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后一定要照做的“健脾方”,清理身体瘀堵,找回健康脾胃!

 F2967527 2023-01-30 发布于北京

经历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假期」,大家是不是把过去这一年想吃却没有吃到的美食,通通吃了个遍呢?

不过嘴巴爽了,肠胃却“累坏了”: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便秘痔疮……各种肠胃问题接踵而来。那么,节后要如何调节肠胃、解腻清肠呢

图片

图片

假期“海吃”,最伤脾胃

《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思是说,吃得太多太杂,身体上出现不适,时间一长,就容易伤到脾。

“多吃少动”必定是春节假期里的标配,大小饭局,再加上各式零食,都在无意中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胃肠道一直加班加点,即便如此,仍会有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被迫“积”了下来

这些积滞长时间没有被清理掉,我们的脾要分出更多能量去运化、吸收它,反而会让自己的运化能力减弱,慢慢的脾和胃也就都伤到了。

因此春节假期后,我们首要的养生重点就是,消除积滞,恢复脾胃功能

图片

图片

调整饮食,改善脾胃状态

在假期我们摄取了比平日多得多的糖分、油脂和香料等,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症状;

加之,假期生活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随之而来。

所以在节后应尽快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平衡膳食,调节脾胃功能,迅速恢复精力节后调理脾胃的两个关键——

01 | 调整日常起居

  • 调整三餐时间,定时定量,避免熬夜及夜宵;
  • 早睡早起,起居有度,不熬夜,以唤醒体内阳气生发;
  • 减轻工作压力,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
  • 适当运动,使体内气血平稳运行,以助脾胃功能的恢复。

图片

02 | 给脾胃减负

  • 以清淡为主,避免大鱼大肉,肥甘厚腻及辛辣之物;

  • 减少外出就餐,戒掉薯片、饼干、糖果等年货零食;

  • 主食可换成玉米、燕麦等粗粮,或山药、红薯等薯类;

  •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芹菜、西兰花等;

  • 多吃黄色食物有助于养护脾胃,如小米、南瓜、玉米等;

  • 腹胀,消化不良的用陈皮、鸡内金、山楂等泡水代茶饮。

图片


对于很多人来说,节后的这一周,不仅要收心,还要收胃,适当地健脾化湿去油腻。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具有消食导滞作用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节后食用有助于调理肠胃,理气消滞

【山楂】属中医的消食导滞药之一。可化解油腻肉食积滞,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1

山楂麦芽茶

食材:山楂15克,麦芽20克,白糖5克。

做法

1、把山楂洗净,去核,切片,麦芽洗净;

2、把山楂、麦芽放入砂锅,加水200毫升;

3、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麦芽其功效擅长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与山楂合用,可用于缓解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等症状。

【萝卜】在中医里叫莱菔(lái fú),能醒脾气、下气消食、除痰、润肺止咳。名医李时珍对白萝卜极力推崇,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2

白萝卜汁

做法:选一根500克左右的大白萝卜,洗净削皮,切成丁,再加入几片生姜以平萝卜的寒气,放入榨汁机打成汁,再兑入适量蜂蜜搅匀即可。

功效:春节期间动得少、吃得多,补得太过,脾胃瘀积,容易加重痰湿、湿热。白萝卜能调畅中焦气机,消痰、清热,还身体一个清净。

【荸荠】又名马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

3

海蜇荸荠汤

食材:海蜇头(也可用海蜇皮代替)、荸荠各60克,盐、葱花适量。

做法

1.先将荸荠去皮洗净,切成厚片;海蜇头冷水浸泡12小时,漂洗去泥沙。

2.将泡好的海蜇头倒入沸水中快速焯水,捞起后直接放入冷水清洗干净,再切丝备用。

3.锅中放入荸荠片,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加入海蜇。

4.小火煨煮15分钟,出锅前加入适量盐、葱花调味即可。

功效:可缓解胃胀不适、消化不良、咳嗽多痰、咽干喉痛等症状;但脾胃虚寒者、经期慎食。

图片

3管齐下,找回健康脾胃

除了饮食上的调整,我们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等方式进行脾胃调理

一方面,是从外力的角度,帮助脾胃加速运动,推动积食尽快排除;

另一方面,也是缓解积食后,身体上不舒服、小肚子胀气的情况,帮助胃肠道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图片

01 | 坚持摩腹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的生活中,大家在吃完饭后(一般推荐饭后30分钟),都可以尝试着推一下我们腹部和两肋的位置,这是古人很推崇的消食办法,可以缓解小肚子胀气的情况。

具体操作:双手从心口处往下按摩到腹部的位置,来回15-20次左右,再把双手放在两肋处,从上往下按擦。

可以让我们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顺顺当当的被身体消化掉,身子也会通畅舒适很多~

同时,大家非常熟悉的「仙人揉腹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通调二便,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堆积,防止节后“胖三斤”。

图片

点击上方图片,马上开启学习↑↑↑

02 | 推脾经/按胃经

当我们把脾经和胃经这两个经络推顺,气血运行也就更加畅通了,身体积累的湿浊垃圾也就可以更顺利地排出,有助于改善中焦脾胃的功能。

按胃经:早7点-9点,是胃经当令,建议早餐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又比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于此时段点按天枢足三里丰隆内庭胃经上的穴位。

【想要了解具体的穴位查找视频,可点击上方对应的穴位名称,即可查看哦~】

推脾经:早9点-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之时,此时可取坐位,张开手掌用掌根或握空拳用指节,从【三阴交穴】沿小腿内侧推向【阴陵泉穴】。推的过程中,两边脾经都要推,每边推3-5分钟。

图片

如果发现痛点或者有疙瘩的皮下阻塞,就表示该部位有瘀堵,要多揉按或敲打这些地方,加强刺激以通经散瘀。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闲暇时,多做做「拍八虚」中的敲打两侧腹股沟”,因为此处同时有脾经和胃经通过,拍打可以畅通脾经气血运行,健脾养胃

图片

点击上方图片,马上开启学习↑↑↑

03 | 艾灸养脾

人体上的阴陵泉、足三里、公孙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开关”,经常艾灸能够调补脾胃、益气养血

  •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艾灸阴陵泉穴,既可补益脾气、运化利湿,又可清泻脾胃积热

  • 足三里:是长寿大穴,也是健脾要穴,《外台秘要》有言:“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后天之气就是脾胃之气,艾灸足三里对脾胃能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可以连通脾和胃,艾灸这个穴位,相当于调两条经络,可以疏导全身气血、改善脾胃不和的情况。

【想要了解具体的穴位查找视频,可点击上方对应的穴位名称,即可查看哦~】

图片

《严氏济生方》说“善摄生者,谨于和调”,节日里的欢乐的氛围慢慢消散,生活也终要回归平常,而我们也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身体。

吃得多了些,就多运动些,把多余的食物消化出去,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