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曾说: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人生短短数十载,很多人某日蓦然回首之际,顿感时光飞逝,心有戚戚然时,或许会回想起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一条轨迹,说到底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习惯、行为和生活习惯所铺陈的。 曾经有一位读者写信给周国平,问道: “如何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周国平只简单回了四个字:管理习惯。 显然,一个人只有学会培养好几个好习惯,然后一直坚持,一直升华,当保持了这么一种稳定的输出时,自然也就可以收获到一些预料不到的成果。 ![]() 培养认知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时,颇有同感地说: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带来的利息。 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深以为然,好的习惯,慢慢坚持下去,纵使一开始看不到任何好处。 但是,时间拉长,它的效益就出来了,作用就呈现出来了。 凡事都有它的萌芽、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在萌芽阶段因为看不到疗效就急着放弃,那你的人生只有出局。 培养一种高级的认知习惯,每天精进自己的认知思维,刷新自己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地触摸到更大面积的新事物、新思维、新观念。 如此,才能提升认知,增强能力,大开眼界。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的概念: 其中大概意思是,一个人认知,往往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认知、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一种系统的、复杂的观念。 以至于面对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习惯地用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 由此可见,思维不同,认知能力不对等的人,则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风格,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就很不同。 布兰登曾说: “和那些自我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会感觉最舒服自在,最有在家的感觉。” 认知能力相等的人,能聊到一起,认知能力强大的人,则能活得更为强大和自得。 所以,培养自己的认知习惯,正视自己的无知,消除固有的偏见,提升自己,成长自己。 ![]()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习惯,才能成就好的未来。 一个人若是具备良好的习惯,则往往会主动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未来充满希望。 正如童话大王郑渊洁说: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 所以,将希望留给自己,不断地培养好的习惯,才会滋生出动力来改变自己,改良行为,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成果。 余华说: “生命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显然,一个人要想活出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得注重自身的感受,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这样,我们才能走在正确的成长之路上,然后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 《黑天鹅》里有这样一句话: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来培养一些良好的行为,行为的践行,会延伸出一种结果。 而这种结果,毫无疑问,是由本身的行为导致的。 ![]() 管好自己的人生习惯 时光易逝,生活无常,好的习惯,可以助你降低一些生存上的风险。 富兰克林曾经在书中写道: “我必须将那些坏习惯打破,然后建立起好习惯,这样我才能始终如一地做正确的事。” 显然,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则意味着自身就可以做到一些正确的事。 正确的事情做多了,人生才能走上更大的舞台里,肆意地呈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乔布斯说过这么一句话: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养成习惯; 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 习惯的力量,在于积少成多的能量。 能量的魅力,在于在平常的日子里,可以给到自己更多的观察、思考、感悟和觉醒。 这些良好的人生习惯,就像是一艘稳固的船,在强风的衬托下,潇洒自在地起航。 正如荀子所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习惯,看似没必要,也没作用,可假以时日,力量无穷。 可以说,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而坏的习惯,足以毁掉一个人。 因此,培养好的习惯,管好自己,提升认知能力,管住自己的言行,一步一个脚印,向阳而生,终会看到属于你的人生风景。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