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为什么对付准噶尔汗国,清帝国耗费了近百年时间?

 人文之光 2023-01-30 发布于辽宁

世界历史爱好者往往对“百年战争”津津乐道。但其实,我一直觉得,在清朝历史上,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从康熙时代开始,到乾隆时代为止,前后历时近百年。所以,清准战争,又可以视为东亚版本的百年战争。

那么,为什么对付准噶尔汗国,大清帝国耗费了将近百年的时间?

1、西域的重要性

早在明朝时期,蒙古就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漠南、漠北和漠西。清朝统治者热衷提倡满蒙一家,不过,这个蒙,往往指的是漠南蒙古居多。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而清朝在蒙古的基本盘,起初就是漠南蒙古。

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对清朝皇帝的蒙古大汗身份起初是含糊处理,随着准噶尔蒙古在康熙时期强盛,准噶尔蒙古的首领葛尔丹直接对清朝动武,宣布和清朝分庭抗礼,由此,清朝和准噶尔长达百年的战争拉开序幕。

而准噶尔汗国之所以敢于和大清帝国叫板,原因就在于,准噶尔汗国的地盘,主要是西域和中亚地区。

在历史上,但凡东亚的游牧部族掌握西域,其实力就是不可估量的:

秦朝时期的匈奴,秦始皇就可以派兵将其追杀到漠北。但是,西汉初年,匈奴人在掌握漠南漠北以后,又控制了西域,获得了西域的粮食和从西亚流入的商品以后,匈奴人进入了巅峰状态,甚至汉武帝倾举国之力,血战匈奴几十年,也没能通过军事手段,彻底荡平匈奴。随着汉宣帝时代,汉朝掌握了西域地区,匈奴这才趋于瓦解,不得不臣服于汉朝;

南北朝时期的突厥,同时掌握了漠南漠北和西域,一时间,突厥成为了欧亚大陆的一大霸主。中原的北齐和北周,都要臣服于突厥。隋文帝在位期间,也知道和突厥硬刚是讨不到便宜的,于是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让突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并借此解决了突厥对隋朝的威胁。

准噶尔汗国掌握了物产富饶的西域以及战略纵深宽广的中亚,自然而然,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

2、清帝国的无奈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什么?有认为是武器,也有认为是军队的战斗意志,还有认为是经济支持。其实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多,而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双方长期持平才是常态。

因为对清朝来说,虽然清朝拥有足以碾压准噶尔的财力以及战争资源动员能力。但是,准噶尔汗国完全可以利用较为宽阔的战略纵深,来消耗清朝的这些资源。所以,从康熙时代到雍正时代,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往往受财力问题压制,而无法发挥清军人多势众的优势——毕竟,清军深入准噶尔汗国的腹地,每天消耗巨大,后勤保障如果出了问题,前线将士必然会蒙受巨大损失。

所以雍正时期,雍正帝一度和准噶尔汗国讲和:毕竟,雍正初期,清朝的财政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

当然,准噶尔汗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力资源有限。所以这也导致了准噶尔汗国想要入主中原的梦想无法实现。所以,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在各有利弊的状态下,僵持近百年。

3、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乾隆时期,准噶尔汗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内乱,这一系列内乱导致准噶尔汗国的实力遭到了很大的消耗。

准噶尔汗国内乱的情况,引起了清朝和沙皇俄国的高度关注:当时沙皇俄国也对中亚和我国西域地区觊觎已久。甚至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爆发战争前后,沙俄也曾和准噶尔汗国爆发过军事冲突,但都被准噶尔汗国挫败。而准噶尔汗国的内乱,也让沙俄产生野心。

清朝乾隆皇帝认为准噶尔汗国内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清军分两路大军,进军伊犁地区。经过一番战争,准噶尔汗国覆灭,清朝确定了对西域的实际统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