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

 半城湖之缘 2023-01-31 发布于安徽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

2022-09-15 15:40·阅读时代杂志

说起“义子”,大家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反复无常的吕布;也可能是继承义父遗志、励精图治的柴荣。总之,义子也算是中国历史中不容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影视剧中的吕布。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吕布所处的三国时代和柴荣所处的五代十国,正是中国历史上“义子”盛行的年代。除了坏“义子”代表吕布,好“义子”代表柴荣,历史上还有诸多义子,他们有的叱咤风云,有的默默无闻。

《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情节,说的是刘备认刘封为义子,关羽不悦,疑惑刘备既然有了亲生儿子为何还要认义子。实际上,《三国演义》颠倒了刘封、刘禅的出场顺序,正是因为刘备当时无子,才会认养刘封。从刘封与刘禅的名字“封”和“禅”,也能看出谁先谁后。

影视剧中的刘封。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有些大人物就是阴差阳错的“无后”。除了刘备、郭威这样在战乱中失去亲子外,最典型的就失去生育能力的宦官。他们也希望能有人继承自己的姓氏,作为家族的传承。同样在三国时期,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当人缺少子嗣时,认一个义子来继承自己的姓氏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当然,有的人虽有亲子,却仍喜欢广收义子。在小说《说唐全传》中,大隋靠山王杨林,收了十三个养子,被称作“十三太保”。不过,十三太保这个称谓,实际是《说唐》作者借鉴了唐末藩镇李克用义子的称呼。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除了后来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其余十二人均是义子。

三国时代与五代十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处于中国历史的分裂期,充斥着战乱和杀伐。刘备妻室儿女数次在战乱中丢失,郭威子嗣被杀戮殆尽。

同样处于乱世的元末,也有广收义子的风气,如元末名将王保保,就是察罕特穆尔(《倚天屠龙记》中赵敏之父)的养子,非如小说中的亲子。

影视剧中的赵敏和其父汝阳王。来源/03版《倚天屠龙记》截图

地方政权中,张士诚有养子五太子,明玉珍也有养子明昭。

这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多,有二十多个养子。朱元璋为何收了这么多养子呢?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吴王之藩篱

朱元璋招收义子的根本原因是要培养自己的势力。众所周知,朱元璋帝业的开局之难,在中国所有开国帝王之中是数一数二的。

朱元璋参加义军时,不仅父母早已亡故,三位兄长也不在人世,可以说是孤身一人投军。后来,他虽与郭子兴义女马氏结为连理,却为郭氏忌惮,不能以郭家为依靠。元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朱元璋前往家乡募兵,开始招揽徐达等人,逐渐形成以其为核心的淮西集团。在此前一年,也就是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开始了招收义子之路,其行为主要是在亲子出生之前。按照种类可以分为三类:自己的侄甥、战争中遇到的孤儿、出于政治考虑认养的部下之子。

首先是朱元璋的侄甥。至正十四年(1354),朱元璋攻占滁州以后,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原名驴儿)与外甥李文忠(原名保儿)前来投靠,朱元璋此时尚无亲子,对两位后辈的到来非常高兴,与马氏一起将二人收养,悉心培育。朱文正虽无养子之名,却有养子之实,而李文忠则改姓为朱,成为朱元璋养子。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上以姊早殁,见之甚喜,因养为己子,俾姓朱氏,更名文忠。”在朱元璋悉心培养下,朱文正与李文忠的才能逐渐发挥出来。朱文正的成名之战是洪都之战,他以数千守军在洪都城下阻挡陈友谅数十万大军近三个月,可谓智勇双全。但此战后,朱文正对朱元璋的赏罚不满,产生反叛之心,被朱元璋囚禁至死。

影视剧中的朱文正。来源/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截图

朱元璋感念其功,在朱文正死后封其子为靖江王。而作为正式义子兼外甥的李文忠,则在明朝建立中立下汗马功劳。李文忠为人沉稳坚毅,得到朱元璋的全心栽培。十九岁时,李文忠开始领兵作战,之后率军平定江南,出征北元,立下赫赫战功。洪武二年获封曹国公,死后更被追赠歧阳王,配享太庙。

