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参与遵义会议的人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也有军团领导人,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就是其中之一。 在遵义会议上,杨尚昆是亲历者,积极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首先帮忙确定了遵义会议的会址,也为会议室内的布置等提供了帮助。 ![]() 杨尚昆同志 一、杨尚昆简介杨尚昆,曾用名善昆、李萱夫、张昆、老生。1907年,生于四川潼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入上海大学学习,从事学生运动;年底,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共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与上海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1933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党校副校长。同年夏,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不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34年 1 月任红3军团政治委员,同彭德怀一起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取得洵口、沙县、高虎脑等战斗的胜利。同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 1934年10月同彭德怀一起率红 3 军团参加长征。在湘江战役中,指挥红3 军团顽强阻击国民党军,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1935 年 1 月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5 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拥护中共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随后担任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同彭德怀、毛泽东等率部继续北上。10月到达陕甘苏区。 1936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36年2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政治部主任。 ![]() 1936年 12 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参与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等战役的组织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参与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协助朱德、彭德怀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协助处理中共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和参与领导后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从1981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一副主席。 是中共第八、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92年10月和1993年3月,先后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家主席的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 遵义会议会址 二、参加遵义会议、赞同毛主席的正确意见接到出席会议命令的彭德怀和杨尚昆,从乌江被北岸刀靶水地区的尚稽镇向遵义赶去;由于刀靶水离遵义有20多公里,杨尚昆与彭德怀抵达会议会场时,吃到了半天。 杨尚昆参与了整个会议过程,并没有中途离开会场。在遵义会议上,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批评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对于参加遵义会议时的情况,杨尚昆回忆说, 他是1934年1月到红三军团任政委的,过去没有学习过军事,到军队的工作时间也不长,又没有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但是,在遵义会议上,在两条军事路线的强烈对比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军事路线的英明正确。 杨尚昆还说,参加遵义会议给他上了极好的一课;后来,读到毛主席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觉得非常亲切,很有味道。 ![]() 遵义会议与会人员 三、帮忙确定会议会址、三进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是我党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因遵义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转折意义和人民群众对党、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所以遵义地、市委极其重视遵义会议的纪念工作和会址的确立工作。 195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十周年时,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成立,并着手调查了解遵义会议的会址。 根据群众提供的中央红军在遵义城内天主教堂开过会的线索,筹备委员会就确定以遵义天主教堂为遵义会议会址,并在天主教堂挂上“遵义会议纪念堂”的牌子。 然而,贵州遵义天主教堂并非是遵义会议真实的会址! ![]() 1954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致函遵义市委称:“在某个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注: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师长的公馆召开的”。 贵州有关部门接到函后,立即将遵义城内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拍成照片寄给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请其帮忙确认。 1954年8月,贵州省委接到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长的杨尚昆的电话;杨尚昆称,遵义会议是在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的。通过亲历者杨尚昆的确认,遵义会议的会址才被确定下来,即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 此后,杨尚昆多次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并为遵义会议纪念馆出谋划策。 1957年3月,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孔宪权带人去到北京,访问杨尚昆。杨尚昆作为第一个接受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人员采访者,在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人员及其身份和着装、会议讨论的问题等方面,回忆了召开遵义会议时的情景。 ![]()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陪同中共中央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到贵州遵义视察工作,并首先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 一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杨尚昆就兴奋地说:“就是这里,这个地点找对了!”除了肯定会议会址、会议室找对了,杨尚昆还帮忙指出自己在会议室里的座位、作战室的位置、自己与彭德怀的住室、天主教堂为红军总政治部驻地。 1964年,完成对遵义会议会址的修整、复原后,贵州省地领导研究决定,请毛主席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收到来自贵州的信件后,非常重视,立马将信呈送给毛主席。年底,毛主席就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 1985年2月,杨尚昆携夫人李伯钊第三次来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时,指着曾经自己参会住过的地方,高兴地说:“当年我就住在这里。”另外,杨尚昆同李伯钊回忆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遵义时的战斗场景,并为遵义会议纪念馆订正了几处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 Ps.资料来源于《杨尚昆回忆录》、王国英《杨尚昆与遵义会议》 |
|