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在中小企业的“职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赢销力 2023-01-30 发布于河南

快消品营销

在快消品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跳槽频率越来越高,跳槽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特别是今年,有的总监跳槽后稳定工作多年,而有的总监跳槽后工作不到一年又跳槽了;但是有的人越跳越值钱,而有的人越跳越贬值,不排除有企业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职业经理人自身的问题,有个案,但也有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易犯的通病。

一、进入企业前没有对企业和自身做全面的评判。

很多职业经理人进入一个企业前,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多,缺乏实质性问题的沟通,没有结合企业和自身综合能力做全面的评判。主要表现为:

1、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多。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职业经理人直接接受老板面试,然后匆忙决定是否入职,对企业没有做基本情况的调研和了解,如:

了解企业当下的经营现状?(核心竞争优势、资源投入等)

了解企业的产品情况?(市场反映、销售现状、是否需要整改)

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产能有多大、品控质量如何等)

了解企业的问题点和机会点有哪些?(自己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提前对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就不能更好的和企业老板进行面试沟通,就不利于展开个人思路的阐述及沟通。

2、缺乏实质性问题的沟通。

大部分职业经理人接受面试时,都是企业单方面问的多,职业经理人缺少和企业针对实质性问题的沟通。如:

企业未来1-3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盈利目标是如何规划的?

对团队人员配置的数量上限是多少?

团队成员的薪酬标准大概是多少?

对商超系统的费用预算如何?

这些问题不是进入企业后再去沟通,而是进入前就需要有个大概的沟通了解,便于个人清晰的评估。

3、评估企业的现状和自身是否匹配。

基于前期对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未来营销工作中面对的实质性问题的沟通交流,职业经理人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评估。

目标是否合理?自身能否完成规划的目标?

自身的产品策划能力是否能支撑对企业产品的升级或优化?

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过往职业经历能否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较大的推动?

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发挥自己的长板?还是短板?

自身能力、企业的薪酬、企业的经营目标,三者是否匹配?即:按照企业给的薪酬,以我个人的能力能否完成企业期望的发展目标。

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是进入企业后再了解上述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而是进入企业前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论,不是进入企业后做企业发展规划,而是进入企业前就需要一个清晰的营销发展规划,方能彼此相向,互相兼容,共同发展。但事实上,很多职业经理人进入一个企业前缺少这些方面的了解、沟通和思考,导致进入企业后,工作非常被动,也就出现了工作半年或一年互相达不到预期,而重新跳槽重新开始的循环职业发展状态。

二、应聘进入一个企业过度关注薪酬待遇。

大部分人应聘或者被猎聘进入一个企业,过度关注薪酬待遇多少?企业给的薪酬待遇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标准?特别是几个月没有找到合适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更是抱着“待遇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先找到企业工作再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出现,进入企业工作后,企业给的薪酬高了,发现和其实际工作能力不匹配,达不到企业的预期;企业给的薪酬低了,自己内心不稳定,都会出现“失衡式摇摆”,结果就是没工作几个月就互相说拜拜了。

从事营销工作,待遇是靠业绩支撑的,有好的业绩自然有高的待遇,人才无价不适合营销行业。

三、进入企业后不能短时间取得企业或老板信任。

作为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需要短期内快速赢得企业或老板信任,甚至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信任,而这个信任,靠两方面去实现:

第一方面就是业绩:从事营销工作,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只有营销业绩,一俊遮百丑,良好的经营业绩说明一切,可以不是爆发式增长,最起码是趋势向上向好。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抓重点工作,但很多职业经理人恰恰相反,而是进入企业后,去改变去解决一些与业绩不相干的事情,如制度、流程等内部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要不要干,答案是要但不是现在,现在需要的是业绩。要抓主要矛盾,解决影响企业业绩和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业绩为什么上不去?什么原因影响了?客户少就身先士卒去开发客户,产品有问题就快速的去组织协调、策划解决产品问题,团队问题了就快速的招聘、淘汰、管理来解决团队问题。总之一句话,找到影响业绩的问题,顺藤摸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然后快速的去解决。至于企业其它不合理的小问题,等有业绩了很容易得到解决。