其次是在战争中收养的孤儿。朱元璋早年征战中,收养了一些孤儿。其中的代表是沐英和徐司马。沐英是朱元璋在濠州收养,比李文忠还要早两年,沐英应该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养子。

沐英原本是定远县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八岁那年在濠州城遇见朱元璋,此时他已父母双亡。朱元璋与马氏对其非常怜爱,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上见其孤幼,怜之,携以归,命孝慈皇后子之,赐姓朱氏,恩养之甚厚。”

沐英被赐名周舍,当时朱元璋与马氏膝下无子,马氏宅心仁厚,朱元璋对同是父母双亡的沐英疼爱有加,沐英在这里确实得到了父母一般的关爱。这份深情厚谊,让沐英终身感恩。马皇后去世后,沐英悲伤呕血,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后,沐英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不久去世。

沐英从十二岁就开始领兵作战,先后征战福建、西北,平定云南,获封西平候并世镇云南,去世后,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沐英画像。来源/南京博物院

除了沐英,徐司马也因孤苦无依被朱元璋收养。徐司马为扬州人,字从政,九岁时为朱元璋收养,赐名朱马儿。长大后随军出征,先后参与浙江、云南等地的战事,为人有雅量,是一代贤将。

第三是为了安抚部下而将其子认为义子,以收拢人心。其中有名者为何文辉和平安。何文辉是与徐司马并称的贤将。据《明史》记载:“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子也。金刚奴后无考。周舍即沐英,军中又呼沐舍。柴舍者,朱文刚,与耿再成死处州难。又有朱文逊,史不传其小字,亦以义子死太平。自沐英外,最著者唯道舍、马儿,马儿即徐司马,而道舍即文辉也。”

可见,何文辉是自沐英以下军功最大的义子。何文辉本是滁州守将何世隆的孙子,朱元璋攻取滁州时,何世隆率部归附,当时何文辉只有十四岁。朱元璋名义上“见而爱之”,实际上则颇有几分以其为人质的意思。当时朱元璋势力尚弱,而滁州是其攻下的第一个据点。何文辉功勋卓著,参与了平定江西、福建、陕西、四川的战事。平安,即在靖难之役中作为南军大将的平安,是朱元璋部将平定之子,早年经历不详,在靖难之役中大放光彩,在白沟河、东昌等战役之中极为英勇。整个靖难之役中,不仅屡次挫败北军攻势,斩杀数名大将,连朱棣本人都险些被平安刺中。靖难之役后,朱棣因其为太祖养子,并未立即杀他,而是在永乐七年,激其自尽。

除了上述养子外,见诸史册的还有朱文刚、朱文逊、朱文进、真童、也先、买驴、金刚奴、泼儿等人,或事迹不详,或英年早逝,史载朱元璋在初期招收了二十余名养子,但正史有传的也只有李文忠、沐英、徐司马、何文辉、平安数人而已。

朱元璋招收这些义子,与创业初期的政治形势密不可分。当然,部分义子确实是出于真情实意而认养,如沐英与李文忠。当朱元璋在濠州遇到这个父母双亡、年仅八岁的小孩时,他是否想起了自己逝去的父母和早年孤苦无依、四处漂泊的自己呢?当他看到姐姐唯一的儿子,九死一生投靠自己时,是否是真心实意想要视如己出呢?想来应该是的。但越往后,真情实意就越少,而政治考虑就越多。

谈论朱元璋创业时,着墨较多的是徐达、李善长、汤和等淮西老乡的加入,以及之后整个淮西集团对朱元璋的助力。但为人忽视的是,早在朱元璋创业初期,其与淮西集团就产生过裂痕。

