”也是他们向老美交通部申请试车才被大众发现。

文章图片5

于是2014年时,苹果公司一个非常宏伟造车计划:“泰坦计划”才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同年,中国的蔚小理、PPT造车之王法拉第未来等中国造车新势力也紧随其后,加入战局。

但是相比于蔚小理,苹果的“泰坦”项目不管在理念还是在设计和定位上,都要激进的多。

首先说下激进的理念,这款汽车定位是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可以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L1-L5,其中L1是辅助驾驶,意思是车辆仍需要驾驶员控制,汽车只有一些定速巡航、自动泊车等辅助功能;L2级别之后汽车自动驾驶的功能就越来越多,到了L5就是完全的自动驾驶。

文章图片6

人类不需要任何控制,车辆完全能替代驾驶员,而苹果的泰坦计划就是想要造出这样的汽车。

要知道,就算是自动驾驶技术最牛的特斯拉和谷歌也不过在L2级别而已,而苹果的造车计划却要将它一下子提升三个等级。

所以他们才将苹果汽车当做一个跨时代的作品。

除了理念激进外,他们的设计也很激进。

文章图片7

因为苹果汽车想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所以车辆就不需要方向盘和脚踏板了。

于是苹果的那些天才在设计汽车时,就将方向盘和刹车、加油系统等都去给掉了,直接将汽车整成电视里科幻产品,大概就像下面这样:

文章图片8

但是这还没完,它们的定位同样激进。

苹果汽车的定价是12万美元的豪华汽车,作为对比,当时特斯拉刚刚推出的豪华汽车model S,售价不过8万美元起,苹果汽车比它还高了4万美元,而且还要在2020年就实现量产。

也就是说,在苹果泰坦计划里,苹果汽车是一款立足于高端、具有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和设计感的汽车。

文章图片9

相比于特斯拉和其他世界车企的造车规划,苹果的泰坦计划确实非常激进,如果能够成功,也许真能像当初的苹果手机一样,震惊全世界。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计划可能有点想当然了。

但实际上,苹果也有自己的底气。

泰坦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亮点,一点是自动驾驶,还有一种是造出优秀的汽车。

文章图片10

在自动驾驶方面,它的核心是算法,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当它达到和人类一样智能时,就可以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

而算法的核心是芯片和软件,苹果公司在这两个方面恰恰拥有非常大的优势,他们设计的Apple系列芯片已经达到3nm性能,远超其他车企,而软件系统更是被消费者称赞。

所以在苹果看来,他们如果想造车,潜力一定比其他车企还要大。

为了赶在2020年量产,他们开始了大规模招兵买马,从各大企业挖人,团队规模达到1000人,其中有福特、奔驰、特斯拉等车企的高管和技术大拿,再搭配上苹果的芯片和软件团队,账面实力非常的豪华。

除此之外,每年苹果还会拿出70亿人民币(10多亿美元)作为“泰坦项目”的研发经费。

文章图片11

然而正是这样一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的团队却败得一塌糊涂,别说造出划时代的电动车了,就连一辆真正的样品车都没造出来。

苹果汽车成为业内最大的笑话,很多人都在想,这样一个团队,这么多的资源砸下去,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玩坏的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是自动驾驶太难了,所以苹果也无能为力,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就算再难也不至于连样品车都没造出来。

文章图片12

毕竟同期成立的蔚小理已经将旗下的电动车销往海外,就连被我们戏称“PPT造车”的贾老板都已经把公司成功搞上市,并且量产了好几辆车,而被苹果挖墙脚的特斯拉更是成为电动车的无冕之王。

所以自动驾驶难度高只是其中之一,苹果必然存在诸多更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藏在苹果造车的历史里。

苹果泰坦计划是在2014年开始的,但是它们在2013年其实就已经布局造车计划了。

当时他们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意思就是要做汽车版的IOS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苹果手机以及硬件生态和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乘客就可以在汽车上使用苹果打电话、看电影、找地图等等功能。

文章图片13

不过苹果担心其他车企不配合,于是耍了个小心眼,他们并没有透露自己要造车的计划,而是说IOS汽车版系统可以整合到汽车的车载系统中,就像一个超级APP一样,并不影响到汽车的自主性。

