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龙洋乱谈1-清代铸造银元的起源

 居宝堂 2023-07-25 发布于北京

#银元知识入门#

之前介绍了民国时期的主流银元以及版本,今天开始介绍一下清代银元-龙洋。

本片主要介绍一下清代铸币的历史渊源,具体的龙洋版本介绍会在后面的文章里一一展开。

清代铸造银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59左右,当时主要是在西藏地区流通,因为地域的关系,西藏跟尼泊尔往来较多,受其影响使用了银片作为贸易货币,上面有其特殊的图案纹饰,总的来说也不能算是银元,乾隆年间清朝在拉萨设造币局后也是开始铸造银币,记有乾隆宝藏,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宣统宝藏。(光绪帝表示不解。)铸造这些宝藏银币的主要原因据我推测,应该跟后期我党在西藏发行三年袁大头的目的差不多,都是尊重当地的习惯,维持团结。除了这几种宝藏之外,还有无汉字章嘎,雪山狮子币等种类。总体来说地域性较强,工艺略弱,可以收藏一两枚作为品类,但是不值得大规模的收集作为投资。

放一张乾隆宝藏供大家参考

除此之外新疆省也有类似的情况。就不在这里特别介绍了。

早在乾隆年间广东就允许民间仿铸银元,道光年间南方各地都有仿铸的银元,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带跟外商贸易往来的原因,不过因为这些银元成色较低,所以也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还有记载的是福建漳台一带的军饷银元,部分上面只有军饷字样,台湾的还有寿星如意等图案。这些银元虽然也可以算上是官方批准铸造的,但是目的性比较明确,并非用于民间流通。军饷银元的铸造时间大概在1836-1853这个时间段(道光末期,咸丰初期)。

1836年台湾军饷“谨慎”字样。此银饼应为福建省为镇压台湾沈知胡布等人在嘉义起事造反所铸造的军饷。(当时台湾的行政级别为道,归属福建省管辖。但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欧洲有不少的商贸往来已经见识过不少的欧洲银元,比如西班牙查理三世的头像银元,在台湾就被称为佛头银。)正面“军饷”二字,下有花押,应为“谨慎”二字的合书。背面有“足银通行”四字,反正面均有花星,花星数目有多有少。通字写法有方头通和角头通两种。

福建漳州花押军饷,有大字版和小字版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正面花押不同。

关于正面这个花押,众说纷纭,郭沫若也曾经考据过,认为大字版的花押为“国姓大木”,小字版的签字为“朱成功”。但实际上这种军饷不太可能是郑成功所铸造。一则当时中国并不流行这种圆饼造型,二则银元花边纹路和七钱重量的数据也不是那个年代所通行的。到底这两个花押文字是什么目前仍未有定论。亦有说小字花押是马到功成的合书,不过看起来似乎也不像。另有一种说法花押是负责监铸官员的名字,这其实还有点可信度。

(1838-50年)台湾老公银饼 正面是寿星公图案,左边是篆书“道光年铸”,右边是“足纹银饼”,正中有“库平柒弍”的字样。背面中央是个鼎,四面有四个满文“台湾府铸”。这种银饼也有若干版本,比如正面足纹银饼换成“大清国宝”字样,正面有“+”,“卍”,“点”暗记,正面有官局字样,但是因为传世数量极为稀少,已经很难入手,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有一种老公军饷银饼,造型跟老公银饼相似,正面为寿星像,左写“同治元年”,右写“嘉义县铸”,背面无图,只有足纹通行军饷字样。

如意军饷和笔宝军饷。这两种银元出现的年代推测在咸丰三年(1853年)左右,据分析也应该是为了镇压起义而临时铸造的。也有观点认为这两种军饷是起义军铸造的。这种推测可能性很小,一方面铸造银元所需的器具不常见,再者这两种银元上都有府库字样,还有聚宝盆图案,聚宝盆内有万年青,此物意为清朝万年,反叛怎么可能使用这样的图案呢?