朱元璋平定滁州后,缺乏才能的郭子兴也来到滁州。史书记载,朱元璋在郭子兴来到后交出兵权,郭子兴对这三万精兵非常满意。很多人常以此显示朱元璋大公无私,实际上,这是朱元璋最凶险的时刻之一。郭子兴不仅夺走了朱元璋的兵权,对朱元璋亲自挑选的淮西班底也进行笼络,除了李善长和徐达等死忠外,在其他人看来,郭子兴是名义上的主帅,听从他的命令也无不可。对郭子兴来说,朱元璋再能干,也是干女婿,怎么比的上自己的亲儿子郭天叙呢?这对于献上军队却被排挤、还被挖了墙角的朱元璋来说,恐怕是极为郁闷的。郭子兴对儿子的偏爱和郭天叙对军队的掌握,让朱元璋认识到父子关系的重要性。

影视剧中的郭子兴。来源/电视剧《朱元璋》截图

后来,郭子兴病逝,缺乏能力的郭天叙与张天佑在攻打集庆时战死,军队又回到了朱元璋手中。独掌大权的朱元璋开始利用自己的义子来掌控军队。如前文所说,朱元璋在义子长大后,派遣他们镇守疆域,在创业初期,就让沐英守镇江,何文辉守宁国,徐司马守婺州,朱文刚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等要地,而非淮西宿将,都是出于对义子的信任。

在父子之义下,义子不仅更加忠心,且能起到牵制将领的作用。义子们在军中可以借助朱元璋的威望控制军队。因此,朱元璋的义子除了镇守要地,也常作为监军或者副将跟随大将出征。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的义子们在创业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二十多名义子中,活到明朝建立的也是少数。朱文刚死于处州苗军之乱,朱文逊战死太平,都为明王朝的建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明的桎梏

明朝建立时,幸存的义子们没有继续享受“朱元璋之子”的荣耀,而是纷纷被命令改回原姓。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亲子的出生。沐英、李文忠、何文辉等重要义子都是朱元璋在至正十五年之前收养的。从至正十五年开始,朱元璋的亲子陆续出生。到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膝下已有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顶着“朱”姓且有战功的养子们,显然会对亲子形成威胁。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以刘备养子刘封刚烈勇猛、刘禅难以制服的理由,建议刘备处死刘封。因此,朱元璋让养子们陆续恢复本姓。

至正二十六年,在攻克杭州后,朱元璋令李文忠恢复本姓,何文辉也几乎在同时恢复本姓。次年,作为第一个义子的沐英,也去除了朱姓,改名沐英,据《皇明世说新语》记载,沐并非沐英本姓,而是朱元璋所赐之姓。接着洪武元年,徐司马也恢复本姓。

影视剧中的李文忠。来源/电视剧《山河月明》截图

到明王朝建立,为朱元璋建立汗马功劳的义子被剥夺了“朱”姓,从某种角度说,他们已不再是朱元璋的儿子了。实际上,这也不能全怪朱元璋,毕竟只是义子,又怎么让朱元璋放心呢?

另一个原因是统一王朝中央集权的需要。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除了亲子以外,不愿与他人分享权力。在政权草创时可以让义子们借助自己的威望镇守地方、掌握军队。王朝建立以后,这套父子式的政治关系已经不适用,改父子为君臣才更符合构筑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待到朱元璋亲子长大成人,出镇边疆要地就成为他们的责任。

总而言之,朱元璋的义子在王朝创立初期,帮助孤弱无依的朱元璋掌握军队、控制地方,他们之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湮没无闻,幸存下来的也在明王朝建立后被恢复本姓,从义子成为臣下。幸存下来的义子中,沐英镇守云南,得以善终,其家族亦是延绵最久的淮西勋贵之一。李文忠虽然在建国后触怒朱元璋,但仍得以善终。徐司马死于洪武二十五年,死后因蓝玉党案被追责,二子获罪。何文辉于洪武九年病逝。平安在靖难之役后自杀。至此,朱元璋所有义子均已谢幕。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赵旭腾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