由于苹果的消费者非常多,如果影响较小,这些车企自然是愿意合作的。

于是苹果“iOS in the car”计划刚刚出炉就大获成功,先后与法拉利、奔驰、路虎、宝马等世界级车企达成了合作。

2014年,苹果为了扩大影响力,将“iOS in the car”正式更名为“CarPlay”。

文章图片14

但是让很多车企没想到的的是,在这一年,苹果与老美交通部沟通时的文件意外泄露了,“泰坦计划”这才浮现出水面。

也正是从这开始,苹果泰坦计划开始遭遇到滑铁卢。

苹果泰坦计划的首任负责人是苹果产品设计副总:扎德斯基,他以前是福特汽车的工程师,后来跟随乔布斯参与初代iPhone设计项目,由于能力出众,一路上升做到副总。

文章图片15

结果当他接手后,就遇到了造车路径问题。

当时电动车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传统造车模式,他们以硬件为主,先研发电动车,再慢慢发展自动驾驶,而另一种则是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他们以软件为主,先研发自动驾驶,再去造车或者找别人合作造车。

这两种做法各有优势,先造车可以一边卖,一边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而先研发软件再造车,可以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苹果曾经就凭借流畅的系统造出革命性iPhone手机。

文章图片16

苹果造车团队的内部也在这两种路径上纠结。

不过扎德斯基是传统车企工程师出生,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是比较难的,而造车相对简单一点,苹果应该务实一点,先走传统路径,再凭借苹果强大的软件优势超越其他车企。

最终苹果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先造车模式。

这样的规划的确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在怎么做上,苹果却出现问题。

由于苹果本身没有造车经验,所以他们就想着复制手机的供应链模式,也就是找代工。一开始时,他们看上就是世界级车企,因为只有世界级车企才能造出他们满意的高端车型。

文章图片17

在询问一圈后,宝马汽车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2014年,有媒体就透露出苹果正在与宝马进行洽谈合作造车的事宜,苹果的造车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机会,派出了数百名的成员与宝马进行洽谈细节问题。

可惜的是,两者洽谈很久,但还是告吹了,原因是因为合作造车的的归属权问题。

文章图片18

这个新闻透露的消息并不多,但是既然是归属权问题,我们大致也能猜出两者的心态。

苹果对供应链一直非常强势,他们对果链具备绝对的掌控权。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们要造的车是革命性产品,如果主动权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还能叫啥革命性产品,所以他们自然希望复制苹果手机的供应链模式,也就是苹果掌握绝对主动权。

文章图片19

而宝马的观点肯定就是相反的,苹果再厉害,在造车这件事上也是个弟弟,他们作为世界级的车企,怎么可能甘心做苹果的代工厂呢?

于是宝马只能拒绝与苹果的合作。

在这之后,苹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厂家。

2016年,德国商报又爆料出苹果向奔驰提出合作请求,两家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谈判后,奔驰果断拒绝了合作,原因是担心和苹果合作对供应链的要求太过苛刻,会沦为苹果的打工仔。

文章图片20

说白了,苹果的供应链模式过于霸道,又想要颠覆现有的汽车技术,其他的一线级车企要么害怕培养对手,要么根本就不鸟它们。

因此,苹果泰坦计划在第一步就遭遇了巨大的阻碍,而且是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找普通车企合作,但是那样的话,就会降低对汽车的品质,从而影响他们对于高端汽车的定位。

这个立誓要颠覆电动车的计划还没开始出发就抛锚了。

2016年,苹果造车项目的负责人扎德斯基辞职,接替他的是曼斯菲尔德(Mansfield),他也是苹果的高级技术副总裁。

文章图片21

不过他更倾向于“先软件再硬件”的模式,认为苹果应该应该集中自己软件上优势,开发自动驾驶系统,而不是去做更不擅长的事情。

此后苹果公司将泰坦计划的目标砍了一半,不再执着于造车,而是将重心转到自动驾驶上。

但是想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难度也很大,尤其是刚开始的2年,几乎步履维艰。

以2018年为例,苹果在加州进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只有不到8万英里,远低于谷歌的1000万英里,在所有的测试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并且根本无法做到所谓的全自动驾驶,尤其是复杂的十字路口,几乎每分钟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文章图片22

除此之外,苹果在自动驾驶过程中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毛病。

比如他们用的汽车是其他厂家的,与自研的自动驾驶并不契合。

还有数据存储问题。

根据统计,自动驾驶汽车每测试1公里里程,就会产生1GB到5GB的数据,这些数据比较敏感,一般是存在到苹果的云服务器中。

而苹果为了加快进度,同时安排了几辆车进行测试是常态,也就说它们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