如意军饷。

笔宝军饷。

随后在咸丰六年(1856年),上海有几家银号曾经发行过银饼,据说也是用于军饷,但是记录不详,有若干流传下来也属于大珍品。

王永盛万全造银饼 一两。2022年AU58拍出70多万的价格。

经正记丰年造一两 2020年AU55分拍出62万多价格。

郁森盛丰年造 2021年AU50拍出94万价格。

另有经正记万全五钱和郁森盛王寿五钱就不一一展示了。上海银饼铸造方法应是以铁模制造,因为工艺简单,上市之后赝品盛行很快就退出流通。

注:此处的曹平,实为漕平,也是计量单位,稍后会有统一的介绍。

同治六年(1867年),香港铸币局因为自铸银元失败,为了拓展业务曾经替上海设计了一款上海一两,当时香港已经被割让给英国,币面设计上使用了英国国徽以及英式皇冠图样,所以没有被清朝廷采纳。同年上海曾经试铸过中外通宝,也未成功。

不过关平一两和上海一两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与国际接轨,除了一两之外还有辅币,中外通宝有五钱二钱一钱五分,而上海一两则有二钱。

中外通宝关平一两。

上海一两 

真正得到官方允许铸造,最早有记录可查的应该是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吉林省的厂平一两系列银元

“吉林”原为满语的音译,意思是船厂,所以吉林省铸造的银元使用了厂平的计量单位。

当时吉林省出现了严重的钱荒现象,被派去“赴吉林随同铭安帮办一切事宜”的吴大澂发现,于是在光绪七年朝廷又破例“赏吴大澂三品卿衔”,负责督办吉林军务之后,他上书朝廷,要求创办吉林机器局,自行制造枪械弹药,并陈述了必要性,表示“不独本省练军可源源接济,黑龙江各军也可兼顾资用”,朝廷同意之后吴大澂用朝廷拨付的款项先后向英国、德国订购了机器270多套。其中除了制造枪械以及军火的机器,还有一套专门用来铸造钱币的机器。

(注:吴大澂chéng,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的进士,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金石学家以及书法家,曾任编修、学政等职。)

当时的吉林将军希元上奏朝廷,说明吉林钱荒以及想要自铸银元的的想法。要吴大澂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试铸了一批银元。但是,根据总理局务的宋春鳌于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三日(1884年12月10日)向吉林将军希元呈报的《机器制造局申请粮饷处奉谕发来银两制造已完竣解交》记载,当时粮饷处实际仅发来白银两千两,共制作了一两银币198枚、七钱银币1071枚、半两银币1420枚、三钱银币866枚、一钱银币825枚,共计铸造了大小银币4380枚,总共耗银一千九百九十六两四分。

银币的图案和文字都是吴大澂的手笔。钱币上的龙纹龙身细且长,如添足之蛇,是仿自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古风遗韵,体现了银币的设计者吴大澂作为近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的书法功力和艺术水准。

而这套看起来很简单的银元,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正面上方寿字轮廓为圆形,配合两侧的龙形成二龙戏珠图案,下方正中有一线条蝙蝠图案,意为福,整体构成了二龙捧寿,福寿双全的寓意。银元双面边缘有小圈珠49颗光绪十年慈禧正好是49岁。所以这套银币不仅是为了民生所用,更是为了慈禧贺寿所铸造。

只可惜当时朝廷正因为中法之战忙的焦头烂额,最终这套银币没有得到明确的批复,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当时外国银元在沿海地带已经大规模的使用,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终于在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开始铸造银元,不过第一次张之洞太过心急,选择了七钱三分,比外洋略重一分,没想到却没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反而因为成色太好,大家都不舍得使用。后来才又改成了库平七钱二分。

广东七钱三分反版。MS级别品相的市场价值应在200万以上。

广东七钱三分反版喜敦版光边。

这个喜敦指的是英国伯明翰喜敦铸币厂。该厂对于清末银元铸造提供了很多的造币机器,,设计图案和技术指导,在清代龙洋版本中独有一席之地。

关于反版,意思是指在设计上光绪元宝字样和英文同在一面上,这种设计引起朝廷不适,于是在正式版中,光绪元宝面只有汉满两种文字,龙面有英文字样,这个设计被后来清代所有的龙洋所沿用。

广东库平七钱二分库连版 此版为广东光绪元宝常见版,库字车出头连到广字头。此系列亦有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等辅币。

