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成长记系列4 ![]()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不寐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睡眠,主要依赖于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于阴。故《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睡眠,它像呼吸空气一般平常自然,但失常之后却可诱发一系列问题,近期就诊病人,失眠多和情志与痰湿有关,故记之! 医案记录1(初诊) 时间:2020年3月3日 吴某,男,44岁 不寐1月余。 患者诉近一月余难入睡,需要3-4小时才能入睡,思绪多杂乱,多梦,偶有心烦,手心夏季易出汗,胃口欠佳,不能食多,食而无味,轻微口苦,无口干,大便1次/日,舌质淡红稍暗,舌体两边微肿,苔白腻,根部白苔厚腻明显,脉弦滑。 ![]() 此为3月11日微信复诊舌象(初诊时舌苔未留) 诊断:不寐(胆郁痰扰) 处方:温胆汤合封髓丹加减*7 法半夏12 竹 茹10 枳 壳10 陈 皮10 茯 神30 大 枣10 柴 胡10 黄 芩10 生龙骨20 生牡蛎30 肉 桂3 黄 柏6 砂 仁6 首乌藤30 合欢皮20 远 志6 炙甘草6 患者服药7天反馈如下(疗效并不太显著,稍微改善一些): ![]() ![]() 医案记录1(复诊) 时间:2020年3月11日 病史同前,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入睡,多梦,胃口仍有些欠佳,无口干,大便1次/日,舌质淡红,苔白腻较之前减轻,脉如前。 ![]() 3月21日微信复诊舌象 诊断:不寐(胆郁痰扰) 1、处方:温胆汤合菖蒲郁金丹加减*7 石菖蒲10 郁 金15 丹 参15 法半夏12 竹 茹10 枳 实10 陈 皮10 茯 神15 炒白术10 柴 胡10 黄 芩10 知 母10 黄 柏3 桂 枝15 首乌藤30 合欢皮20 山 楂10 炙甘草6 2、教患者自我导引,嘱每日睡前导引9次。 患者服药7天反馈如下: ![]() ![]() 患者舌上白苔已基本化去,睡眠时间基本可达6-7小时,入睡时间半小时以内,嘱患者再服中药5付,日常注意饮食,调节情志,坚持导引! 医案记录2(初诊) 时间:2020年3月3日 肖某,男,45岁 睡眠障碍1年余。 患者多梦,睡中易醒,入睡时间半小时以上,易乏力,精神差,下肢怕冷明显,主要以足背及足踝至承山之间,有腰酸腰痛,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脉沉弦。 诊断:不寐(肝郁气滞,脾肾阳虚)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10 柴 胡2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黄 芩10 党 参15 熟大黄3 茯 苓15 桂 枝10 牛 膝10 石菖蒲10 郁 金10 丹 参10 黄 芪30 大 枣15 鸡血藤15 远 志6 首乌藤30 炙甘草6 患者服药10天反馈如下: ![]() 患者睡眠基本改善,精神状态好转,但脚怕冷现象与腰酸仍有,复诊处以八味肾气丸合活血通络温经之品,待患者反馈。 《中医内科学》将不寐病机分为以下几点: 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愚以为现代生活,物资充裕,营养过剩较多,由于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影响,失眠多以实证或虚实夹杂为主。两位病人一个痰湿偏盛,湿性黏滞,病程会相对长一些,需抽茧拨丝,因此,治疗疾病需要耐心,中医有时并非只治疗单个症状,更多是对患者整个机体的调平,所以有些病人治病急于求成,巴不得一付药治好病,当然也不是没有这种情况,如风寒外感初起,常服一付桂枝剂基本可缓解,堂主认为谨遵医嘱,及时反馈病情,复诊复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代社会,常常更多的是庸人自扰,今天你自扰了吗?之前笔者发文“心病亦或身病”,对于多数失眠患者也值得思考! 养生之法不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今世几人能做到?故曰“难矣”!文末附清静经一篇,愿读者常诵常清静!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冯建功先生的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