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园口决堤的影响并不仅是延缓日军进攻速度,保住中原是隐蔽功效

 风语者k21pdhfw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图片来自网络

花园口决堤在战略上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究竟给日军造成了多大的伤亡,一直以来就是争论的焦点。

按照一般的说法,在战略上,花园口决堤改变了日军的行动路线,延缓了日军的推进速度,进而推迟了武汉的陷落时间;在效果上,根据日军《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日军精锐的14,16师团伤亡近万人(另有数据是7200余人);装备等损失达到8到9成。其中炮兵损失达到1个半联队、战车近2个联队、卡车数百辆。

从这些数据来看,日军的损失应该在大半个师团。

如果抛开花园口决堤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灾难,单以一次战役的战果而论,日军自发动侵华战争以来,除台儿庄战役之外,在一个战场、一次战役中就遭到这么大的损失,是第2次。

可日军的这些损失是有形的,只要进行整补,就可以很快恢复战斗力。这些损失对于日军来说,既非致命,也非不能接受。

如果蒋氏仅是为了取得这区区战果就掘开了花园口,使中国民众89万人被淹死,500万人流离失所,1250万人受灾的话,那可就真的是丧心病狂了。

那么,蒋氏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掘开花园口,他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仅是为了延缓日军的南下速度?绝非如此。

保定会战后,日军在南下路线方面出现了争议。

其实,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前根本就没有做好打一场整体战的准备,这也是日军在赢得保定会战后的战略出现了争议的原因。因为在战前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中国在屡次战败后竟然坚决不肯低头。不仅不低头,反而愈发强硬,大打大陪、小打小陪,就是不停止战斗。

可如此一来,日军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意图是要沿着津浦路南下,与日军华中派遣军汇合。

如果要沿着津浦路进兵,则必打徐州。

文章图片2

图片来自网络

而日本另一批将领则认为,沿着津浦路攻打徐州并不是上策,上策是沿着平汉线攻打武汉。因为在当时,中国抗战的帅旗插在武汉,武汉周边又有着百余个师,近百万的中国部队。如果能够打下武汉,歼灭这百余个师,蒋氏失去了抗战的本钱,定会乖乖地坐在谈判桌前。

从战略角度来看,日军不走津浦路打徐州,走平汉线打武汉其实是个高招。即使日军实现不了歼灭中国部队主力的目标,但却会严重影响中国往西南大后方撤离物资的计划。

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却在沿着津浦路攻打徐州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又在日军参谋本部有些头脑发热的参谋们的默许下对徐州发起了进攻,可却连续受挫于临沂和台儿庄,损兵折将。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虽然占领了徐州,但战果却微乎其微。中国部队离心退却,在敌后如入无人之境,保存了大批的精锐部队。

这下子,日军更加傻眼了。动用了近30万部队却连中国部队的一个整师都未能歼灭,这就不仅是丢脸的问题了,而是打脸的问题了。

日军徐州攻略战的失败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远远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激烈起来了。

为了挽回面子,日军也只能咬紧牙关,发动了武汉攻略战。

就在日军在谋划着进攻武汉的时候,蒋氏也并没有闲着,他也召集了一帮高参在研究日军的动向。

当时,由于日军攻打武汉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完成,中国方面也仅能判断。主流意见有两条:

其一、日军可能沿着长江由东向西主攻,海军可以发扬火力,但进攻速度不会太快。

其二、沿着平汉线南下,由北向南推进,进攻速度会很快。

而要沿着平汉线南下,郑州将是主战场。一旦郑州有失,武汉将不可守。为此,定要守住郑州。

就在这个时期,蒋氏主动提出了要掘开黄河堤岸,“以水代兵”的提议。

其实,早在1935年,关于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的策略就已经被提出。当时担任武汉行营参谋长的晏勋甫就提出,一旦中日之间开战,日军定会沿着平汉线南下夺取郑州。

