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非闇谈从临摹中学到的花鸟画

 戈壁的红柳 2023-01-30 发布于北京

于非闇先生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笔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众家之长,得百家之法。他学画从南宋赵子固、明代陈老莲入手,于北宋赵佶处收获尤多,他笔下的花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画面气格富贵典雅,颇有宋徽宗画作的神韵。于非闇先生十分重视临摹在绘画中的作用,他认为临摹是追寻绘画风格,完善绘画水平,提高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他对临摹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为他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文节选自于非闇《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

文 / 于非闇

在这里包括我初期学画时的临摹,对实物进行写生时的临摹,对赵佶花鸟画的临摹三个部分。


甲 期学画白描我初期(公元1935年)学画是从白描入手,用“六吉料半”生纸,“小红毛”画笔,学画水仙、竹子。那时,尚没有想到对水仙、竹子写生,只觉得南宋赵子固画的水仙、晚明陈老莲画的竹子好,我特别喜欢。我就用柳炭按照赵子固、陈老莲的画把它朽在纸上,再用焦墨去白描。赵子固白描水仙是用淡墨晕染的,我也在生纸上画出像赵子固那样的晕染,这是经过许多困苦的练习,才能在生纸上晕染自如的。在生纸上我不但是练习到用淡墨,还可以使用各种颜色,直到最后,我练习的白描勾线和赵、陈二家毫无不似之处。但是偶然看一下真水仙、真竹子,不但我画的不如真的,名家如赵子固、陈老莲他们也一样的不如。水仙的叶是肥厚的,劲挺的,花瓣是柔嫩的,花托和花梗又是那么挺秀有锋棱,这绝不能用同一的线描,就把它各个部分表达出来。竹子的老叶、嫩叶、小枝、包箨等的软硬、厚薄、刚柔等,各有不同,也不是用一种笔法所能描绘下来的。因此,我试对着养成的水仙,活生生的竹子进行写生,在初期,只觉得比按照赵子固、陈老莲的画对临,有了一些变化,还未学会尽量发挥写生白描的作用与功能。

Image

于非闇课徒画稿

Image

于非闇课徒画稿

乙 学习赵佶的花鸟画这一段时期较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自小即听到祖父、父亲讲赵佶的花鸟画是被人喜爱的。我家那时也还有几轴宋代的好画,赵子固画九十三头水仙长卷,也在我家。我很早就知道赵佶的花鸟画是总结唐、五代、北宋的花鸟画而加以发展的。同时,他也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花鸟画风格。赵佶人物画多半都是临古之作,很少新意。独他的花鸟画,一方面汲取遗产上的长处,一方面发挥他独创的新意。他使用勾勒或没骨的画法,着色或用水墨的变幻,都是纯从所画的主题内容出发,因此,他的画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变化多端,时出新意的。我第一次临他的画是现在绘画馆陈列的《祥龙石》画卷,墨笔工细,他把这块石头画得玲珑剔透,层次前后左右到九层之多,就是用科学的透视法来衡量它,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之处。在这里,我所说的“临”,是对着原迹用朽炭画在另纸或绢上,然后按照他的用笔和我的意思把它画出来,这里面我的主观成分比较多,同时,又主观地汲取它的好处(我自认为是它的好处)。这样“临”,有时只一次,有时要到四五次才感到满足。我后面还要说到“摹”,是在原画上铺上一层透明的纸,把原画在透明纸上用墨勾下来,再过到所要画的纸或绢上,然后按照原画把它复原,并不做出旧的样子。赵佶的《御鹰图》大立轴上面有蔡京题的字,我就是这样“摹”下来的。我还做过古人所谓的“背临”,因为原画我只能借看,不许留在我家过夜,持有人只许我看几个钟头,就须交还,我只好把原画放在对面,另用纸比照原画的尺寸,与原画平列在画案上,用朽炭勾出,用力记忆它用墨用色的方法,至于它所画的花和鸟或昆虫,只要了解它们的生活,是比较容易记忆的。如宣和原装赵佶的《五色鹦鹉图》卷一书一画,是一件 “纸白板新”的毫无损伤的好东西。我见到它,前后只看了几个钟头,就被日本人买去了。另一件赵佶的《金英秋禽图》,它是汇合花卉翎毛草虫为一卷,也是赵佶的好东西,放在我家只两天半时间,但我终于把这两卷背临了。《金英秋禽图》也被盗运出国,在反动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进行掠夺与盗运(不只是古代绘画这一样),还有专门贩卖绘画的商人,他们把古代绘画分成“东洋庄”、“西洋庄”来从事贩运。同时,帝国主义者又派来文化特务,从事就地收购。上述的这些赵佶的画,不过是盗运的一例。我为了学习遗产,从商贩手中还看到不少好画,如赵佶的《写生珍禽图》卷,我曾花费了相当的时间与物力,才能拿回家里来对临。这卷是纸本,十二接,每接缝都有赵佶的“双龙玺”,前段有“政和”、“宣和”印,后段较短,已被截去了些,只剩“御书”大印的右边。每一段,有的画一只鸟,有的画两只鸟,有的画花,有的画柏枝,有四段都画了墨竹。所谓赵佶“以焦墨写竹,丛密处微露白道”这一画竹方法的记载,在这卷里却得到了证明。我也用宋纸临了一卷,由这卷看赵佶的瘦金书,只在鸟的嘴爪、竹的枝叶上着眼,就可以看出书与画的密切关联。我在东北博物馆曾复制(这是依样画葫芦纯客观的描写)了赵佶的《瑞鹤图》,他画了北宋汴京的端门和丹阙,在端门上画了二十只白鹤,十八只在飞翔,两只落在端门的鸱尾上。他用石青填出天空,下面衬着红云(祥云),后面也像《祥龙石》、《五色鹦鹉图》那样题了二百多字,用来说明“祥瑞”。但就这幅画的构图来说,确是富丽堂皇人人喜爱的作品。另外我还临过赵佶的《六鹤图》、《栀雀图》等。像已被劫运出国的《腊梅山禽图》轴,像《芙蓉锦鸡图》轴(现在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也都是赵佶好的作品,但我没有临过。

Image

祥龙石 北宋 赵佶

卷 绢本设色 53.8cm×127.5cm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临赵佶《御鹰图》 于非闇

镜心 纸本设色 164cm×80.5cm 1954年

Image

五色鹦鹉图 北宋 赵佶

卷 绢本设色 53.3cm×125.1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Image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卷 绢本设色 51cm×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Image

《芙蓉锦鸡图》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81.5cm×53.6cm 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去年我临过绘画馆收藏的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它画了十只四川的留鸟,十二只草虫,两只龟。用它画的鸟和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来比较,在描写上是同一家法。不过,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的骨法用笔更加老辣活泼。

Image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

卷 绢本设色 41.5cm×70.8cm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临黄筌《写生珍禽图》于非闇

(编辑 | 高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