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刘雁辉 2019-03-02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蔻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本病治疗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为指导原则,主以健脾和胃,不可过用补益或单纯消导。炒白术补气健脾为君药,砂仁,白蔻仁芳香醒脾温中行气为臣药,助炒白术健脾,使脾能运化;焦山楂,炒麦芽,生鸡内金消食健胃为佐药,可助炒白术健脾运化水谷。全方共奏健脾温中行气,消食健胃之功。这样脾气健旺,胃纳增强,食欲增强,这样食之有味,气血生化有源。
【专利说明】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特别涉及一种贴敷于脾俞(双侧)、胃俞(双侧)、神闕穴处的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小儿厌食症(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又称消化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以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甚至拒食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广6岁儿童,尤以城市小儿更为常见,独生子女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可使症状加重。临床上,常有家长自诉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厌食症”呢?其实,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诊断为“厌食症”,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宝宝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肝炎、肺结核),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此时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应该会改善;真正意义上的厌食症必须是排除小儿患有感冒、内科慢性疾病或消化道疾病等生理性病变之后,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0003]小儿厌食症的病因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漫进滋补,久之脾胃生化机能失常。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症状。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本病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疾病小儿营养不良,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如果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一热能不足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
[0004]依据我国的中医理论,小儿厌食症属于中医的“纳呆”,“厌食”范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脾气健旺,胃纳有司,饥饱有常,气血生化有源。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器娇嫩,小儿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长期偏食或饥饱无度伤及于脾胃,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而产生不思饮食,食而无味的厌食症。本病治疗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为指导原则,主以健脾和胃,不可过用补益或单纯消导。
[0005]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症一般都是采用内服的药物进行治疗,内服西药种类很多,但大部分不仅价格偏贵而且效果大都不明显、不能根治、副作用大,长期使用甚至会损害健康;而现有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大都为内服药,有一部分口感较好的中成药,例如健胃消食片,大都只是起到开胃以及帮助消化的作用,治标不治本,而治本的中药,大都口感欠佳,例如专利号为200710068406.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其组分有:神曲21 - 29份,焦山植18 - 26份,麦芽15 - 25份,鸡内金20 - 27份,葛根15 — 20份,干姜12 — 16份,金银花14 一 19份,黄茂15- 20份,炒积壳10 — 13份,制备方法:将神曲用水蒸边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剩余8种药材合并,加水煎煮2-3次,每次25-35分钟,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稠膏,放至室温,用乙醇沉淀,所得浓缩液与神曲挥发油混合,加入白糖和淀粉,混合均匀,减压干燥,包装,灭菌,封口,即制得。该药物不但组分复杂,用药量多且制备方法复杂。该药物为内服药,小儿本身就厌食,就更不愿意口服药物,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患儿往往不配合,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0006]现在也有一些通过外敷来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例如专利号为为201210047599.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膏,由生桅子25-35克,山楂25-35克,槟榔25-35克,生杏仁25-35克,冰片8_12克和氮酮制成,其中,将生桅子、山楂、槟榔和生杏仁烘干混合研碎,过80-120目筛成细粉A,再将冰片研碎,过80-120目筛成细粉B,将细粉A和细粉B混匀成药末,再加入氮酮将药末均匀调拌成药膏,团成球状的丸剂,每丸由15-20g药末加入2.5-3g氮酮制成。该药物中透皮促渗剂使用的是氮酮,它用于正常皮肤时低毒低刺激,它还能够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使用药量减少。但是它用于破损皮肤处会产生明显的刺激。小儿在敷用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中其他的组分产生刺激,进而抓饶,可能会导致敷药处皮肤破损,在加上氮酮的作用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产生过敏等反应。而且该药物制备方法较复杂,氮酮和药物直接混合后备用,不但难于保存,而且可保存的时间短。
[0007]专利号为200810190917.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外用配方,其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炒麦芽8-10、焦山碴10-15、炒神曲8-12、炒内金5-10、炒莱服子7-12、白面9-14。余为蒸馏水。制备方法:将炒麦芽、焦山碴、炒神曲、炒内、炒莱服子磨成粉状,加入白面和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每次在患儿临睡前敷于脐处。该药品组分中并无促进皮肤吸收药物的成分,所以该药品使用剂量大。由于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该药物贴于肚脐处来能够起到治疗作用,而身体其他能够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皮肤较厚,若将此药贴敷于其他穴位处,疗效会差。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配方简单、用药量少、便于制备保存与使用、易于渗透与吸收、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免于打针吃药的穴位贴敷中药。
[000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蘧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
