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的差异外,中西方还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善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对人脑里的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改造进而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中国人会联系外部的客观事物,然后结合大脑中的意象进行思考和总结,这就是形象思维。 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主要是受长期的语言文字的诱导。中国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起源的,从中国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意象。例如,“水”这个字,有了文字基本就有了这个字,而且看到这个字,人们就可以勾勒出自然界里面水的形象。另外,古代的很多诗词也展现了水的风采,如“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人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等,这些诗词不只描写了“水”这个事物,而更主要是赋予了“水”丰富的意境。 抽象思维是直接运用概念对意象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由于受印欧语系语言的诱导,西方人擅长的是脱离现实世界的抽象思维,西方人的文字是一种抽象性的书写符号,它是以“拼音一单词一短语一句子一篇章”这样的状态呈现出来的,其不仅没有立体感,而且也没有会意的功能。这种抽象性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它以语言、符号、文字等作为思维的工具。②它以各种概念的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形式。③它以分析、总结、概括、综合等方式作为思维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形象与抽象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常具体的描述,汉语中也存在着抽象的表达。 ![]() ![]() ![]() |
|
来自: 新用户1547218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