虽然广东龙洋不是清代银元的鼻祖,但是确实成为了清代龙洋大兴的起源,洋务运动的旗手之一的张之洞功不可没。

广东龙洋发行成功后,各省见有利可图,纷纷仿造。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光绪十九年在湖北武昌模仿广东设立银元局,于次年开始铸造湖北龙洋,只将“广东省造”四字改为“湖北省造”。另在背面龙纹的两旁分铸“本省”二字,当初也许想限于本省流通,大概铸出后觉得不妥,没有发行。光绪二十二年改铸没有“本省”二字的龙洋。

湖北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 铸造量约19,935,000枚。

光绪二十二年直隶在天津的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元,所以市面上常见的北洋造实际上就是天津造币厂。三十三年天津的造币总厂又曾铸造龙洋,背面有汉文年号和英文大清国银币。

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二年 正面中央有“壹圆”二字直书,环以点圈,圈外环以满文十三字,再环以点圈,圈外又环以汉文“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十四字。背面为蟠龙纹环以英文。此枚为试铸币,数量稀少,另外配有五角二角一角半角系列辅币,从这辅币的设计上,也看出当时计量单位十分混乱,各省不同。

二十三年正式开铸时,龙形略有变化。但仍旧很丑。

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三年 亦有系列辅币。二十四年再铸此币,除了年份有变化,其他均相同,但成色不如二十三年。

光绪二十五年北洋机器局改铸正规的龙洋,计量也改成了库平七钱二分。设计上与广东龙类似,只不过在龙面增加了数字纪年25th。从此北洋造正式定型,年份上有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五种。成色都比以前的好。现在市面上多见的北洋34就是此系列的最后一款。

北洋造光绪25年 

江南省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在南京造币厂铸造龙洋。有两种边纹,一种是人字边,另一种同其他龙洋一样是齿纹边。自光绪二十四年起,在正面边上加铸干支年份,自戊戌(公元1898年)到乙巳(公元1905年),每一年份又有不同板别。一般称没有年份的为老江南,有年份的为新江南。而龙面设计也在己亥年有了变化,所以己亥年有老龙新龙不同的版本,己亥年后全是新龙样式。

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南造老龙 整体设计上也靠近广东龙洋,因为当时南京造币厂也是委托喜敦做的设计。但是龙的设计还是那么丑。感觉上英国人也挺为难,自己的英国龙肯定是不行,中国龙似乎又掌握不到精髓,画出来的总是那么诡异。

己亥新龙 新龙的设计说实话比老龙好点有限。反正江南龙也就这样了,虽然不太好看,但是因为存世量小,所以收到追捧,江南龙唯一存世量较大的就是甲辰龙。

安徽省也是在光绪二十三年在安庆造币厂开铸龙洋。试铸币设计复杂,最终正式发行的制式也完全采用了广东龙洋的样子。二十四年在正面上端省名前面加铸“二十四年”和“戊戌”字样。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 安徽龙跟江南新龙的样子很像,但实际上,安徽龙诞生的还早些,只是生不逢时,没两年安徽省安庆造币厂就被裁撤了,所以安徽龙洋只有两年的铸造历史。只来得及在二十四年时玩了一个增加年份字样和戊戌纪年字样的花活就结束了。

四川省在光绪二十四年在成都机器局内成立了银元局,并在光绪二十四年开始铸造龙洋。

四川光绪元宝 铸币数量约6,487,000枚。川龙的造型倒是比其他省的顺眼一些,只不过没造两年就发现隔壁西藏大量流通印度卢比,为了保证资源不外流,四川独具创造性的开铸四川卢比,然后在银元铸造上越跑越远。后期的汉板在民国银元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令人没想到的是偏安一隅的吉林省竟然是发行龙洋种类最多的。吉林自光绪十年铸造厂平一两后(市面上有光绪八年的厂平一两,但现在认为应是后来臆造的),一直没有铸造其他银币,到光绪二十四年才开铸龙洋。

而吉林龙洋的设计也是一再变化,从最初的字面中心万年青图案,到加纪年字样,再到中心由万年青改成太极图,太极图改成花篮,花篮又改成太极图,太极图再改满文,满文又改数字,最后还出了个中心吉字版,总之是特别能得瑟。大略算起来,吉林共发行了十一个年份,十六种龙洋,小版更多,确实是全国之冠。详细的版本介绍以后再做,本篇不多讲。

