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翼远:神奇的中医,望而知百病

 股与道十三篇 2023-01-31 发布于上海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起源轩辕黄帝,后经各路医学大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不治己病,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黄帝内经》来源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是中国六千文化智慧结晶。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之气相合而生成有形的万物,又因为天地之气的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各异。天地之间,五运之气,阴阳的变化,草木显现五色(青、赤、黄、白、黑),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酸、苦、甘、辛、咸),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臊、香、焦、腥、腐),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和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和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就能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生命精气神的活力也就自然产生了。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有效方法。观气色、听声息、询问症状、摸脉象,合称四诊。望是指观察人体的气色,是四诊之首,《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认为内病外现,从人的五窍及面部的五色就可以看出五脏是否健康。

   望就是用眼睛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变化,以及人走路的姿态等进行判断人体是否出现了疾病。中医根据近千年的沉淀,它得出了人体的疾病会通过面部,等反应于外。比如面红目赤、心情烦躁,可能是肝阳上亢或者肝火上炎。如果患者面色恍白而且表现出虚弱的状态,考虑脾阳虚或者肾阳虚所导致。如果患者面色萎黄一般考虑脾胃系统疾病,比如脾胃虚弱或者气血不足。另外,如果患者面色黧黑一般考虑肾脏疾病。

   中医认为,如果人体的肝有问题,那么人的眼睛就有问题,如果人体的脾有问题,那么人的口腔就有问题,如果人体的肺有问题,那么人体的鼻腔就有问题,如果人体的肾有问题,那么人体的耳朵就会有问题。总而言之,中医认为人体的五官就对应着五个不同的脏腑,如果人体的五官出现问题,那么对应的五脏就会出现问题。

   《黄帝内经》将情绪的产生和变化与脏腑精气相联系,从而能更加客观地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认为怨、恨、恼、怒、烦由五脏所藏之精化气所生,五志过极则伤所应五脏,且五志间根据五脏五行属性的生克制化存在相应的胜与不胜。

    中医将人体情绪活动与五脏六腑看作一个整体,各脏腑机能的正常运行都在心的统领下协调统一地进行,而不能离开整体独自运行,这为中医心学在养生治病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情绪的表达是人与生俱来的正常生命活动,情绪活动的产生由内而外,由五脏之精产生,变现于肢体之间,这就是人体情绪活动的整个过程。脏腑精气是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基础物质,如同树根烂了,叶子自然枯萎,五脏出了问题脸部自然呈现不同血色。因而脸部的五色可以看五脏的健康与否。

​【五官对应五脏】   

  1、脸色发白的是(肺)不好   

  2、脸色发红的是(心脏)不好              3、脸色发青的(肝)不好    

  4、脸色发黑的(肾)不好   

  5、脸色发黄是(脾)不好。

【五脏对应五色】  中医认为五种颜色滋养不同的五脏。白色能够入肺,红色可以入心,绿色能够入肝,黄色可以入脾胃,黑色能够入肾。  

  1、绿色养肝:绿色的食物能消除紧张和抑郁的情绪。绿茶、青瓜、西兰花、马齿苋以及菠菜等。  

  2、红色补心:红色能够增加血液循环的速度。西红柿、红枣、红豆、山楂和樱桃等。  

 3、黄色护脾:黄色食物能够刺激消化系统,调和脾胃。玉米、板栗、南瓜、黄豆等。 

  4、白色润肺:白色具有活血、散发、行气的功效。百合、白萝卜、冬瓜、雪梨银耳,鲜藕等。  

 5、黑色补肾:黑色能够增强了食欲及体力。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等。


    人的情绪,发于心,生成于五脏,表现于人体。五脏贮藏人体精微,五脏所藏之精化而为气,从而产生五志,五志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表现于外,进而出现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因此,脏腑精气的盛衰变化影响着人体情绪的产生和变化,情绪活动的正常变化,需要脏腑精气的正常运行,人才有正常的情绪表达。

   总而言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疾病的抗争史,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中医总结了最简单、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望。通过望诊,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出病人的疾病病况以及找出治疗方法。

          分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