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泛舟】俞思义︱学习诗词偶得(二十三)

 陈晓春 2023-01-30 发布于江苏






学习诗词偶得(二十三)

作者:俞思义



如果内容需要,应该允许“犯孤平”

唐朝以后的诗人写近体诗,的确经常遵循一些规则。比如不得失粘、失对、失替等等,但是他们有时也率性而为,只顾内容需要而突破格律。就拿孤平来说吧。如果除了韵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那么仄仄仄平平句式就是天然的孤平。因此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里规定了句式: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王力说:孤平是诗家的大忌。王力还在《诗词格律概要》里指出:“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为了支持这一说法,王力把有孤平的诗统统说成古风。其实很多诗明明是近体,这种假设的前提显然是错误的。

只限定平脚尾的句子,不限定仄脚尾的句子,这种有选择性的规定,也是很不科学的。即使这样,在唐诗中出现孤平的例句时有出现。“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就被发现有40多首“孤平”的格律诗。

1. 唐·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孤平:悬

2. 唐杜甫《春水生二绝》: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孤平:高

3. 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孤平:吞

4. 唐·杜甫《覃山人隐居》: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孤平:人

5. 唐·杜甫-五言排律《奉汉中王手札》:峡险通舟过,水长注海奔。…。-孤平:长

6. 唐·杜甫《玩月呈汉中王》: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孤平:深

7. 唐·杜甫《闻高常侍亡(忠州作)》: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孤平:令。

8. 唐·杜甫《独坐二首》: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孤平:门

除了杜甫,还有不少著名诗人也有孤平诗句。

9.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孤平:心

10. 唐·李白《襄阳曲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孤平:看

11.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孤平:朝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孤平:车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孤平:明

12 唐·李白《口号》: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孤平:临

13.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孤平:关

14. 唐·王维《辋川集文杏馆》: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孤平:知

15. 唐·崔曙《对雨送郑陵》: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孤平:心

16. 唐·岑参《寄韩樽》: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孤平:来

17. 唐·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孤平:闲

18. 唐·钱起《蓝田溪杂咏》坐来石上云,乍谓壶中起。--孤平:来

19. 唐·刘叉《嘲荆卿》: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孤平:恩

20. 唐·元稹《直台》: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孤平:惊

21. 唐·白居易《有感》: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孤平:弦

22. 唐·李商隐《柳枝五首》: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孤平:枝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孤平:屏

23. 唐·贾岛《宿悬泉驿》: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孤平:行

24. 唐·刘洞《石城怀古》: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孤平:城

25. 唐·白居易《喜晴联句》: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孤平:于

26. 唐·晁采《子夜歌十八首》: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孤平:杯

27. 唐·杜光庭《富贵曲》: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孤平:知

28. 唐·春台仙《游春台诗》:玉幢亘碧虚,此乃真人居。--孤平:幢

29. 洛川仙女《答张郁歌》:彩云入帝乡,白鹤又回翔。--孤平:云

30. 唐·李颀《野老曝背》: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孤平:翁

31. 唐·戴叔伦《谷城逢杨评事》: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孤平:陵

32. 唐·孟郊《济源寒食》: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孤平:春

33. 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孤平:枝

34. 唐·白居易《嘉陵夜有怀二首》: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孤平:寒

35. 唐·白居易:《夜坐》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孤平:时

36. 唐·白居易《欢喜二偈》:眼暗头旋耳重听,唯馀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孤平:名

37.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孤平:成

38. 唐·刘言史《弼公院问病》:一头细发两分丝,卧见芭蕉白露滋。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孤平:生

39. 唐·杜牧《寄远》: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孤平:声

40. 唐·韩偓《自负》: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孤平:仙

41. 唐·杨莱儿《答小子弟诗》:黄口小儿口莫凭,逡巡看取第三名。孝廉持水添瓶子,莫向街头乱碗鸣。--孤平:儿

42. 唐·皎然《送胜云小师》:昨日雪山记尔名,吾今坐石已三生。少年道性易流动,莫遣秋风入别情。--孤平:山

43. 唐·吕岩《绝句》: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孤平:云

44. 唐·李浩《大丹诗四首》:混沌未分我独存,包含四象立乾坤。还丹须向此中觅,得此方为至妙门。--孤平:分

45. 唐·王昌龄《上马当山神》: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孤平:王

46. 唐·李衍《幸秦川上梓潼山》:乔岩簇冷烟,幽径上寒天。下瞰峨眉岭,上窥华岳巅。驱驰非取乐,按幸为忧边。此去如登陟,歌楼路几千。--孤平:华

47. 唐·王勃《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柏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孤平:遑

48. 唐·李峤《绫》:金缕通秦国,为裘指魏君。落花遥写雾,飞鹤近图云。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何当画秦女,烟际坐氤氲。--孤平:根

49. 唐·徐彦伯《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孤平:家

50. 唐·赵冬曦《答张燕公翻著葛巾见呈之作》:美酒值芳春,醒余气益真,降欢时倒履,乘兴偶翻巾。徐榻思方建,左车理自均。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孤平:车

