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国前,崇祯皇帝写“文臣个个皆可杀”,为什么崇祯这么痛恨文臣

 大果说历史 2023-01-30 发布于辽宁

即便外面已经风雨满楼,明朝大厦将倾,但是崇祯皇帝还是按照惯例上了早朝。他焦灼、不安、恐惧、无力,但不管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是外面的清军都还没有打入京城,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他没有像其他亡国之君那样直接放弃抵抗放弃朝政,而是召集群臣还在想办法。

然而这天早朝,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大臣们,心里满是绝望。他提出,大家一起去奉先殿,对着祖宗们以死谢罪吧。这群大臣照例抱头痛哭一番,向崇祯皇帝表一番忠心,说如果叛军攻入皇城,他们会誓死保护皇帝。

但是对于当时的局面,没有一个朝臣站出来说点什么解决办法。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这些大臣,就是在逼着崇祯皇帝什么都不做,被动等死。

痛哭一番过后,看崇祯皇帝没有什么反应,大臣们一个一个退出早晨。而崇祯皇帝却在书案上,蘸着茶水写下“文臣个个皆可杀”。

在崇祯皇帝殉国前的几天,他嘴里一直在说“文臣误我”、“文臣误国”。

在崇祯皇帝心里,大明王朝落到这个地步,都是拜这些文臣所赐。这些文臣做了什么,让崇祯皇帝这么痛恨呢?

崇祯皇帝一登基,就先对魏忠贤下手,这个权倾朝野的太监死了,阉党也没什么气候了,东林党人终于可以喘口气,在朝堂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一开始,东林党人是很得崇祯皇帝信任的,因为崇祯皇帝的老师就是东林党的领袖。东林党人也认为,靠着崇祯皇帝,他们能够在朝堂上如鱼得水。

崇祯皇帝重用文臣,文臣也多亏了崇祯皇帝才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按理来说文臣应当对崇祯皇帝保持高度的忠心才对。

但是这些文臣显然不了解崇祯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崇祯皇帝也不够了解这些文臣。

崇祯皇帝跟历史上任何一个亡国之君都不一样,他励精图治,不近声色,勤政的程度比他的祖宗都厉害。历朝历代文臣多是谏官,但是崇祯皇帝,用人上重用文臣,生活作风上又没有问题,这些人也没什么可上谏的。

更让这些文臣想不到的是,他虽勤政,却也多疑暴躁,崇祯皇帝的手段跟老祖宗朱元璋有得一拼,重用文人是一回事,开始怀疑了不用了也毫不留情,用刑残忍。

而且崇祯皇帝最会做的一件事就是甩锅,做好了是崇祯皇帝英明,做得不好就甩锅给提出意见的人,而且这人下场多半是一个死字。

这样一来,哪个人还敢给崇祯皇帝做事?哪个人还敢提不确定的意见?

崇祯皇帝以为,这些文臣一直以“忠君爱国”自居,一直标榜自己高风亮节,臣子的传统思想不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国家有事,做大臣的就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皇帝有了错,大臣就应该背锅,因为皇帝是天子,皇帝是不可能出错的。

但是崇祯皇帝没想到,这些文臣也有私心,而且在面对生死存亡时,他们都早早打算好了退路,丝毫没有考虑过他这个亡国之君会被怎么处理。

在李自成集结起农民军起义时,崇祯皇帝是自大的,他认为京城有护卫兵,各地还有勤王的军队。即便李自成打到家门口,只要能撑两三天,就能等到勤王的军队赶过来。

不过,崇祯皇帝也没那么傻,就放任李自成这么发展。但是当时的朝廷已经没有银子了,没有钱,就没有军粮,没有办法出兵打仗。

说到底,农民兵起义,也还是因为没有钱。地方上连年受灾,饿殍遍地,然而朝廷连赈灾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哪个百姓会想着起义呢?

