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心正在成为一项逐渐稀缺的品质

 景夜思 2023-01-30 发布于安徽

01
前几天看《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很有感触,其中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网上有很多人评论,我只谈一小点启发。当时为了保卫地球,联合政府提出了“移山计划”,试图摆脱即将失控的太阳给地球带来的灭顶之灾,希望以此论证带着地球寻找新家园的计划可行性。
但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反对,其他国家顶不住压力,纷纷要求退出,只有中国继续坚持,并耐心争取时间,通过在月球上做实验,成功推动月球改变角度,并随后在地球上再次论证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把其他国家重新拉回统一战线。
在关键时刻能够沉得住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面对质疑和挑战,是我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做好一件事情,也许有好几个办法,但如果没有在某个方法上取得突破,就想着随便更换方法,是很难做出效果的。很多时候,我们在临界点放弃了,就像挖水井一样,在快要挖出水的时候没有坚持到底,而是重新换个地方再挖,十分可惜。

02
在生活中,我们也容易频频失去耐心。就像陪伴孩子一样,大人总是容易着急,,每当孩子缠着你,让你陪他搭积木、玩汽车、出去逛的时候,总是容易烦躁,有娃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希望陪伴一会儿之后,孩子就能消停会。实际上,当我们耐心地陪伴他们,自己反而收获更多。
过年的时候,我家娃也常常黏着我,要我陪他玩,陪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和他商量,再陪他读一本故事读本,他就自己一个人玩会儿。他同意了。
刚开始读故事书的时候,我恨不得快马加鞭,早点读完。但是他总是会问,这是啥意思?那是啥意思?我耐着性子和他讲解几次以后,发现小孩子的故事书其实也挺有意思,反正事情都要做,为什么不耐心点呢?
当我给自己这样的暗示以后,真的静下心去体会故事书的角色和内容,结果一本十几页的故事书,陪娃聊了半个小时。他很满意,然后就自己去玩了。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耐心,你耐心,就很容易事半功倍,你着急,反而欲速则不达。
03
以前给新员工做培训的时候,我常常鼓励他们,每天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写一些今天的工作收获,不论是自己的经验、教训,还是听到的有启发的故事,都可以。只需要写200字即可,每天耐心地完成这个动作,一年以后就会收获更具思考力的自己。
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好,启动难度低,200字只需要两三分钟就搞定了。但问题是,我们在量变还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就停止了前进。
大多数人从没有动笔记录,就像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却过不好这一生一样,缺少了知行合一的环节,仅仅是听过而没有做过、总结过,这个道理、这个方法就很难被自己真正拥有。
少数人可能尝试过,但是始终找不到感觉,写过几次就丢掉了,没有培养成习惯,也没有用一些方法提醒自己(例如固定的闹铃或者手机日历提醒),于是浅尝辄止便草草了之。
个别人也许能够跨过临界点,找到持续写作与思考的价值,就像我和一些小伙伴在固定的微信群里,每日分享自己的启发日志一样,写写自己的收获,看看别人的启发,能够给彼此带来更多的新视野,带来更好的方法论。
很多事情,只要你耐心地做下去,时间就会给你答案。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不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让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干劲,就有更大的可能收获更有意思的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