第二方面就是细节问题:进入新公司,很多职业经理人由于以前工作形成的不好习惯,不自然的表现出来。如:

不给老板汇报工作,或者老板说不用汇报,自己就当真不汇报了; 

在责权不明确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请示而越权决策处理。

公车私用,超标接待客户等问题。

看似小问题,但会因为这些小问题影响到自己在公司老板或高管团队心目中的职业形象。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

1、工作汇报:刚进入公司,不管老板是否要求汇报工作,都要定时或及时的向老板汇报,一方面让企业老板知道每天都干了什么,另一方面也能寻求老板的协助,特别是和其它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会减少自己工作的阻力。

2、明确责权:作为职业经理人哪些工作权限是自己可以签字执行的,哪些工作权限是需要请示的,在进入公司前,或者进入后一定要有书面明确的执行标准,避免工作起来适得其反。

3、快速了解公司原有的相关流程或制度,特别是与营销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些制度,如财务报销制度,接待宴请客户、用车制度等,不管合理不合理首先一定要先遵守原有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比如用车,如果是私人事情用车,一定要自己承担费用,或者自己通过滴滴叫专车自己用(毕竟现在任何地方都很方便)。一定不要在小事小钱上不以为然,殊不知,很多时候就说因为细节没有做好,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形象。

总之一句话,在业绩还没有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一定要在细节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即体现出自己的职业化,又彰显个人职业素养。

四、不能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带领团队“冲锋陷阵”。

很多工作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相信在以前的公司都有赫赫战功,但是那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现在。到一个新公司,特别是正是发展阶段和拓展阶段的中小企业,企业需要的不是坐在办公室指挥的职业经理人,需要的是一位深入一线,带领团队一起冲锋陷阵的“兵王”。  

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到公司后,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熟悉公司的一切,然后出差到市场一线,身先士卒去做业绩,只有自己做出了业绩,一方面彰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业绩征服现有团队部下,未来对团队指挥、管理才有权威和力度。同时也能快速的熟悉市场。

从事营销工作,不是年龄越大越值钱,也不是职业经历越长越值钱,不论辈分,不讲资格,只看当下营销业绩如何。

五、不能摆正心态,不能让自己在企业“沉淀”下来。

进入一个新公司后,很多人难免会和以前的企业对比,工作环境对比,企业决策效率对比,关联对接部门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对比,制度流程对比,产品质量及管理对比,内部服务对比等等,对比之后的结果就是会发现很多不好的方面,很容易造成心态不好。此时正确的做法就是:

1、如笔者上面所说的,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抓住影响业绩、改善业绩的问题进行快速解决,其它的不是现在需要关注和对比的,只有和以前的业绩对比才是正道。

2、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让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抱怨问题的能力。

3、要具备“结婚过日子”的工作态度。进入一个新公司,就和结婚过日子一样,要抱着努力改善“家庭现状”,长期生活过好日子的愿景目标,平静心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下去,让自己在企业“沉淀下来”,融入到企业新的团队中。

今年受疫情影响,及整个大环境不好影响,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企业不易,竞争压力大,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频繁跳槽换工作、或者正在寻找储备换工作的同事朋友。今年,每个人也都感受到了好工作不好找,高收入又容易和轻松的工作更是不好找。

作为经验和阅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既要“现实”又不能“太现实”了,在一个企业让自己的职业生命周期尽可能的更长,不仅仅是上面笔者分析的五大方面,需要的还很多。能把文中这五点做好,业绩又能得到改善和提升,你的职业生涯就会长盛不衰。毕竟在公司的职位、地位、高收入都是好业绩沉淀的结果。

加油吧,老铁们。


来源:本文属于赢销力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授权后请在标题下方注明作者,文章结尾注明作者简介和文章出处。(授权请联系小编:131371146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