[0010]以上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根据质量份数,称取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蘧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2)、将上述称量好的组分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子,得到符合要求的粉末;
(3 )、将上述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0011]以上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取药品粉末置于干净容器中,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后,制作成2cmX 2cm的药饼,备用。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据我国的中医理论,小儿厌食症属于中医的“纳呆”,“厌食”范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脾气健旺,胃纳有司,饥饱有常,气血生化有源。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器娇嫩,小儿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长期偏食或饥饱无度伤及于脾胃,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而产生不思饮食,食而无味的厌食症。
[0013]本病治疗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为指导原则,主以健脾和胃,不可过用补益或单纯消导。方中白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本草汇言》:“白术,乃赋值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白术经过土炒或麸炒补胃健脾之力更强。
[0014]砂仁性辛、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行气芳香醒脾的作用。《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消化水谷,温暖脾胃。”现代药理研究砂仁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白豆蘧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醒脾的作用。《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反胃,消谷下气。”现在药理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及右旋樟脑。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0015]山楂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现代药理研究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食肉食易被消化。
[0016]麦芽性甘平,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的作用。《本草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维生素B、麦芽糖、葡萄糖、磷脂及微量大麦芽碱等。它所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的作用。
[0017]鸡内金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健胃的作用。《本草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以及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口服鸡内金粉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生鸡内金比炒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好。
[0018]炒白术补气健脾为君药,砂仁,白蘧仁芳香醒脾温中行气为臣药,助炒白术健脾,使脾能运化;焦山楂,炒麦芽,生鸡内金消食健胃为佐药,可助炒白术健脾运化水谷。全方共奏健脾温中行气,消食健胃之功。这样脾气健旺,胃纳增强,食欲增强,这样食之有味,气血生化有源。
[0019]小儿本身厌食更不愿意口服药物。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轻灵,穴位贴敷作用迅速,对皮肤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最多。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穴位贴敷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贴在所选穴位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脾俞(双侧)、胃俞(双侧)为脾胃的背俞穴。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纳呆,食不化,腹胀,泄泻。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纳呆。神闕穴位于肚脐,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多个穴位相互配合用药,能够多管齐下,缩短疗程周期,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20]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蘧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
[0021]以上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质量份数,称取炒白术30g、砂仁20g、白豆蘧20g、焦山楂10g、炒麦芽观、生鸡内金Ig ;
(2)、将上述称量好的组分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子,得到符合要求的粉末;
(3 )、将上述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0022]以上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取药品粉末置于干净容器中,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后,制作成2cmX 2cm的药饼,备用。
[0023]让待治疗患儿取坐位取穴,局部消毒,将制好的药饼贴到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和神闕穴,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 —12小时。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7天一疗程。
[0024]将临床排除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
等厌食症的原因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实验组年龄2— 6岁,对照组
年龄2— 6岁。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两组情况
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使用敷脐中药,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酶一次一袋一
天两次。7天为一疗程:统计学t检验。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蘧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质量份数,称取炒白术3份、砂仁2份、白豆蘧2份、焦山楂1份、炒麦芽1份、生鸡内金1份; (2)、将上述称量好的组分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子,得到符合要求的粉末; (3 )、将上述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穴位贴敷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取药品粉末 置于干净容器中,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后,制作成2cmX2cm的药饼,备用。
【文档编号】A61K35/37GK103623327SQ20131050716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邵秀英, 贾晓, 宋金芳, 张倩, 贾琳 申请人: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