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读《论语》:不知其仁

 古典读书治学 2023-01-30 发布于上海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也。
孔门之“仁”,真的是永恒的奥秘啊!真的是,一千个弟子,有一千种仁法。孔子回答孟武伯的时候很干脆“不知也”。四问四不知,真的是莫名其妙呀!子路、冉求、公西华,这些孔门高弟,孔子认可他们的能力,但至于是不是仁者,孔子也回答不了!为什么回答不了?是不是君子,只有当事人才能确定,老师也没有办法确定呢!“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仁真的是无关于他人,是内心之所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这都要靠学生内心的志据,“志据”住了,那就是仁仁,“志据”不住,那就不是仁人。住与不住,就是老师也帮助不了。所以,孔子说,“不知其”!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后面又追根究底地问了几个孔门的大弟子。——这就是刨根问底,孔子以四不知回答之。
仁,关乎人之心,从外在的才能,行为,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观其心,但是仍然是不真切的。人的行为总归代表过往,不在当下。仁具有时机行,那个当下的发动与感通,清晰与觉照。若孔子所言的,“君子而时中”,仁,也是一种时中的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