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不容易有大成就?人生成败的底层逻辑

 北书房2014 2023-01-30 发布于四川

问亲一个问题,你觉得人这一辈子的成就和他的个人能力有绝对的关系吗?宋代有个丞相叫吕蒙正,著有一篇非常有名的《破窑赋》又名《寒窑赋》,其中一句话更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马有千里之程,非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更有人调侃名句:天时、地利、人和若缺了神助,一样也是枉然,就像我们现在流行的,哪有什么英雄的时代,只不过是正好遇上好时代的英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今天的大佬们无不是踩对了时代的红利,做对了趋势才有的今天,难道运气真的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我不是算命先生,更不是完全信命的神棍,所谓命运论,表面看似乎如此,但实际分析,其实一切的一切确实早已注定,但又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掌握了这条规律背后的运作逻辑,才是你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所谓成事在天但谋事在人,又所谓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知道了背后的玄机,你才有机会去实现。不想成为学富五车却怀才不遇的普通人,建议你把本篇看完,你就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绝不是所谓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兵败身亡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帐前侍卫。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楚地投奔汉军,被分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重视。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实际上刘邦是非常缺将军的,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韩信,而不被刘邦所重视,韩信自我估计被刘邦重用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于是也逃走了,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总不能继续过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日子。毕竟自己从项羽那里出走到刘邦这里本就是为了谋求重用,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眼见萧何举荐自己,刘邦都不为所动,看来刘邦比项羽的识人本事也强不到哪里去。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同失去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欢喜,一个韩信至于丞相这样吗?之前怎么跑了十几员将军,却不见萧何去追!萧何自知刘邦有疑,就给刘邦分析韩信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前的十几员将军加一起也不及韩信的一半。刘邦半信半疑,决定封韩信为将军,但萧何却力荐韩信为大将军,若不从,韩信定会再次逃跑,那他就没把握再将其追回。刘邦左思右想最后碍于萧何的面子,答应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举行盛大的仪式。韩信自此才走上了汉军的核心指挥圈层。

实际上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萧何曾向刘邦多次推荐韩信,刘邦却都是无动于衷中呢?实际上作为汉军最高掌控者,刘邦绝非浪得虚名,虽然出身市侩,但刘邦很早就明白投奔贵人名下是那个年代唯一的鲤鱼跳龙门的机会,所以他曾投奔于张耳名下,奈何张耳也属于实力比较小的人物,未能给刘邦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萧何在向他推荐韩信之时,他深刻的明白这小子和当年的自己一样,准备把老刘家当跳板,再加上这小子本在项羽帐下效力,如果有真本事项羽会不用?即便有真本事而项羽不用,于是就跑到我这里来找机会,这不是妥妥的一叛徒吗?岂能重用!

刘邦起于乱世,况且自己已年过半百,也属于有阅历的江湖老龙套,自然深知官场上宁可任人唯亲,也绝不能任人唯贤。其实对于任何初出茅庐的人肯定都会认为大人物应该都是公平的,尤其是这天下运行的规律就应该是有能者居之,但实际上呢,想当初萧何把首领位置让给刘邦,刘邦就明白这当首领的,若成功估计还能有个奔头,若失败就是诛九族的待遇,所以这才是萧何让位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说自己更可能是个背锅侠。尤其走到现在,刘邦越是觉得,作为一个首领,统领十几万人的大军,割据一方的汉中王,整天想到的就是这个位置太香了,难免遭到下属的惦记。

身在高位令人不寒而栗,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有人半夜刺杀他,要谋取他的位置,所以任命自己身边的重臣,他刘邦历来都认为找自己认识的,了解的,知根知底的才是最安全的,至于能力,萧何也不过是曾经的小县令,现如今位居丞相做的也是绰绰有余。

