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做人是两码事吗?很多人读书汗牛充栋却依然平庸无法彻悟是为何?王阳明先生道,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

 读原著 2023-01-30 发布于四川
  从前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有少数老师会跟学生们讲:“做人比读书重要,学做人比学知识重要。”当时听时心里不由得会对这类老师生出一种钦佩之情,觉得急功近利的应试体制下,居然还有没被腐蚀的执教者,真是一件稀罕事儿。 
   明一些理后,再往回看,这样的老师虽然比一般老师看得开些,但往本质上说,他们依旧不能算是从体制中跳脱出来了,他们口中所谓的“做人”其实也不过是要学生做那种循规蹈矩,听话的人,而非启发学生去尽其真性,做一个德信充足,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人。进一步讲,他们根本看不到,读书和做人,学知识和学做人,其实是一不是二,万事一分为二必定缥缈虚无。
     读书,学知识,也只是个事,做人只不过要学会在具体的事上存天理,尽己性,明明德罢了,毕竟,事即道,道即事。孟子一言以蔽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读书学习的本质只不过是要学会在具体的事上去存养本性,找回放失的本心,本心放失了,学什么都学不出明堂,学到极致也只是学成个知识机器,一生茫荡,根本无法明德启慧,迸发出大的创造力。反过来讲,为学抓住了本原,能从本原上用力,明德自昭,本性日明,渐渐盈科而进,自然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无事不成。王阳明先生即道,“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打个比方,现在的学生读书不是向着尽心尽性,成德成圣的远虑方向走,以此就有为了考试,成绩,文凭,工作,小利,虚荣,空名这些永无止境的近忧,这种近忧几乎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活得扭曲,分裂,即使没有事的时候,其本心也是被私欲所奴役,放失不能归根。以此,他们常常灵性缺失,眼里无光,焦灼,不安,一生恓恓惶惶,六神无主。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最后依旧平庸,不能彻悟,明理,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抓住生命之根,从没有在事上尽天理,在尽心知性上用功,只一味的专注于枝叶装饰,王阳明先生对此即道——
    “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