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中先生,1968年出生,安徽岳西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怎样写古诗词》等。最近在芜湖诗词群开辟《纵横诗话》,反响十分热烈。在下每天必看,从方家们的对话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 《纵横诗话》1 高适《别董大》首二句云:“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余曾疑之,大雪纷飞的时候还有南飞雁吗?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晚,余在室中读书,忽闻雁鸣,急出视之,但见天宇一队大雁飞过,呈巨型人字,白亮耀眼。是时节气在大雪与冬至之间,因知高适诗乃实写,古人诚不吾欺也。 《纵横诗话》2 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乃《连昌宫词》之缩写,昔盛今衰之感从侧面道出,意味隽永。诗仅二十字,“宫”字三出,不觉其繁,何以然?“行宫”“宫花”“宫女”系三个对象,故不觉其重。若为同一对象,则堆砌无疑矣。然此诗亦有可议之处。“宫花”当指宫中草木之花,究竟是什么花?梅花?桃花?鹃花?榴花?荷花?具体明确更佳。 《纵横诗话》3 余曾作绝句《昙花》云:“月色溶溶夜气清,花开如雪近三更。今宵且任君相赏,一到天明便绝情。”有人云:“此写一夜情。”余闻之大笑,是所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录叙》) 《纵横诗话》4 钟振振《西湖》诗:“四时花气酿西湖,细雨噙香淡若无。一似春宵少女梦,最温馨处总模糊。”《赛里木湖》诗:“雪岭云杉各有枝,其姝静女自情痴。一湖水酝千年梦,恨不知她梦里谁。”两诗佳处皆在比喻、拟人的运用,化实为虚,虚处传神。赛里木湖少有人写,固佳;古今咏西湖之诗不计其数,名作亦多,钟诗翻新出奇,尤为不易。 《纵横诗话》5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云:“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余《咏落花》云:'无言独自下空山。’邱浩亭云:'空山是落叶,非落花也,应改“春”字。’……凡此类,余从谏如流,不待其词之毕也。”按:空山,当指幽深少人的山林。可指秋山,也可指春山;可咏落叶,也可咏落花。初唐杨师道《还山宅》诗有云:“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李白《春日独酌二首》诗有云:“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王维《鸟鸣涧》诗有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皆咏“春山”“落花”,皆有“空山”字样。 《纵横诗话》6 张潮《幽梦影》有一则云:“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余试为之对:“昏鸦驮日下,枯叶带虫飞。”“芒鞋轻胜马,乡月大于城。”不甚满意。安徽诗人章绍斌对云:“寒禽衔果落,枯叶带虫飞。”“江声高过岸,乡月大于城。”甚佳。 《纵横诗话》7 安徽诗人周正环壬寅年腊月初七作《感染新冠病毒卧床口占》诗:“强忍周身痛,寒宵梦不成。方知高壁垒,终酿大灾情。三载唯封控,一朝俱躺平。万家同渡劫,盈耳断肠声。”读之令人唏嘘。诗能证史,后人考索新冠疫情,此诗可为信史。 《纵横诗话》8 我作诗有时先得句,再足成全篇。如《人到中年》:“光阴浑似昨,双鬓已星星。懒唱新歌曲,偏忘旧姓名。思多眠渐少,事急气犹平。负轭牛耕地,无劳叱一声。”是先得颈联“思多眠渐少,事急气犹平”,然后我想这是怎么回事?乃悟中年心态。于是借用谌容的小说名为题,瞻前顾后,补充相关内容,遂成一首。 《纵横诗话》9 《诗经》善用比喻。写忧愁如“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邶风·柏舟》),心中忧愁就像没有洗的衣服。“忧心如酲”(《小雅·节南山》),心里愁得像醉了酒一般。“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坟》),惄,忧也。调饥,朝饥。没有见到君子,忧愁如同早晨饿着肚子。“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小雅·小弁》),我心忧伤,如有物之捣心。此皆就近取譬,比喻生活化,质朴动人。 《纵横诗话》10 壬寅年冬,新冠病毒大流行,余曾作《躺平》诗:“新冠病毒几时降?烧出春光上脸庞。午睡醒来人恍惚,坐看红日下西窗。”某女诗人云:“全民生病,很多人因此走了,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而春光代表美好的事物,用来形容疫情殊不妥当。”按:余用“春光”写发烧脸红,乃戏言,自我调侃,苦中作乐,与他人何涉?如此解诗,是乃误会,一点幽默化为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