51. 唐王维《偶然作六首》: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孤平:来

52. 唐·刘长卿《送友人西上》:羁心不自解,有别会沾衣。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十年经转战,几处便芳菲。想见函关路,行人去亦稀。--孤平:陵

53. 唐·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孤平:家

54. 唐·李白《南阳送客》: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孤平:心

55. 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孤平:行

56. 唐·李白《平虏将军妻》: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君心自有悦,妾宠岂能专。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孤平:门

57.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孤平:然

58. 唐·李白《金陵新亭》: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孤平:忧

59. 唐·韦应物《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孤平:时

60. 唐·韦应物《郡中西斋》: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寒花独经雨,山禽时到州。清觞养真气,玉书示道流。岂将符守恋,幸已栖心幽。--孤平:书

61. 唐·岑参《澧头送蒋侯》: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饮酒溪雨过,弹棋山月低。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孤平:家

62. 唐·高適《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孤平:多

63. 唐·钱起《静夜酬通上人问疾》:东林生早凉,高枕远公房。大士看心后,中宵清漏长。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何事沈疴久,舍毫问药王。--孤平:毫

64. 唐·戎昱《江上柳送人》: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孤平:君

65.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孤平:关

66. 张籍《早春闲游》: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从来闲坐惯,渐觉出门难。树影新犹薄,池光晚尚寒。遥闻有花发,骑马暂行看。--孤平:宜

67. 唐·姚合《霁后登楼》:高楼初霁后,远望思无穷。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碧池舒暖景,弱柳亸和风。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孤平:吟

68. 唐·贾岛《送李溟谒宥州李权使君》:英雄典宥州,迢递苦吟游。风宿骊山下,月斜灞水流。去时初落叶,回日定非秋。太守携才子,看鹏百尺楼。--孤平:斜

69. 唐·贾岛《寄乔侍郎》:大宁犹未到,曾渡北浮桥。晓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条。差池不相见,怅望至今朝。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孤平:擎

70. 唐·裴说《冬日后作》寂寞掩荆扉,昏昏坐欲痴。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孤平:根

71. 唐·姚合《送文著上人游越》:水石随缘岂计程,东吴相遇别西京。夜禅月下袈裟湿,晓上山巅锡杖鸣。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越中多有前朝寺,处处铁钟石磬声。孤平:钟

72. 杨发《南野逢田客》: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未饥逢饲妻。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生时自乐死由命,万事在天管不迷。孤平:天

73. 唐·许浑《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孤平:灯

74. 唐·刘沧《下第后怀旧居》:几到青门未立名,芳时多负故乡情。雨余秦苑绿芜合,春尽灞原白发生。每见山泉长属意,终期身事在归耕。苹花覆水曲溪暮,独坐钓舟歌月明。孤平:原

75. 唐·徐夤《谢主人惠绿酒白鱼》:早起雀声送喜频,白鱼芳酒寄来珍。馨香乍揭春风瓮,拨剌初辞夜雨津。樽阔最宜澄桂液,网疏殊未损霜鳞。不曾垂钓兼亲酝,堪愧金台醉饱身。孤平:声

76. 唐·陈季卿《江亭晚望题书斋》: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孤平:随

77、 李商隐七绝 《燕台诗四首·秋》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三平)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孤平:怜。

78、白居易一首《喜晴联句》:“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仄平仄仄平)。气收云雾变,声乐鸟乌知。”孤平:于。

一三五不论,所以第一字虽平声,下列各句仍算孤平。其实一三五不论是指通常情况下,一三五平仄不限。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可是如果“仄平平仄平”在第三字补了一平声就不算孤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可是在第五字用一平声就不是孤平了。那第一字用了平声为什么还算孤平?.这时为什么不说一三五不论了?其实诗人第一字补用平声的诗句照用。

唐·陈季卿《江亭晚望题书斋》乡里半随逝水流(平仄仄平仄仄平——以下几句均如此)。

唐·刘沧《下第后怀旧居》春尽灞原白发生。 唐·许浑《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寒殿一灯夜更高

唐·吕岩《绝句》: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唐·李浩《大丹诗四首》:混沌未分我独存。

唐·杨莱儿《答小子弟诗》:黄口小儿口莫凭。

唐·杜牧《寄远》: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唐·韩偓《自负》:曾被谪仙痛咬来。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蚕老茧成不庇身。

唐·白居易:《夜》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唐·罗隐七律 《钱唐见芮逢》醉思把箸欹歌席,狂忆判身入酒船。

唐·许浑七律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所谓孤平律诗之忌,基本上都是明清后一些人作诗技巧。至于说“两仄夹一平”也叫孤平,更没有道理。“平平仄仄仄平仄”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等是合乎格律的常见拗句(请见《常见拗句一》)。在解放思想的今天,不必作茧自缚。如果内容需要,当以意为先,完全可以允许孤平存在。

END

作者简介

俞思义,1933年生,在中学教学语文21年,在高等院校教学普通逻辑等2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退休。

我的昵称是集义所生。六岁时读私塾,先生为我起了“集生”为“字”。这个“字”源于《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浩然之气必须积善,做任何事都要合乎义才能生成,而不只是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取得的。我用“集义所生”作为昵称,也是一种纪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