吉林省造光绪元宝乙巳粗鳞版 龙洋面上方吉林省英文,两侧满文,左侧是“大清”右侧是“国”(找出这两个满文的意思真是费了劲,再排除了光绪,元宝,吉林等意思外,几乎认为是大清,但是跟大清宣三上的字又对不上,没想到。。。左边竟然是两个字。。。)

奉天的情形同直隶差不多。光绪二十四年,由奉天机器局铸造银元,币面的排列方法同北洋机器局的银元相仿,不过最外面的一圈是十三个满字,其次一圈是英文奉天省,中央是“一圆”二字。背面在龙纹的四周有“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造”十四个汉字。另有光绪二十五年的。小额银币没有英文。光绪二十九年改铸正规的龙洋,正面有癸卯二字。中央有宝奉两个满字,这两个满字有时左右倒置。光绪三十三年改铸“东三省造”的龙洋,以期扩大流通范围。

奉天省造狭面尖头一版。

后来奉天省代理东三省统一铸造了一批银元,常见的就是东三省小毫子。但其实当时也有铸造一元龙洋。

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光绪元宝祥云版 这个版本的设计以及龙形基本上就跟北洋造已经一模一样了。

浙江省曾经在光绪二十五年铸过一元的龙洋,但存世量很小。当时是由湖北武昌造币厂和安徽安庆造币厂代为铸造。

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魏碑体尔宝 这个版本的龙跟江南新龙类似。

福建在光绪二十二年由福建官局铸造一元龙洋,不过存世量极少。

云南铸造龙洋较晚,始于光绪三十三年,一般称为老云南。后来另外铸造一种小字的,而且背面没有英文,一般称为新云南。

云南老龙 这个一元少见,但是半圆还是略多一些。

云南新龙 新龙一元的存世量也不太多,但是半圆存世量超大,很多人都对云南半圆龙印象深刻。

此外湖南陕西只有样币,且都是委托代试铸的,新疆有几个版本;黑龙江只有样币,而且还是黄铜的。北京的京局也曾于光绪二十六年试铸二角和一角两种。这也是天津代铸的,铸模一套共五种,自一元到五分,但只试铸两种。这套模型后落入私人手中,曾翻铸几套,且有金版。

各省的龙洋在形式上最终虽然都走向同类,但是重量和成色却不完全相同。除了各地计量单位有差异之外,中央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各省的银元局几乎是独立的。

对于银元的统一规范要求几乎是在光绪末年才开始,宣统初年进行,宣统三年的大清银币象征着清代银元的新一统的开始,只是没想到清朝却结束了。

(注:天津和北洋机器局于光绪二十八年改为北洋铸造银元总局。光绪三十一年又成立铸造银钱总厂,即户部的造币总厂。当时全国银元局铜元局共有二十处。次年将各省局归并为九厂。宣统二年五月曾制定造币厂章程,总厂设于天津,另以武昌、成都、云南、广州四处为分厂,奉天设立暂时的分厂。这时四家分厂改铸宣统元宝。只有造币总厂仍铸光绪元宝,而在背面改为“宣统年造”四字。)

关于清代中央局的银元会有专门的文章介绍,本文就不多说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大概的了解到清代银元的起源,为后面介绍各省局铸造银元打下一个简单的基础。

另,初时本来是只想整理一下银元的版别,方便自己查询资料,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写了这么多,而且还有很多朋友也很关注,所以才会一直写,不过查询资料真的是太费时了,进度时快时慢,还望大家理解。在清代龙洋篇里,我可能会选一两篇作为收费文章,费用可能也就是一元两元,倒不是为了赚钱,只是自己心里上感觉付出有所收获吧,还请理解。

本文参考书目,推荐大家阅读。

1、《钱币上的中国史:器物、制度、思想角度解读》王永生。

2、《中国货币史》彭信威。

3、《金银币史话》王永生。

4、《中国近代货币史研究》戴建兵。

====红包封面领取====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个人微信,随时沟通银元收藏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