由于郑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它不仅仅是一座城池,而是决定了日军南下或者西进策略的一座关键性城池。因此,晏勋甫建议,在兵力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掘开黄河大堤来阻止日军占领郑州。

可抗战爆发后,日军并没有像晏勋甫判断的那样直取武汉,而是先打了徐州。虽然也占据了徐州,但在战略上已经失了一招,为中国转移物资赢得了5个月的时间。

文章图片3

土肥原的贤二 图片来自网络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已经有了从徐州西进攻占郑州的计划,同时,土肥原的贤二的14师团也已经渡过了黄河,向兰封一带逼近。

在这种背景下,蒋氏重提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的提议。

当时,蒋氏的高参林蔚认为,决堤的关键在于值不值。如果决堤仅是为了阻击日军,那价值就不大,而如果决堤能够在抗战的全盘战略考量中具有很大的价值,那决堤就有价值。

通俗一点来说,那就是战略价值越大,决堤就越值得;反之,则不值得。

高参刘斐的建议是,土肥原师团已经进入豫东,决堤放水很明显的价值是能够延缓土肥原师团的辎重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前进速度。

土肥原师团和板垣师团一样,都是日军的重装师团,对道路的依赖性很强,决堤放水确实会令土肥原师团受到损失。

可这远远不够,因为一旦决堤放水,黄河周边的民众受到的损失将会远超土肥原师团的损失。可如果决堤放水能够保住郑州以西的国土,又能保住郑州不失,日军走平汉线南下的策略就将再次调整,会为保卫武汉赢得时间。

通俗一点说,刘斐的意见是,如果单纯的为了实现一个战术任务而决堤放水,那不可取;可如果要实现一个战略目的,那决堤放水就可行。

就在蒋氏为是否决堤放水广泛征求意见的时候,土肥原贤二已经率部向豫东杀来。

按照当时1战区的战斗力,要想对付土肥原师团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因为当时指挥围歼土肥原师团的是名将薛岳,部队也有12个师。土肥原再强,以他一个师团的兵力也无法与12个师抗衡。

可一战,龙慕寒临阵脱逃,丢了兰封;二战,桂永清畏惧日军的反击,仓皇撤退,让本已经形成的三义寨和罗王寨包围圈被突破;三战,黄杰擅自放弃归德(今商丘)阵地南撤,把中国部队的侧翼暴露在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和16师团的攻击之下 。无奈之下,薛岳只得下令撤兵。

可这一撤兵不要紧,日军14、16师团和濑谷支队、13混成旅团近3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合流,有走豫中然后沿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的企图。

在这种情况下,蒋氏终于批准了1战区提出的炸开黄河堤坝阻拦日军南下的提议。

那么,日军此时已经确定要走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的战略了吗?

如果说,兰封会战中国方面没有失利,日军或许还不会这么快就选择走平汉线南下的策略。可黄杰在归德的不战而退,让日军在兰封会战中咸鱼翻身,由被包围者变成了包围者,这就更加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日军在徐州会战,下一次行动肯定是要攻打武汉,而要攻打武汉,上佳的办法就是占领郑州,在中原大地上安插一个钉子。

只要占领了郑州,日军日后无论是南下还是西进都可以周转灵活。

鉴于此,中国方面对敌情的判断是这样的,日军会兵分三路攻打武汉:

其一、一部走陇海线攻打郑州。

其二、一部由安徽六安出发直取河南信阳。

其三、一部沿着长江进攻,在江北占领安庆,然后再经宿松、广济、黄梅,在海军的配合下进攻武汉。

可事实证明,日军再一次没有沿着平汉线南下作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沿着平汉线南下对于日军来说是上策,可日军为何就不选择这个策略呢?

确实,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确实准备以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为主力沿着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畑俊六的华中方面军走长江一线配合作战。

可事到临头,日军的战略再次发生了变化。原因是寺内寿一认为,如果沿着平汉线南下,在正面要受到程潜1战区的阻击,在侧翼,又要受到李宗仁第5战区部队的侧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