张良说是贵族,也是没落的贵族,根本没过过几天贵族的生活,但毕竟年幼时过得是官宦家的生活,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如今作为军师,汉军入咸阳时张良就高瞻远瞩,力荐他与民秋毫无犯,不要贪恋秦朝财物,尽收民心,这见识胜过真正贵族十倍,所以能力历来不是刘邦看重的用人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治理大地方和治理小地方本身所用的手段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在刘邦看来选用人才,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那就必须任人唯亲,你不选你认识得知根知底的,你晚上敢睡觉吗?所以韩信即使能力再大,刘邦当时也是打心眼里不计划用的,对大局能有什么影响?再厉害能厉害地过张良和萧何?笑话。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火夫,本质上火夫和大款有本质区别吗?都是一个人吗,火夫坐上办公桌一样可以叫老板。但现如今萧何摆出一副非韩信不可的样子,罢了罢了,就给萧何一个人情,也算是萧何落了个人情,等于刘邦自己间接任人唯亲。毕竟刘邦认识萧何,而萧何认识韩信,这不就搭上亲密关系了吗!

什么是任人唯亲?说白了就是任命与自己亲近的人做大官,与之相反的就是任人为疏,也就是任命与自己疏远的人为大官,这在古代位高权重的人看来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无论对方才能有多大,位高者永远考虑的第一因素就是自身的安全,不能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一个陌生人啊,即便陌生人在贤明能干,比起安全来这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任人唯亲如果不行,那就考虑任人为忠,任人为贤从来都不是任命官员的重点。

所以这也是现今大多数能人感觉没有用武之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大公司利益纠葛,要想升迁就必须进圈子分派系选边站,连自己人都不是,人家如何提拔你?又凭什么提拔你?就凭你能力超群?没有平台给你机会,你就是老虎也只能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而现在又流行这样一句话:错把平台资源当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很多公司高管,在企业做大后被猎头公司挖到小公司,看重的是小公司给钱多,分股权,再加上自己原先这家大公司不就是自己带领下做大的吗,成功经验完美复制,不就又是一家大公司吗!结果很多大公司的高管离职加盟各路小公司,但未出两三年小公司全倒闭了,自己竟落得个无人再敢雇佣的境地,到这时才发现,原来大公司的做大做强跟自己的能力竟毫无关系,那是人家董事长战略定的好,自己也只不过搭了个顺风车,于是就飘了。

乾隆年间的和珅更是这方面的能手,和珅从一个小吏平步青云到一品大员,真的是他能力出众加运气好吗?其实也和他深知人情世故会来事有关。比如见乾隆必行大礼,乾隆曾不止一次地说和珅作为一品大员不必次次如此行大礼,但和珅对此的理解确是,受礼之人可以不受礼,但他作为臣子不能不行礼,行礼就是他份内的事情,因为受礼之人有受礼的资格,而让他坐稳位置的也就是眼前这个受礼之人,做人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坐稳自己的位置。

所以韩信拜将并非韩信命好,而是萧何命好,刘邦离不开萧何这位挚友,与韩信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根本没有直接关系。反观现在很多人仗着自己有才,郁郁不得志,喷这个喷那个,但最终也摆脱不了在低谷的困境,多半就是不懂得人情世故,找不到破局机会的原因。

老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别人出身好,抱怨别人会拍马屁,实际上你想想古代的皇上是不是把位子都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连皇帝都不能免俗,何况咱们这些普通人?再看看一直被后世追捧的白手起家的皇帝刘邦,典型的任人唯亲做派,功成封赏时大半都是自己沛县的老乡。

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因迎娶吕雉之妹吕嬃,深得刘邦和吕雉信任。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颇有功勋。鸿门宴时,曾出面营救刘邦。西汉初年,担任大将军、左丞相,封舞阳侯,参与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王信等。

看到了吧,按现在的话说一个屠宰场的老板,就因为是皇帝老婆的妹夫,就官居大将军、左丞相,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颇有功勋。就问你服不服。首先人家是皇亲国戚,所以才有上场的机会,韩信就是喊破嗓子,你觉得刘邦会放在眼里吗?一个屠夫都能屡立战功,韩信和圈子力量究竟谁的威力更大?

