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湛江市博物馆藏陶器鉴赏

 文锦汇 2024-03-01 发布于河南

陶器在新石器时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陶器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而成,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是先民们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

从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来看,中华文化并不是某个单一文化,是融合各种文化元素汇集而成的,古陶器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战国弦纹水波纹陶盖罐

通高9.5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6厘米。扁圆形。硬灰陶。腰腹以上和盖刻画弦线水波纹,均六道一组,间隔组成纹饰带。身、盖均各三组,纹饰规整,线条流畅。足底有似反“F”形的刻画符号。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曲尺形陶屋

长22厘米,宽21.5厘米,高23厘米。曲尺形,硬山顶,正面中开一门,门侧上方镂空二、三直道,门侧下方开一孔,房中塑二人在春米。右侧左下方开一小门,上方直道形镂空8个,后面左下方开一孔,右为猪圈,内塑有小猪,塑一人开门给猪喂食。房壁四面均刻画几何纹。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斜方格纹陶屋

长23.8厘米,宽24.8厘米,高30.8厘米。四方屋形,硬山顶,直壁,平底。正面开一门,门侧各有两个过墙洞,门两侧墙体饰双线斜方格纹图案。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陶井

高16.5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8.8。中空,折沿,束颈,折肩,直腹,宽平底。肩有二道弦纹,腹部有一道弦纹。底沿有四圆洞表示柱础,顶有带四面坡井亭。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镂空陶屋

长27厘米,宽18.5厘米,高23厘米。硬山顶,中脊两端双翘。直壁,平底。正面中间开一门,两侧墙体镂空。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绿釉陶羊圈

通长21.6厘米,通宽19.8厘米,通高8厘米。方形,两边作屋顶状,另两边中凹成弧形,直身平底。有屋顶的两壁,一面开三长方形孔,作窗;另一面阴刻长方形,内分两半,一平一内斜,应表示门。圈内有三只陶羊,作卧姿,羊身肥壮。里外施绿釉,泛铅,色淡绿泛青。雷州市博物馆藏。

汉黄绿釉菱形纹陶灶

通长26.5厘米,通宽20厘米,通高12.1厘米。长方体,外施黄绿釉。前有半月形灶门,长方形灶帽,灶面四周饰以网格菱形纹,纹内三个“品”字形灶孔,均敛口,灶背有垫痕。雷州市博物馆藏。

汉绿釉弦纹双铺首耳陶壶

高42.3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1.2厘米。口略盘,外敞,长颈,宽肩,鼓腹,近底较直,平底。口沿饰有鼓钉纹。肩部塑一对铺首衔环耳。器表施绿釉,颈部因年久氧化,有一层银白色的光泽,器型庄重大方。雷州市博物馆藏。

汉弦纹小方格纹四耳陶罐

通高27.7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18.5 cm。灰胎。双唇口,肩部四耳,罐身拍印小方格纹和刻两组弦纹。1982年徐闻县华丰岭汉墓出土。徐闻县博物馆藏。

汉酱黄釉双联陶罐

高13厘米,通宽19厘米,单个口径7.9厘米,底径4.8厘米。连体,中间贴饰一绞绳耳,高出双罐。罐口沿外翻,束颈,溜肩,弧腹,假圈足。施酱黄釉,下腹露胎。湛江市博物馆藏。

汉陶灶

通高14.3厘米,通长27厘米,通宽13厘米。灶呈长方体,灶身印菱形纹,尾部有烟囱,饰龙纹。徐闻县南山镇凸岭仔汉墓出土。徐闻县博物馆藏。

汉青釉弦纹三足陶釜

通高20厘米,口径9.4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三足,肩部带把,釜身四道弦纹,施青釉。徐闻县五里二桥村东灰场汉墓出土。徐闻县博物馆藏。

汉青黄釉陶簋

通高14.1厘米,口径20.1厘米,底径12.2厘米。盘口,口沿刻菱形纹及镂孔。圆盖,有纽,盖刻八瓣纹和羽纹。徐闻县五里乡二桥村东灰场汉墓出土。徐闻县博物馆藏。

南朝青釉双耳陶鸡首壶

高20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8.5厘米。盘口,束颈,弧腹下收,平底。施青釉,肩对称饰双桥形耳,双耳间对饰鸡首形流与执把,把上接口沿,下接肩部。湛江市博物馆藏。

宋繁昌窑青褐釉方格纹陶囷

通长15厘米,通宽11.2厘米,通高15.5厘米。灰胎,方体,平底,歇山顶,四角翘起,屋脊顶6帽钉饰。正面开方形镂孔,背后镂空条形作三横、三竖,墙体划方格纹。宋繁昌窑在今安徽省繁昌县。雷州市博物馆藏。

宋三彩鸳鸯卧莲陶枕

长25.5厘米,宽12厘米,通高9厘米。船形。上大下小,枕面中凹,两侧高,平底,左侧上方穿一小孔。枕面为鸳鸯卧莲纹,四周印花卉纹,施三彩,以绿釉为主体。湛江市博物馆藏。

南宋雷州窑通花陶棺

通长61.3厘米,通宽30.2厘米,通高45.1厘米。亭阁状。由棺盖、棺身、棺座三部分组成。棺盖三件组成亭状。正中一块顶部雕刻葫芦,葫芦下雕覆莲、荷叶,叶端各接一铜钱纹;旁边两块雕有檐角,合起来成“四角翘飞”状;棺身透雕如意图案;棺座四周雕刻莲花。造型风格别致,精巧美观。1988年11月雷州市白沙官茂坡出土。雷州市博物馆藏。

金三彩双狮头陶枕

通高14.5厘米,底长32厘米,底宽15.5厘米。枕面弧形,中间凹,两头高,平底,面作倭角。长方形面,面底之间堆塑雄狮,头向内倾斜,两狮嘴均衔一绶带,带上俯卧一幼狮,三彩装饰。湛江市博物馆藏。

元酱褐釉镂空桂花纹带盖陶坛

通高30.4厘米,内口径9.8厘米,外口径23.1厘米,底径11.1厘米。直口,从肩部起向下斜收,平底。坛施酱褐釉,肩部有围栏,雕镂空桂花纹一周,身部附加四周水波状堆纹。盖为覆钵形,有二圈附加堆纹,葫芦形纽。1976年11月雷州市岭峰出土。雷州市博物馆藏。

明三彩仿生陶供器

长28厘米,宽18厘米,通高10厘米。器为组合单体型,供台台面为长方形,台身为长方体,其中一面雕有精美的凸窗纹,施黄绿釉相交,非常美观。供台置四只短直脚,四只台脚与台角之间镶有卷云形构件。台面供有碟子装盛的各种施黄釉和绿釉的糕点共13盘,两边各有一个施紫茄釉的酒壶。整体就是一桌美味佳肴,色彩清雅,画工细腻,做工精湛,为古代随葬物品。湛江市博物馆藏。

清菊花“寿”字纹陶棺

通长95.4厘米,通宽34.5厘米。平底,圆筒状。棺面开有两个长方形口,饰划花及堆贴花草,戳印“寿”字纹;棺头截面分为三组环绕花草回纹及“寿”字纹。遂溪县博物馆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