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老人去王罕岭朝圣的回忆

 镜湖水Y 2023-01-30 发布于浙江

        2017年2月15日  ,一个1934年6月22日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1956年拜佐藤佑豪为师,接受以郑文公碑、曹全碑为中心的书法教育,后拜熊谷恒子、今关修竹为师,接受了关于《古今集》为中心的日文书法教育的日本著名书法家,现任日本书道院副会长、日本樱美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孝德文化协会会长等职的高桥静豪,在朋友兼翻译的王君德先生的陪同下,来到新昌沙溪镇王罕岭右军旧宅朝圣。 

      高桥静豪在日本樱美林大学执教期间,专门研究中国书法,对《兰亭序》的研究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谓日本研究《兰亭序》第一人,王羲之是他最崇敬的书法家。翻译王君德说:“对于王羲之的一切故事高桥先生都十分感兴趣,当我告诉他,王羲之晚年真正归隐之地是新昌沙溪镇王罕岭时,他表示一定要亲自前往。”这位面目清秀,耳聪目明,举止高雅,语调轻柔,犹如一位抱朴含真的道家老人,当他来到王罕岭“右军旧宅保护碑”前,亲切地抚摸着这块碑,激动地说:“我终于来到了与王羲之最近的地方。”

      王羲之晚年为什么会选择归隐崇山峻岭大山深处的王罕岭呢? 高桥问我。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王罕岭所在的金庭山是王氏一世祖桐柏真人王子乔之宫。王羲之信奉五斗米道,辞官誓墓去隐居,在这远离喧哗,临近东海,离天最近的大山深处隐逸修炼,是他修道成仙的必然选择。”他听后,双手合十,连连点头。“佳山秀水,与其任性自然,流连山水,赏心于自然美的道家审美观相合,我终于明白王羲之选择在此隐居的意义了。”高桥静豪说。

      在“古金庭观遗址”地,他高兴地邀请大家与他一起合影留念。 

      在唐代,一个穆宗朝官少府监、大和时的国子祭酒,信奉道教的裴通,以元和二年(807)三月,与二三道友,裹足而游。登书楼,临墨池,在古金庭观地宿了二夜。回去后写了一篇类似今天的考察报告《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把王羲之的书楼墨池地描绘成:“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的地方。 王羲之的书楼墨池遗址在古金庭观遗址一里多的西面叫龙潭岗的地方。需要攀登20多分钟狭窄又陡峭的山路,对于一个84岁高龄的异国老人来说是极不容易。可高桥静豪表示,再艰难也一定要登上。两位村民在前带路,高桥静豪在大家轮流搀扶下紧随其后。山路沙石掺杂,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一行人的速度随着登高慢慢减缓。

       爬越到山峰的三分之一处,高桥静豪止步休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走过的山路,做了个展翅飞翔的动作说,“没想到我竟然能爬上这么高的山,我感觉王羲之在不断召唤我爬上去”。 

       在王罕岭龙潭岗,边上裸露处能明显看到整排的房屋墙基以及一些瓦片、陶瓷器残片等,中间有一个水是微红色水潭。我告诉他,这水潭就是王羲之的墨池,后改为丹池,房屋墙基的遗迹就是丹池殿,对面有羲之殿,书楼也在不远处。高桥静豪走到“书楼墨池遗址”碑旁,缓缓地坐了下来。他拉着我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听王羲之在这里留下的故事。中国的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他都认得。我们就坐墙基石上, 我把《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逐字逐句地用心解释给他听。 

     

       听说高桥静豪要来,王罕岭村民早些天就提前将路边及书楼墨池遗址地的杂草清理干净。得知该情况后,高桥静豪握着两位村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还说:“日本有人说中国人对日本人不友好,中国人对我是非常友好的。” 

      当晚,高桥静豪以字抒情,用笔墨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并表示回国后要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故事,并予以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