韩信被罢官后曾到樊哙家串门,被樊哙热情接待,临出门时嘴碎,竟说出:没想到我也沦落到与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境地。足可见韩信有多瞧不起樊哙,这就是居功自傲的有能力的人对自己的自嘲,即使你再有能力,你也需要面对现实。但韩信的愚蠢就是到死都不明白他不是刘邦的家臣,而是外人。

再有清末名臣曾国藩,要不是年轻时不遗余力地巴结穆彰阿,他是绝不可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的,对于腐朽的清王朝,所谓的送礼,曾国藩甘愿做穆彰阿的门生,与其说是形势所迫,不如说是曾国藩眼光毒辣,穆彰阿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若曾国藩没有穆彰阿的举荐,哪里有见皇帝的机会,就更不可能受到重用。所以穆彰呃是皇上身边的亲近之人,自己若得举荐,才有可能从外臣变为和穆彰一样的家臣。

当年穆彰阿隔三差五就跟皇上说曾国藩有才,曾国藩治军有方,曾国藩是可造之材,但皇上就是不理,直到有一天下朝,皇上对穆彰阿说让曾国藩下午来见朕,曾国藩下午被安排进宫面圣,太监让他在偏房跪着等待,一个时辰之后,太监突然传话,说皇上有事今日就不见你了,回去吧。之后穆彰阿找到传话的太监,要他把曾国藩跪的那个地方周围的东西的细节写下来,曾国藩在穆彰阿那里一直等到晚上,才拿到这些细节的描述,于是穆彰阿要求曾国藩把这些内容背下来。

第二天皇上再次召见曾国藩,并开始盘问曾国藩昨天待得那个屋子里的种种细节,曾国藩一一对答如流,皇上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曾国藩的眼力不凡,进而启用曾国藩。可以说穆彰阿在揣测圣意上确实过人,而曾国藩若没有穆彰阿的提携与引荐,也不可能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之所以写这篇作品,并非是告诉观众老爷要阿谀奉承,要溜须拍马,但至少人要活得明白,很多事情的重点并非是所谓的才子们心里面想的那样,比如古话有:秀才办事,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懂得人情世故,结果造成:事与愿违。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领导,事必躬亲,比员工还卖力地干活,但董事长见了一定大发雷霆,非要把他撤了,因为领导是用来管人的,你都没有搞明白低下员工做出的业绩也是领导的业绩,一个领导怎么能做十个人的活呢?只有指挥手底下的员工干,才可以办到的。

所以越是有能力的人,你的事业反而更可能和你的个人能力无关,而是和你的顾全大局,一眼就看到事物本质,进而做出正确判断有关。比如车间主任再会打螺丝,但他的主要工作却是监督员工打螺丝,而不是和员工一起打螺丝。

所以为什么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不容易有大成就?真的是不懂得事物的运行重点在哪里,因为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工作重点,自然工作效率与成绩都是南辕北辙。即便是你要自己做自媒体,也是一样的道理,确实不用你去巴结人,但你创作的东西就是不接地气,不是目标观众老爷爱看的内容,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不会巴结观众老爷的表现。

比如很多人老是相信什么自己给自己的作品评价,自己给自己的作品点赞,自己给自己的作品完播,自己给自己的作品转发,以及什么时间段发作品推荐率高等,这些所谓的雕虫小技,却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作品观众老爷喜欢吗?或者观众老爷们究竟喜闻乐见什么样的作品你研究过吗?如果没有,那再多的技巧也是白搭,即便是互联网从业者,也要考虑自己的目标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否则就是坚持日更五篇,坚持几年也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

现在是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在自媒体早期还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说,但在现在的存量时代,如果没有功劳,如果作品不够优质,那就意味着也没有苦劳。

所以咱们做任何事情,或直接或间接都是要用到与人相处的知识,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人情练达,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背后隐藏的潜规则,本就是不可绕开的一个事情,切忌社会的真相就是任人唯亲,任人为忠远比任人为贤靠前,皇帝的儿子再才疏学浅,也轮不到才高八斗的外人取而代之,切勿本末倒置,一定要活的清醒,以免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