文章图片23

但是由于苹果在云服务器上的投入并不高,所以不足以支撑起这些数据。

总之苹果在转向软件为主的初期,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恰好此时苹果遭受了内忧外患的困境,2018年,苹果销量突然陷入停滞。

而华为手机不仅以30%的增长率迅速冲上世界前三,只差一步就可以超越苹果,它们的高端机还在不断侵占苹果的市场份额,让苹果感到非常的惶恐。

文章图片24

除此之外,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model 3每周产量疯狂飙升到5000辆,成为该车型的销冠。

面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困境时,苹果内部也急眼了,他们对于造车项目产生了怀疑,尤其是自动驾驶的进度让很多苹果高管相当不满意。

他们希望造车团队能改变现状,尽快研发出成果。

于是在2018年后,苹果再次瞄准特斯拉,将他们的工程副总费劳德(Doug Field)挖了过来担任苹果造车的负责人,而他已经是苹果造车团队的第三任负责人了。

费劳德是特斯拉首席工程师之一,不仅参与了model 3的设计工作,还帮助model 3实现了量产。

苹果公司将他挖过来,就是帮助苹果汽车尽快实现量产。

文章图片25

但是由于泰坦计划的失败,他们虽然想重启造车计划,不过由于目标再次缩小,不仅放弃自己造车,而且避开竞争激烈的小车,选择了先布局大巴车,希望通过积累经验,再实现造车梦想。

2018年,苹果与大众达成协议,他们可以将大众旗下的新款面包车(T6 Transporter)改装成为苹果公司班车,然后再测试无人自动驾驶功能。

文章图片26

然而即便把目标放低这么多,可苹果依旧失败了,他们的研发进度一直无法令人满意,还浪费了苹果造车团队大量精力。

在经历一段的痛苦期后,这个项目的合作也不了了之了。

这下连苹果内部对造车项目也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大部分人认为苹果造车就是个笑话,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甚至连明确的目标都没有。

在内外动荡之下,苹果造车团队也急了。

文章图片27

2021年他们非常着急的重启造车项目,开始了广撒网的模式,一边继续找其他车企合作,不再执着于一线品牌,而是降低标准,将合作目标定在韩国现代、本田等企业。

然后另一边自己构建产业链,找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希望他们为苹果汽车单独开辟一套生产线。

说白了,苹果依旧想要当供应链的老大,不管是对韩国现代,还是中国的电池企业,他们都没有放弃主导权的意思。

文章图片28

然而,事实证明苹果在手机上或许能压榨其他企业,但是在汽车上根本就行不通,中国两家企业很果断拒绝了苹果,其他的车企也差不多,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含糊其辞想要争取更多的利益。

其实也不能怪中国电池企业,宁王和比亚迪的电池都供不应求,还用得着给你打工,当你苹果的马仔吗?

总之苹果抱得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失望越大,造车的团队的混乱就越大,团队的负责人又发生了多次变更,员工要么流失,就连苹果汽车13名高管中,都有7名宣布离职,甚至传出来苹果解散造车团队的新闻。

文章图片29

2022年,苹果终于接受现实,完全放弃当初泰坦计划的目标,将自动驾驶的目标从L5级别降到了L2级别,保持与其他车企一致,然后外观设计也不再追求高大上的科幻感,而是加了方向盘和脚踏的普通汽车。

说的残酷点,就是苹果被迫承认他们已经不再是一家有创造力的公司,不再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也无法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

那么苹果造车项目还能成功吗?

答案当然可以了,因为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章图片30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目标不切实际,他们既要革电动车的命,还要找世界级汽车合作,这不就是打了他们的一巴掌,还告诉他们我打你,你不能还手吗?

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华为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在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后,一直遭到国内汽车巨头的排斥,于是他们找到了小康汽车进行合作,最终造出了具有华为基因的问界汽车。

而苹果完全可以学习华为,不要试图凌驾于车企之上,同时放弃和欧美车企合作的念头,找中国车企和供应链合作。

文章图片31

在我看来,中国才是苹果造车最大的希望。

因为中国已经在电动车产业链上占据绝对的主导权,没有了中国供应商支持,苹果照样得歇。#在头条看见彼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