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孔子的孙子子思,晚年在鲁国做了鲁穆公的老师,受到了特别的礼遇。他经常出于对鲁国前途的考虑,在鲁穆公面前直言不讳,面谏他治国中的错误。有一天,鲁穆公与子思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鲁穆公问子思说,您认为如何做才算是忠臣呢?子思凭着他的刚风傲骨直言无忌,顺口说到,能经常指出君王错误的臣子可算是忠君之臣。子思为了强调指出君王缺点错误的重要性,特别把“经常”二字说的即重且长。鲁穆公听了子思毫不掩饰的话,很不高兴。他想起,其他人总是对自己阿谀逢迎,而子思却如此直言不讳,简直让自己受不了,于是甩手而去。 鲁穆公见到成孙弋,向他说起了这件事,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成孙弋了解子思的性格与修养,他对子思的回答持赞赏态度,于是兴奋地对鲁穆公说,世上迎合君主的臣子随处可见,而能经常指出君王缺点、错误的臣子却少见,奉承君王的人是为了得到利禄和爵位,敢于给君王提缺点的人才是坚守道义的忠臣。成孙弋的话为鲁穆公解了困惑,于是连连称赞子思的直言之贵、气节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