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宗三全集|中国历史的政道与治道 I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政道是指政治的体制、结构、法律、制度,是保证政治体制运行的外在条件。治道是指施政的权术、措施、办法、手段,是保证政治体制运行的具体举措。牟先生认为,政道与治道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为政道与治道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政道如何转出。二是事功之问题,即如何开出新外王的问题。政道是治道的客观形态,治道是治道的主观形态。中国以往只有治道而没有政道,王船山所说的“朝代更替、皇位继承和宰相难处”的历史症结很难得到解决,往往会造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认为,天下既存在“定常的实有”,又存在“形式的实有”,要把“天下人之天下“归还给“天下人”,就是要建立维护宪政的“理性之体”,从政权向治权的开转。牟先生把政道的建立称为“客观实践”,也就是指一个民族创造它的历史,建设它的国家,以及政道和治道方面的制度或者法律等。

图片

牟先生认为,中国的治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儒家的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法家的物化的治道。牟先生说:“中国以往知识分子只向治道用心,而始终不向政道处用心。儒家讲'德化的治道’,以圣君贤相为终极。道家讲'道化的治道’,以'无为’的玄默深藏为终极。法家讲'物化的治道’,以黑暗的权术与齐一之法为终极。”又说:“在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之形态下,皇帝在权与位上是一个超越无限体。”因此,在体制上面不能够限制皇帝的权力。在专制的体制之下,知识分子可能会被异化,出于保护自身的需求,其仅有的民主诉求可能会因被专制思想禁锢而泯灭。

儒家德化的治道是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内圣转变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的过程。“正德、利用、厚生”讲王道,“正德”为本,表现为“亲亲、尊尊、尚贤”。“利用”把各种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厚生”是对老百姓施仁政。“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是德化治道的境界。因为皇帝的政权是打下来的,政权是世袭制,政权与治权不分,所以这导致了家国不分。儒家没有想出办法让政权公有化,是造成“有治道无政道”的原因之一。虽然儒家文化当中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的思想,但其却缺少制度性安排和法律的保障,特别是缺乏顶层的设计,也就是缺乏针对皇帝的限制。因此,内圣很难开出新外王。儒家德化的治道是中国治权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调整社会伦理秩序。不过,因为儒家德化的治道只有道德的客观化,而没有法律和制度的客观化,所以其不能够保障民权,只有治道,而没有政道。

道家的治道是通过“道法自然”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各适其性,各遂其生。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占据统治思想,例如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思想曾经作为官方哲学,促成了“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然而,道家也没有形成政道。牟先生认为,主要原因有:其一,道家是反人文、非人文或者超人文的。道家崇尚自然之性,反对文礼形式,把等差之礼看成是人为虚妄。牟先生认为:“道家所言的'道’即是由冲破外在的形式与人为的对待这两点而显示。在这转关上,道家具有浪漫的否定的精神。因此,它成为了反人文、非人文或超人文的。”他还说,道家“让物物各适其性,各化其化,各然其然,各可其可。这也是散不而落在各个体上,忘掉你权位的无限,进而成为道化人格的圆满自足之绝对与无限”。这是一种超越的境界。其二,道家主张无为。牟先生说:“道家玄默无为,而百姓宁,天下平。”道家因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折腾、不主动干扰事物的发展,以道为本,道法自然,体现了关怀今生的现世主义精神。然而,“无为”只是消极顺应,而不是积极应对,不能够及时适应外界政治环境变化。因此,其只适宜修身,而不适宜治世。他还说:“道化的治道在中国历史上只是取其义而用之,因为它本身不能自足独立。”原因是道家不讲伦常,也就是缺乏德性的根基,故而也没有转出政道来。

法家物化的治道。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转型期,随着礼崩乐坏、贵族没落与井田制崩解,君、士、民得到了解放。这为治权客观化奠定了基础。法家物化的治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政以法。楚相吴起、秦相商鞅,都提倡“为政以法”,废井田,开阡陌,戮力耕战,富国强兵,严刑苛政,信赏法罚。二是贬抑贵族,抬高君权,运用南面之术,阴谋骗取,给君权蒙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使得法家变得高深莫测。然而,由于法家是一个“畸形”的治权模式,突出的是“刑”,而不是“法”,法家适宜于控制社会秩序,而不适合于治天下。在法家思想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往往比较尖锐。法家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政道精神。

牟先生认为:“中国自始即无固定之阶级,治权民主后,皇帝以下,一律平等。”在“家庭宗法制”和“政治等级制”的体制笼罩之下,中国只有道德上面的自由,而没有政治上面的主体自由。钱穆先生认为:“武帝以后,中朝(王室)外朝(政府)始分,于是宰相为外朝领袖,而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辅政。”从一定意义上面来说,皇帝、宰相相互制衡,内外朝之间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综合平衡。汉代皇帝和宰相各有秘书处,皇帝有六尚,宰相有十三曹,皇帝与宰相之间相互制约。清代努尔哈赤制定了八旗议事制度,如果皇帝违背了祖训,那么八旗旗主可以联合起来提出抗诉,皇帝也受到了议事制度的制约。因此,中国历史有的朝代虽然有治权民主,但却始终没有形成限制皇权的政道。

图片

/

DREAM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