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一下崇祯皇帝执政的艰难,看一下崇祯年间发生的灾害: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年大旱,水涝;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长江流域水患;十四年,全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十五年,爆发瘟疫,很多村子一夜之间成为死地;

崇祯皇帝从登基开始,天灾就没停过,而且每一次天灾的程度都是古代君王需要发“罪己诏”的那种。

民不聊生,朝廷没有钱,管不了灾民,于是灾民频发暴乱。这个时候朝廷又派下军队镇压,军队为了拿人头换赏钱,杀得却是勤苦劳作按时交税的良民。

同时,人们已然颗粒无收,官员却还在想尽办法敛财,这些钱自然不会上交朝廷,都进了官员自己的腰包。

在朝堂上,为了抵抗李自成的军队,崇祯皇帝提出募捐军饷的时候,大臣们纷纷哭穷,甚至开始在市场上兜售自己家里的珍宝现实自己是真没钱了。

皇帝身边的太监尚且碍于情面各自捐了五万两白银,而大太监王之心只捐了一万两白银,内阁大臣陈演直言自己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也死不松口,一分不拿。

当时的明朝展现在崇祯皇帝眼中的,就是天灾人祸,没人也没钱,甚至这些文人都不听使唤了。

讽刺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这些文臣为了保命,纷纷交出大额的军饷。但是这没能讨好李自成,他直接下令将这些人关起来,家属交钱赎人,大太监王之心拿出了十万多两白银,陈演拿出了四万两,周奎竟拿出了六十多万两。

要赈灾时,要筹集军饷时,这些人把钱包捂得紧紧地,把所有的烂摊子丢给崇祯皇帝。一涉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了,这些人拿钱拿得比谁都快。

当然,这些钱崇祯皇帝也看不到了,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吊死煤山了。

这些文臣的过分之处不仅于此,李自成的军队一路攻入北京城,很多关卡直接开门放人,朝中大臣还秘密签了一个协议,上面署上自己的名字,意思就是会放弃抵抗。

好的,放弃抵抗也可以,一个叫李明睿的大臣就建议崇祯,打不过就南下吧,韬光养晦以待来日。

古代很多朝代,在北方沦陷之后都去了南方,又得以延续几十年国祚,前边多少例子摆着呢。而且明朝情况特殊,当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本来就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一过去朝政就能直接运转。

这时候,又是这群文臣跳出来,说不能走。

为什么?因为走了就是没骨气的行为,走了就是辱没祖宗,就是逃兵。

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了明英宗朱祁镇时候的事情,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被围,当时多少人说要南迁,但是于谦说不能,还带着大家答应了北京保卫战,这是忠臣。那个主张南迁的徐有贞,是奸臣。如果这时候南迁了,不就说明他们这群大臣都是奸臣吗?

崇祯皇帝没走,但是这群文臣里出不来一个于谦,保不了北京。

崇祯皇帝不能走,那让太子走总行吧,保留大明朝的正统血脉。

这群文臣又跳出来了,说不行,太子走了,在南边称帝,你就是太上皇了。你还没死就不得不把权力给太子,太子这是不孝,所以太子也不能走。据说,当时崇祯皇帝就把桌子给踹了,但是照样走不了。

如果在这里的人是朱元璋,是朱棣,是朱瞻基,是朱翊钧,他们完全不会被这些文臣“道德绑架”,他们大概率会说:你们谁行谁上,不行就老老实实跟着我走,不上也不走的就等死吧。

但是崇祯皇帝没这个魄力,也没这个辖制臣子的能力,所以最后只能是他等死。

李自成的军队攻入皇宫前一晚,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两个后妃,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在一起,吃了最后一顿家宴。随后,周皇后自尽,崇祯皇帝将两个儿子乔装改扮送出皇宫,又提剑杀了后妃和女儿之后,自己在凌晨跌跌撞撞走上煤山,吊死在了一颗歪脖树上,以身殉国。

在崇祯皇帝心里,他确实痛恨这群文臣,即便在执政前期,他有错,这群文臣也有错。但是在最后,他发号施令无人响应,他要南迁被阻拦,他眼睁睁的看着大明一点点亡了,而大臣们无动于衷,就那么冷漠的看着,盘算着自己是投往李自成还是皇太极。这时候,他心里一定是深恨的,才会在桌上一字一字写下“文臣个个皆可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